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岳池(东方游圣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是我国乃至世界地理学史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

徐霞客名弘祖,号霞客,其祖上是江阴的名门望族。其父徐有勉为人耿直,厌恶官场,喜好研读地理、游记之类的书籍。父亲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对徐霞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6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一家私塾接受教育。徐霞客学习认真,才思敏捷,文采出众,被先生赞为“似有天授”。可他不喜欢私塾枯燥刻板的教育方式,厌恶作八股文,钟爱地理、历史、游记类的书籍。每天放学后,他都会跑到父亲的书房翻阅地理方志类的书籍。求知欲旺盛的徐霞客从父亲珍藏的大量奇书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还确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志向。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徐霞客已寒窗苦读十年。1602年春天,徐霞客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名落孙山。获知考试结果后,徐霞客并未感到灰心失望,他回到家,平静地将结果告诉给父母。然后,他把自己无意参加科举,欲走遍九州大地,求得一切有用知识的想法向父亲阐明。父亲见徐霞客决意脱离仕途,也就顺其自然了。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徐霞客每天都躲在书房里苦读,他看了《禺贡》《水经注》等历代地理著作,饱读了许多地方志和历代名人的浒记。很快,他对各地的人文、地理、历史等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在和别人谈论这些话题时,没人能问得住他。他拥有的渊博知识令所有与其有十接触的人惊讶不已,因此人送雅号“博雅君子”。

可是,徐霞客在翻阅了大批书籍后,发现一个现象:有此书年代不同但内容相差无几,明显是相沿抄袭薯成的;有些书对同一种事物的北述竟差之千里,让人无从判断谁真谁假;还有些书对事物的描述过于が大其词。徐霞客心下清楚,书里的内容未必真实可信,要想获知各个地方的真正情况,必须亲自去那里考察才行。

于是,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22岁的徐霞客第一次走出京门。他首先游览了家附近的太湖,“登眺东、西洞庭两山,访灵威丈人遗迹”。自此以后,他迷上了旅游,也迷上了写旅游日记,再也没有停止探幽寻秘的脚步。

开始时,徐霞客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勘察历史名山,饱览江山奇秀风光,同时了解山河大势,考订某些山海图志的正误。在明代,华山、恒山、泰山、黄山等虽已是天下知名的胜地,却并没有良好的游览条件和便利的交通工具。徐霞客进人这些大山,纯粹是为领略山水之奇,因此他的探索路线是游人罕至的。这样的路线,道路往往愈加险峻。可对徐霞客而言,越是危险、神秘的地方,他越要游个痛快,看个究竟。

28岁那年,徐霞客来到了雁荡山脚下,想找寻古书中记载的雁荡山山顶的大湖。可是,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却什么也没有看到。这时,徐霞客仍不肯罢休,向悬崖边望。当他看到悬崖下有一个小平台时,就用一条长长的带子系在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悬空而下。等到了平台上,他才发现下面是万丈深渊。于是,徐霞客只好抓带,原路返回。爬着爬着,突然,带子断了,率好他机敏地抓住了突出的岩石,才免于掉人深渊。

在经历了多次像这样死里逃生的险况后,徐葭客非但没有停ト抜求奇的步伐,反而对自己没能走出平常游人的棄臼感到不满,他开私算深人时称“蛮荒”的西南地区,考察当地的地貌。

1636年,年过五旬的徐霞客辞别亲友,开始有计划、成系统地;考察西南诸地。当时,与徐霞客同行的还有江阴县迎福寺的高僧静闻充一个姓顾的仆人。静闻欲到云南的鸡足山修行,因此,得以与徐霞客行。徐霞客一行取道浙江,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到云南。

1637年2月的一天夜里,徐霞客等人在湘江新塘停船休息,突參選到盗匪,乘船被烧毁,静闻、仆人受伤,行李财物被抢劫一空,徐霞客的游历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此时,有人规劝徐霞客,让他回家乡去,以免客死他乡,还拿出助他回家的路费。但徐霞客不为所动,坚定地表示:“我是带一把铁锹而来的,哪里不能埋葬我的尸骨呢?”

后来,他在设法取得友人的资助后,重新上路。同年9月,静闻病死在广西南宁崇善寺。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在次年11月,徐霞客主仆两人才到达鸡足山悉檀寺。可在随后的游历中,仆人竟然卷带包裹、钱财独自逃走,只撇下身无分文的徐霞客。

然而,这依然没能阻止徐霞客继续考察。没有旅费,他就用自己的夹衣和袜子换来几个钱;没有食物,他就解下自己的绸巾换来几竹筒米。徐霞客将重重困难踩在脚下,独自在崇山峻岭中探险。

为了探寻自然界的奥秘,徐霞客猎奇而从,见险而行,山必登最尚之巅,下洞必下最深之地。他不信邪,不信鬼,无论是“神龙精怪”还是巨蟒猛兽,都无所畏惧。这正是他能发现和认识自然界各种异缘根本原因所在。就这样,徐霞客在艰难的探险中,以亲眼所见的事实,修正了许多古代地志的讹误之处,还破除了若干迷信臆说。

徐霞客还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阐明了地下水压力原理,得出河水的与流程成反比的分析给论;观察到地形、气温、风速能对植物生态影响。他还头地勘登丁100多个石灰岩溶洞,正确指出岩溶地貌的田和特征。他的这一发现,早于欧洲人约两个世纪。另外,徐霞客用涧步量取得的数据,与现代测量结果十分相近,令世人惊叹。

徐霞客凭借智慧和男气,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今华东、华东南沿海和云贵地区19个省的无数山川。尤其可贵的是,在长期的族历活动中,不论旅途怎样労累,他总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考察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可惜,他的原稿大都散失了,保存下来的还不及原来的六分之一。后人整理这些资料,编辑成了闻名于世的《徐霞客游记》。

在我国学术界,《徐霞客游记》是公认的地理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佳作,兼具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在世界学术界,该书被列人中国最具影响力20部名著之一。中外学者一致认为,这部著作提出了许多超越前人的科学诊断和认识,他们还认为,徐霞客应与13世纪“西方游圣”马可.波罗齐名,推尊徐霞客为“东方游圣”。

徐霞客游岳池(东方游圣徐霞客)(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