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1)

文丨峰纪实

编辑丨峰纪实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毛主席写的一首送给柳亚子的词,当柳亚子读完这首词,久久不能平静,感叹这是千古绝唱。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2)

后来经过柳亚子把这首词发表之后,蒋介石看到心中颇不服气,让国民党的御用文人一定要写出了一首压过这首的词,结果经过一番吵吵噪噪,只是给文坛添了一个笑柄。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来,毛主席的文学修养,能让诗坛巨匠柳亚子自叹不如,可见毛主席在文学上的建树。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3)

近代史上满腹牢骚和文才的奇人柳亚子

毛主席为何能在文学上有如此成就

毛主席之所以能在文学上成就非凡,这和他喜欢看书是密不可分的

毛主席在他年轻的时候就经常在嘈杂的马路边看书,为了就是让自己可以集中注意力,不被嘈杂的声音影响。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4)

在毛主席居住的地方也到处都是书,枕边,厕所,床上……只要随手一伸就可以随手拿到书。

就算后来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毛主席一路颠沛流离,可是即使这样他也不忘了随身带上许多的书籍,有时候条件艰苦,夏天看书的时候流了满身的汗,毛主席也浑然不觉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5)

工作人员想给他扇扇子,毛主席却拒绝了,还跟工作人员开玩笑说:“不流辛勤的汗水,怎么可以收获知识呢?

毛主席尤其喜欢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从书中可以汲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然后从中获得知识和力量。

在女儿李讷结婚的时候,毛主席送的礼物也是一套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集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6)

毛主席读书的艺术形象

除了喜欢看哲学方面的书,他对中国古典小说也极为喜欢,不但他自己读,还喜欢给别人推荐,在毛主席几个孩子还小的时候,毛主席就把这些书目和一些诗词自己编辑一遍,然后打印成书当成自己孩子的启蒙读物。

毛主席看得书虽然多,可是却不是把所有的书囫囵吞枣看一遍就算了,而是只要看书就必然会做笔记,在书上圈圈点点做批注,比如《伦理学原理》这本书上,毛主席光批注就写了一万多字。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7)

正是有了这样的好习惯,才可以让毛主席能在书中吸取经验教训,作为自己做事的方向,激发新的观点和思想。

比如毛主席在统一中国的时候,就从历史的书籍中寻找过中国统一的方向,当看到曹操的时候,毛主席就点出他之所以没有一统三国,就是因为有两大缺点。

毛主席对曹操的评价

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正义的人物,历史上很多人都对曹操有过深刻的评价,但是其中刘备作为曹操的对手,他的评价对后世的影响最深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8)

资治通鉴》里曾有记载这么一段话:

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刘备认为曹操这个人严酷,暴虐,狡诈,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夺取天下的,所以刘备做什么事情都要和曹操反着来,这样就可以一统天下。

正是因为刘备的话,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曹操都被塑造成了一个反派角色,就连唱戏扮演曹操的也是顶着一张大白脸谱。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9)

可是后来结果是什么样的?刘备一统三国了么?

并没有,他不但没有一统三国,到了儿子刘禅这一代,还把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全丢了。

毛主席最喜欢看的一本书其中之一就是《资治通鉴》,手中经常翻的那本《资治通鉴》早就被他翻烂了,到处都是用胶带修补的痕迹,对于刘备的这番话毛主席自然是有他自己独到的理解。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10)

司马光是北宋年间的人,其思想必然带着浓重的封建特色,可是毛主席为什么还这么爱看呢?那是因为毛主席说过,对于古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部书我读了一十七遍,每读一次都获益匪浅,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我的观点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分析。”

“《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皆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对于《资治通鉴》中,刘备对曹操的评价,毛主席是不认可的,他有自己的判断,还在不同的场合都为曹操鸣过不平。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11)

毛主席在看《三国志》的时候,看到刘表杀战俘,就连连摇头,在书中做了批注:

杀降不祥,孟德(曹操)所不为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是曹操的话,是绝对不会做杀降这种事情的,由此可见在毛主席的心中,曹操并不是一个喜欢滥杀的人。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12)

也正是因为毛主席的关注,才让后世对曹操的研究多了一些客观。

同时,毛主席也指出了曹操的两个缺点。

第一个缺点就是曹操过于优柔寡断。

在曹操攻打汉中的时候,先把关中的军阀给清理干净,准备和张鲁来个大决战,由此可见曹操对汉中是多么的志在必得。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13)

古阳平关

可是谁知道在曹操攻打阳平关的时候居然遇到了麻烦,当时阳平关的守军是张鲁,其弟张卫坚决抵抗曹操。

曹操到这里之前,根据兵力对比觉得阳平关应该很容易拿下,可是到了这里一开战才知道自己把问题想简单了。

张卫据险而守,给曹操的进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曹操优柔寡断的性格就暴露出来了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14)

三国演义张鲁剧照

汉中这个地方,打还是不打?这个问题让曹操犹豫了很长的时间,谋士都说这个地方很重要,曹操就猛攻阳平关,可是当一遇到抵抗,曹操就又想撤兵。

就这样在曹操的优柔寡断中,曹操不但损失了大量兵力,就连粮草也马上耗尽。

到了最后还是有一支部队因为迷路,意外冲进了张鲁的大营弄乱了张卫的布置,曹操才最终取得了胜利。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15)

司马懿(剧照)

打过张鲁之后,刘烨和司马懿都建议曹操应该趁着胜利进攻四川,可是曹操再次表现出了他的优柔寡断,等过了几个星期终于下定了决心,此时却又失去了大好的时机。

第二个缺点就是曹操严于律人,疏于律己。

《三国志》里面有记载,曹操曾经颁布过《败军抵罪令》,里面写道:

“……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16)

意思是一定要赏罚分明,以后打仗的时候,打败仗要治罪,给战局带来不利影响的要罢免官职和爵位。

这本来是一个赏罚分明的好政策,可是到了后来却很难执行下去,原因就出在曹操身上,因为曹操本来带兵打仗就打过不少败仗,可是执行这道命令的时候总是想着把责任推到手下的身上。

如果真的按照《败军抵罪令》来严格执行的话,曹操的脑袋都不知道要砍多少次了。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17)

张松(剧照)

张松就曾经嘲讽过曹操带头不遵守《败军抵罪令》:

“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

正是有了领导带头不遵守法令,还让手下人背锅,自然导致下面离心离德,打起仗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最后让法令成了一道空文。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18)

赤壁之战

因此当毛主席在看《三国志》的时候,看到这一段就在书上写下“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批评曹操的这种严于律人,疏于律己的行为。

结语

毛主席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在看书的时候要学会总结和归纳,这样才可以真正把知识转化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为我们所用。

对于书籍,哪怕是再好的书也必然有因为作者认知方面的原因,有着种种瑕疵,这就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上理性吸收。

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吗(曹操奋斗了一生却没能一统三国)(19)

所以,毛主席之所以伟大,就是他可以跳出思想上的桎梏,站在一个超脱的高度上正确分析历史上的人物或者当前的局势,然后经过全面彻底的研究后做出决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