七月七古代乞巧节(古人乞巧节)

七月七古代乞巧节(古人乞巧节)(1)

今日农历七月初七(8月4号),称乞巧节。起初的乞巧节是纪念织女这个人的,民间称“七姐”,七夕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对象,凡间女子都希望在这一天可以向她学习手艺,以便后来嫁个如意郎君,这种乞巧的习俗传承下来,节日也逐渐成为乞巧节。

我小时候曾经当真的有过这个节日的样子,虽然现在看起来趋于简单甚至于有些无聊,然聊胜于无,于今回想起来仍然趣味无穷。

凤仙花往往种在院子的一角,虽不大引人注目,粉红,大红的凤仙花儿开放时,也是楚楚动人的可爱。凤仙花开了,女孩子们相约一起,找到谁家种的凤仙花,摘了染指甲,凤仙花有一股粉粉的香,涂上指甲后,有一层淡淡的粉红的花汁,小女孩总是帮忙互染,那份童真和快乐,至今想来余味袅袅,馨香有韵。

七月七古代乞巧节(古人乞巧节)(2)

凤仙花

据说,在这一天是看不到喜鹊的,因为它们都去为牛郎织女搭鹊桥去了。传说的真假不可考,但这一天,我们一定会相互传这句话的,到处寻找喜鹊,然终是无所得,那时候的我特别相信,喜鹊是飞天上搭鹊桥去了。

七月七古代乞巧节(古人乞巧节)(3)

喜鹊搭桥

七七这一天,相传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天上仙女说的话,虽然我们村上没有葡萄架。不过,好奇心使然,我们还是会找一处有树的地方,躲在下面试试。那时,我家门前的菜地边有一条水沟,水沟旁有一棵桃树,我们两个女孩结伴曾经呆在桃树下听过,没听到什么动静,蚊子倒是有不少,想想夏天还有蛇出没,所以还没呆一会儿,早吓得逃之夭夭,后来在同伴中,成为一时笑谈。

七月七古代乞巧节(古人乞巧节)(4)

葡萄架下

再有的,便是捉了萤火虫回来,放在蚊帐里,在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光亮中,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童年时的乞巧节,好象仅止于此。

《晟舍镇志》记载说,七月初七这一天,把面做成花果鸟兽形状,油炸后,称吃巧果。妇女捣凤仙花和矾,涂在指甲上。中午太阳下,把针投在碗里,看针的影子是尖还是圆,可以判断投针的人是巧还是拙。晚上,巧果装盘放于月下,以乞巧。

这个“月下乞巧”,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上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又称喜蛛)于小盒子中,第二天早上打开盒子。看蛛网稀密程度,蛛网密,说明得巧多,蛛网稀者得巧少。

想来古人的物质生活可能不如现在,然而他们把一个普普通通的炎炎夏日,过得极为有趣,有传说有故事,还有动手制作的乐趣。

以前的乞巧节,尚有观星、乞巧、望月、放灯、数萤、应巧、相会、夜话、写信、吟诵十大雅事。

今天是乞巧节,城市的灯火阑珊,淹没了星光的灿烂,萤火虫也不见一二,唯见弦月如钩,斜挂夜空。朋友圈里,倒是有相约聚会,虽有吃喝玩乐的快意热闹,然鲜见赏星赏月的静美夜空了。

七月七古代乞巧节(古人乞巧节)(5)

星空灿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