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孤单的夜晚我都好好陪自己(冷冰冰的认真不够啊)

前两天无意中看到了一篇关于“迷你新干线”的科普文章,里面提到日本有两条新干线——秋田新干线和山形新干线,是利用现有的普通电车(电气机车)窄轨,通过增加一根铁轨拓宽,使其符合新干线标准,同时保留普通JR电车的通行能力,不可思议地做到普通列车与高速列车在同一条铁道上混合运营。

在感叹日本工程师巧妙设计的同时,我一下子也想在日本纷繁多样的铁路线上“过把瘾了”。可惜人在中国,想要亲自去体验肯定是不行,但随便在网上找一些日本电车的纪录片来看,总觉得还是缺少一点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还是有点不过瘾。忽然想起初中的时候好像在iPad上玩过一个PSP版的电车模拟游戏,名字貌似是“电车GO!”,于是心血来潮,一口气把PSP上四个版本的《电车GO!POCKET》全部下载了下来。

每一个孤单的夜晚我都好好陪自己(冷冰冰的认真不够啊)(1)

这个“四部曲”共计将近五十条线路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电车线,比如历史最悠久的电气化线路之一的“中央特急”,出现在各大电视剧、大名鼎鼎的通勤铁路——JR山手线,等等。不同于其它《模拟火车》系列将视角固定在驾驶室,《电车GO!》全系列都提供了驾驶员视角与电影视角两种选择,这个设置真的是非常赞,既可以体验作为车长驾驶列车的感觉,也可以把视角切换到室外,当作一部日本铁道的纪录片慢慢欣赏。

每一个孤单的夜晚我都好好陪自己(冷冰冰的认真不够啊)(2)

为了控制每条线路的“游玩时长”,所有线路都进行了“缩线”处理,不过沿线风景和各个车站的不同风貌却是还原得相当到位,几乎没有两座车站是完全相同的。同时,游戏还做出了天气变化和昼夜交替,有白天、晴天运营的线路,也有夜间、雨天运营的列车,这些细节上的处理,的确使得游玩时的“代入感”增强了不少。

《电车GO!》系列的核心玩法就是精确地驾驶电车,遵守铁道上的各种信号灯与限速指示,同时准点到站,准确停车。游戏对“精确”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每次停靠的合格标准是时间误差在±10秒内,停车位置误差在±400厘米内。excellent标准更是要求时间误差在±3秒内,停车距离误差在±30厘米内。要在每条线路上完美运行、拿到“金星”绝非易事。据说,此款游戏的一些“硬核玩家”甚至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了每种列车在每种天气下的刹车位置的计算公式。这也太强了吧!

每一个孤单的夜晚我都好好陪自己(冷冰冰的认真不够啊)(3)

要说《电车GO!》的哪一部分最吸引我,我觉得毫无疑问,是音效。戴上耳机和拿掉耳机玩《电车GO!》,完全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日本车站有一个很有趣的设置,就是列车进站之后会播放一段音乐,而且每座车站的进站音乐都有所不同。这个细节在游戏里被完整地还原了出来。停靠车站的时候,可以听到乘客上下车的声音和广播里的到站提示。准备出发(即车内信号亮起)时,列车关门的气闸声也都表现了出来。

此外,在列车运行的过程中,各种声响同样完全保留。经过平交道时的警告声,碾过铁轨接缝处的咯噔声,加速时电机的轰鸣声,刹车时车轮与铁轨的金属摩擦声,甚至经过铁桥和隧道时的隆隆声,都毫不含糊地传到玩家的耳朵里。

每一个孤单的夜晚我都好好陪自己(冷冰冰的认真不够啊)(4)

比起这些“共性”的声音,每列列车“个性化”的音效更令人印象深刻。每条线路的每列列车都拥有完整的报站系统,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不同系列、不同时期列车的报站方式也完全不同。比如山手线运行的两种列车——旧式的205系电车和新式的E231系电车,报站系统就完全不同。205系没有开关车门的警报声,所以行车之前只能听见关门时气闸的放气声,并且全程由驾驶员人工报站。而E231系作为21世纪的新型电车,全车电子化程度更高,行车之前可以清楚地听到“滴滴滴”的关门提示音,同时也改为全自动日语/英语双语报站。报站语音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与写实,除了播报线路名称和下一站的车站名外,还详尽地提示乘客下一站可以换乘的有哪些线路,哪几节车厢是禁烟车厢和妇女专用车厢。

每一个孤单的夜晚我都好好陪自己(冷冰冰的认真不够啊)(5)

每辆电车细腻而又真实的音效着实为游戏增色不少。听着电车驶过的隆隆声,广播里的报站声,以及温馨俏皮的车站音乐,似乎自己确是坐在车厢里,行驶在日本的铁道之上,在来来往往的车流之中,享受着道旁的美景,享受着飞驰的快感。

我本身并不算是一个“铁道迷”,可是玩过《电车GO!》之后,我莫名地也有些激动与震撼。这种感动,确实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我几乎可以想见,在制作人员一遍又一遍地采集和挑选电车行驶中的音效,收集各个车站的进站音乐的时候,他们一定是十分享受与投入的。那份充满热情的认真与精益求精,或许才是最为打动我的地方。

《电车GO!》是最为典型的“不靠画面而靠游戏性取胜”的作品,而游戏性背后最抓人的实际上是一种感同身受,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会与追求。制作团队不可思议地通过对各种细节的刻画,为玩家建筑了一个不仅拟真,而且栩栩如生的电车世界。他们若是在内心没有对电车文化完全真诚的一片热爱,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家父曾经和我谈论过文学创作,那些说法放到此处似乎也毫不违和:单靠认真与一丝不苟,往往只能制作出一部符合标准的好作品;若是要做出超越标准、感动他人的优秀作品,“冷冰冰”的认真是完全不够的,只有“活生生”的、充满热情的认真,才是一部有灵魂的作品所最为需要的。

作者:李云林

编辑:钱雨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