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成语典故中的历史)

春秋时期,作为名义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力量越来越小,基本失去了驾驭诸侯们的能力,一些大的诸侯国抓住机会,迅速上位填补了这个权力的空缺,其中最早崛起的就是齐国,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中的人物?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成语典故中的历史)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春秋时期,作为名义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力量越来越小,基本失去了驾驭诸侯们的能力,一些大的诸侯国抓住机会,迅速上位填补了这个权力的空缺,其中最早崛起的就是齐国。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桓公在管仲、鲍叔牙等能臣的辅佐之下强大齐国,又以扶助周天子的名义,把小诸侯们召集在一起,给大家制定了规矩。对于小国来说,能有一个粗壮的大腿抱一下,那是求之不得。稍微大一点的国家,对于强大起来的齐国,也是能不得罪尽量不得罪,齐桓公就此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的霸主。

要说这霸主啊,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你坐在台上享受小弟们崇拜的目光,感觉肯定是良好的,可一旦小弟有事需要支援的时候,那你是必须要马上出手相助的,要不然小弟不爽了,你也就感觉良好不起来了。

有那么一年,北方的燕国派人向齐国求救,说他们遭到更北方山戎部落的猛烈攻击,眼瞅着就要顶不住了,希望盟主给予火速支援。对于这个事情,齐桓公非常重视,他带着管仲,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对于这次人道主义援助事件,《史记》里记载的比较简单,说齐国大军赶到燕国之后,讨伐了山戎军队,大获全胜,一直打到北方比较远的孤竹国,这才得胜班师回国。

其他的一些材料里,对这场战争的后续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韩非子》里记载说,齐桓公的大军出发的时候,还是春天,这场仗打的比较艰苦,等打完了仗准备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北方冬天和春天差别还是很大的,别的不说,单单草木就基本是两种形态了,再加上是在不熟悉的地方,地形地势都很陌生,所以在回军的路上,齐军就迷路了,他们在山谷里转来转去,转了很久都没找到出去的路。

齐桓公倒是挺淡定,派出去好多人探路,可还是搞不清楚地形,这时间一长,大家就有点慌了,大军手头的粮草就那么多,要是再这么拖上一段时间,还是出不去的话,恐怕大家就都要饿死在这里了。

这个时候还要看管仲,他经过一番思考,得出一个结论,看来在这个地方,人是没有用了。听说马外出吃草,都能自己找到回家的路,既然马有这个本事,军中还有一些老马,干脆就拿出来试试吧。

管仲向齐桓公请示,在军中挑出一批老马,把它们解开束缚,放在大军前面自由的行走。说来也奇怪,这些老马都奔着一条路往前走。就这样,老马在前面走,大军在后面紧跟着,东走西走的,最终找到了回家的大路。

这就是“老马识途”的来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