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凉粉来相伴(一碗凉粉的夏天)

栏目:文棚

故乡的凉粉(散文)

花样凉粉来相伴(一碗凉粉的夏天)(1)

盛夏溽暑,酷热难耐,食欲不佳,这时倘若能吃上一碗故乡凉粉,必定能祛暑降燥,安神养胃。

彼时,新麦既收,磨面粉余下麦麸。这麦麸本是下脚料,一般用作猪食,但乡下农妇心灵手巧,有化朽腐为神奇的本事,将其当成制作凉粉的原料,制成消夏的美食。

凉粉制过程简单,但也是一门技术活。吃罢晚饭,拾收停当,主妇找出纱布小袋,搲两碗麦麸倒进去,把袋口扎紧。又用陶盆打上半盆井水,把清洗干净的搓衣板斜搁在陶盆里。主妇稳稳地坐在陶盆边,把纱布袋放进陶盆打湿浸透,搁在搓板上,轻揉慢搓纱布袋。反复搓,使劲揉,纱布袋中就有白色的浆水汩汩流出。主妇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懂事的孩子见状,连忙站在旁边挥动蒲扇给主妇降温,心里想着明天就能吃凉粉,越发扇得起劲。

花样凉粉来相伴(一碗凉粉的夏天)(2)

一直到纱布袋里再也揉不出浆水才罢。这时陶盆里是白色稠稠的麦浆水。主妇顾不歇口气,端起陶盆,把浆水缓缓倒入大锅里,点燃麦草把子,用文火慢慢熬。一时间,麦浆麦草气息散逸,袅袅草木清香,四处弥漫。

不一会,锅中麦浆变得浓稠,咕咕冒泡,嘟嘟作响,呈现糊状。主妇用木勺把麦浆糊糊舀到陶盆里,用纱布罩住。撩起的嗓子,喊来男人。男人得令,光着膀子,端着陶盆来到院子里。孩子们看见有了立功机会,忙不迭架好木梯,牢牢地扶着。男人掇着陶盆,稳稳地蹬上梯子,将其搁到屋顶上。经过一夜的月照风吹露凉,麦浆糊糊凝固成块,就是一大盆凉粉了。

第二天清早,主妇声音嘹亮,吆喝男人把陶盆掇下来,放在阴凉处,用冰凉的井水镇着。彼时,陶盆里凉粉晶莹剔透,温润如玉,弹性十足。正午,知了嘶鸣,暑气逼人。孩子们早已按奈不住,打来清凉的井水。主妇用一大肚白瓷壶,装满井水,兑上白醋,加上红糖,调好口味。然后用薄刀把陶盆里的凉粉块打切成小布丁,用木勺给每人舀半碗,再倒满红糖醋水。孩子们极力克制,掇着青花瓷碗,用调匙轻轻搅动,铿然有声,如鸣佩环;凉粉布丁涌动,有如顽童戏水。轻啜浅抿,嘴里酸酸甜甜,爽滑嫩润,不觉唇齿噙芬,沁人心脾,顿觉暑气殆尽。

花样凉粉来相伴(一碗凉粉的夏天)(3)

如今,防暑降温的用品很多,不似儿时,一碗简单的凉粉就能慰藉一个燠热的夏天。

(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外地来稿不论公开发表与否,皆有可能采用。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稿一投。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