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巫婆汤(Sa汤的传说)

蒙城有一道著名的风味早点,名曰Sa汤。其味道鲜美,令闻者垂涎,品者夸赞。传说此汤的来历还与乾隆皇帝有关。  

传说中的巫婆汤(Sa汤的传说)(1)

一道带有传奇色彩的风味小吃

相传乾隆年间,时值初夏时节,乾隆皇帝微服游访江南,因慕名庄子,前往庄子故里,故来到蒙城。一天行程下来,走得又饥又渴,饥肠辘辘。傍晚十分,行路到一个小村庄,寻一老妇家中求饭。老妇见来了几位客人,虽然风尘满面,但穿戴不俗,十分整齐,知道是贵客来临。老妇人便安排客人在自家院子里喝水、乘凉,自己去准备晚饭。

然而,家中实在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饭食招待贵客,便杀了家中唯一下蛋的老母鸡,用锅炖汤,来招待贵客。同时,又将家里仅有的一些麦子拿了出来,用石臼磕掉麦皮,做成麦仁,用来与鸡汤同炖。

过了许久,已经月上柳梢。鸡汤终于熬好了,老妇拿来鸡蛋,磕破蛋壳,将蛋液冲到碗里并搅拌开,再用滚烫的鸡汤冲开,放入葱花、麻油、胡椒等辅料后,端给客人吃。乾隆一闻,香气拍鼻而来,再一品,入口鲜美,汤味厚重,美味胜过皇宫御宴,一碗下肚,劳顿饥渴顿消,精神大振。随口问老妇“这是啥汤?”

老妇人心想,这本是因家中没有招待之物,而临时做出的,哪里有什么名字。于是老妇自喃道“这是啥汤呢?”。乾隆听后不解,问“啥汤”的“啥”是哪个字?老妇人也不识字,哪里知道。聪明的侍从急中生智,想起皇上在月下久等此汤的情景,于是便编造了个生字:月光为伴,一边为“月”字,另一边皇上为天子,“天”字为上头,久等的“久”字放在下边,因字与饭菜有关,故取其谐音字“韭”代之,意为“天子月下救命汤”。听后,乾隆大悦,命侍从取出文房四宝,挥笔写下“Sa”汤二字,赠与老妇,以感谢老妇人饱腹之情。老妇不识字,便把题字拿给当地一位有学问的人看,那人一看,大吃一惊,说此乃当今乾隆皇帝的御笔。从此,月天韭组合的sa汤就流传开了。久而久之,蒙城的sa汤便远近闻名。

觉行夜话:传说真假难考证,只作茶余与饭后

(来源:蒙城民间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