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背后的神秘男人(和一匹马一起被人追赶)

#夏日生活打卡季#  有诗友说,现代诗的句子不通,语言结巴。这就牵涉到诗的语言特点了。不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其实它们在汉语文学语言的范畴里,皆归入诗歌语言里,皆可以分为雅语与俗语。古诗雅语多些,新诗俗语多些。对诗人来说二者未尝不可共用,对读者来说二者未尝不可同赏。白马君不认同把以俗语创作的现代新诗叫“口水诗”。这是对诗人和诗歌的污蔑。

  诗歌有诗歌的语言架构。认为新诗语句不通或结巴,是因为不熟悉诗语。诗歌除了具有人们平时说话的正常顺序语序结构,还有同性词并列、词序倒装、字词省略、停顿等非顺序结构。比如古诗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等等;新诗句“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等等。这些体例良多。这也是诗歌的技巧之一,诗人通过运用这些技巧以达到抒发情怀的目的。

余秀华背后的神秘男人(和一匹马一起被人追赶)(1)

  明白诗歌的这些语序结构,对于我们读懂一首诗歌也很重要。今天看到余秀华更新了作品,是两首诗。

  我没有评过她的散文,主要是散文篇幅比较长,写得虽好但没时间细究。相对于诗歌,我更倾情于读诗。今天她更新的两首诗,后面一首让很多诗友很惊艳。我们且来品读一番。

余秀华背后的神秘男人(和一匹马一起被人追赶)(2)

 《风把它的鬃毛吹飘了起来》

        余秀华 / 诗

从杜甫的诗歌里开始退,退出战场

退出茶马古道,退出那个人的日子

退回草原

  

从草原的广阔开始退。退出河曲,退出黑河

它被人追赶着,退出草场

退近虎口

——我见过的那匹野马,没有名字的马

被人追赶着,眼含落日般的泪水

跑出我的诗歌

跑进我梦里。

我的梦里野草枯黄,河水干涸

我和它一起跑,我们一起被人追赶着

该用怎样的速度,才能跑出枪声

才能跑出没有塑料袋飘荡的草地

才能跑进干净的过去?

2023年03月28日

余秀华背后的神秘男人(和一匹马一起被人追赶)(3)

  余秀华这首作品全篇共有四节。

  这首诗的题目“风把它的鬃毛吹飘了起来”,让我们想起了一些有鬃毛的动物,比如狮子和马。而读了余秀华的这首诗,我们看到她写的与一匹马有关。

  在现代诗歌中,马一般是梦的象征,是臆想的代名词。很多诗人喜欢写以梦为马,而对于一个修行的人来说,又忌于心猿意马。余秀华也这样写过。但这次余秀华没有这么起笔,她先从杜甫诗作里的马写起,涵盖了在历史遗迹里南北各地的马的形象,并以之展开一个宽泛的意象。

余秀华背后的神秘男人(和一匹马一起被人追赶)(4)

  杜甫留传下很多咏马诗,比如他咏白马,咏瘦马,咏胡马,咏病马……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显然,余秀华读过这些,也感动于这些形象,进而联想到,战场上风驰电挚般的奔马,千年古道上驮茶运货的马,而她曾经遇上的一个叫小杨的年轻人偏偏又属马,还有草原上自由自在的马……

让诗人向往的是辽阔的草原,一方净土的草原。由此,诗人的心从这些意境里飘然退却,落到草原。至此,诗人完成了以梦为马的诗意过渡。

余秀华背后的神秘男人(和一匹马一起被人追赶)(5)

  第二节承接第一节里最后一行“退回草原”,却又以“退出草原的辽阔”开头。第一节里的马是诗人灵魂的象证,是主动退出一些场景。她以为退回到了一方自在的天地,从此海阔天空,自由奔腾。

第二节里的马是诗人的自我比喻,是被动地从一些地方退出——是被人追赶着,狼狈地退出,灰头土脸地退出。以为退出就安全了,却不料靠近了虎口。惊心之感陡生。

余秀华背后的神秘男人(和一匹马一起被人追赶)(6)

  这两节连用了九个“退”字,组成了系列的排比句式,呈现出一种再三忍让的颓然之势。由此可见诗人心无安宁,强烈地表达出一种“天下之大、却无我立脚之地”的感慨。第一节的退出有悠然毅然之意,第二节的退出有怆然心惊之状,两节诗对比反差效果强烈,如实地生动表达了诗人当下的悲戚之情。

  两节诗共六行,前四行省略了主语,而直到第五行才出现一个主语“它”,但还是让人不解它是什么,被人逼得无退路,如临绝境。这些排比句式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张力,令人绷紧心弦,同时心生怜悯。一直读到第三节第一行:“——我见过的那匹野马,没有名字的马”,诗人才让这个意象“它”从前面诸多字词里牵出来。是一匹马,一匹野马。

余秀华背后的神秘男人(和一匹马一起被人追赶)(7)

  至此,女诗人完成擒题。

  题目“风把它的鬃毛吹飘了起来”,眼含落日般的泪水——一匹悲怆的马的形象被塑造了出来。一匹野马素来不受羁绊,通常无缰信步而驰。真堪匹配于诗人以及她那无拘无束的灵魂。由此,我们不能确定余秀华这首诗中的马具体象征着谁,但是,至少象征着她自己。

  第四节与第三节以“我的梦”的意脉相联。梦境凄凄,草黄水枯,更何况,还被人赶。细思来,对这人间污圬之地,加速退场应是智者的不二选择,虽然貌似悲摧。女诗人的思量是对心之初衷的考量,是对心中美好的向往:该用怎样的速度,才能跑出枪声 / 才能跑出没有塑料袋飘荡的草地 / 才能跑进干净的过去?

余秀华背后的神秘男人(和一匹马一起被人追赶)(8)

  读余秀华的一些诗,我们不但感受到她诗句中有一股汹涌澎湃的劲道,恍若浪潮叠推回溯,我们更能讶异于她遣词造境的神奇与清新,比如“该用怎样的速度才能跑出枪声”。

这一行无疑让人感叹她思维的速度与敏捷。这一节体现出诗人对被人污染的草场的厌倦而欲离开的决绝之情。退无可退的时候,怎么办?我们需要最快的速度。诗人也一样。

余秀华背后的神秘男人(和一匹马一起被人追赶)(9)

  马早已是这个时代所不需要的东西,但是神明还需要它们。在遥远的天边,一匹匹骏马从云中被牵出来。  有诗友留言如是说。这留言很有诗意和寓意。神明需要它,并把它匹配给人的灵魂和思想,而余秀华用这首诗验证了它。

  纵观余秀华这首诗,写得如行云流水,绝无沉滓。读罢此诗让人惊诧震撼,甚至有人说这首诗不亚于她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诗友们有这感觉吗?欢迎讨论交流。欢迎关注白马侃诗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