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公孙胜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水浒传写砸了的人物)

#文史知识局#可能有读者会问,你不是刚刚写完一篇《常年打酱油的最强中单法师,公孙胜为什么能够稳坐梁山第四把交椅》吗?昨天刚捧完,今天就开始踩吗?其实,安排公孙胜这个人物的出现,是水浒传的一个败笔。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水浒传公孙胜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水浒传写砸了的人物)(1)

一、开场即巅峰,出场即凑数

纵观《水浒》全书,公孙胜是个绝对无敌的存在。只要遇到公孙胜,基本上就没有败过。就是因为法术太过强大,远远盖过了其他靠着真刀真枪拼杀的英雄们,所以会显得特别虚幻、怪异,不合常理。

如果拿掉那些虚幻的法术效果,你会惊奇的发现公孙胜自打出场开始就是个打酱油的存在。公孙胜初次亮相是在东溪村晁盖家里,目的是为了给晁盖送信。此前刘唐已经第一个把消息送给晁盖了, 吴用、阮家三兄弟已经悉数登场,吴用连拦路抢劫的计划书都快写出来了,公孙胜这位能掐会算的能人异士这时候才出现在众人面前,显得非常不合理。

水浒传公孙胜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水浒传写砸了的人物)(2)

我们从后面《智劫生辰纲》的整个流程来看,公孙胜在整个行动中毫无见树,计划的制定者是吴用,指挥者是晁盖,演员是白胜,公孙胜的表现只是陪着打打酱油、再把生辰纲推回来而已。如果之前随便发一个障眼法、乌云盖日、撒豆成兵之类的小把戏基本不是难事。

公孙胜唯一发大招的机会就是在观察何涛前来石碣村捉拿他们的时候来一招"放风烧船"。直接把官府派来的四五十只官船烧的一干二净,官兵们逃到烂泥地里,被公孙胜和阮家兄弟全部搠死。

水浒传公孙胜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水浒传写砸了的人物)(3)

当梁山好汉为救柴进,攻打高唐州的时候,梁山泊精锐尽出,却在略通法术的高廉面前一败再败,直到宋江请回已经返乡的公孙胜重新出山,高廉才战败被杀。这个高廉,是奸臣高俅的兄弟,因参与迫害柴进一家而开罪梁山泊。就是这样一个道德品行败坏,毫无仙家气象的人,学了点皮毛法术就能把宋江亲自统领、吴用为军师,并有着林冲、等一干阵容强大、猛将如云的梁山人马的人马全部轻松打败作为道家正统公孙胜的法术又高到什么地步了?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凭着公孙胜的法力,再有个数百名助手,已足够傲视群雄、脾倪天下了。

水浒传公孙胜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水浒传写砸了的人物)(4)

有了公孙胜,其实水浒其他好汉基本就没有出场的必要了。大家凭着他无敌的法术,遇到两军对垒之际,只要他拿着宝剑,对着敌军随便念几句咒语,剪上几百个纸人纸马之类,什么样的军队能不被轻易搞定?在这种法术原子弹的开路下,"杀到东京、夺了鸟位"绝不是李逵的一厢情愿。

很明显,公孙胜的法力设定过高,直接影响了《水浒》情节的逻辑性和故事的完整性。为了不让《水浒传》彻底沦为封神榜这样的神话小说,施耐庵遇到打得非常艰苦的战斗干脆不让他出场,征方腊之前直接让他回家找他老妈。

道理非常简单,公孙胜如果长期出现在军队中打头阵,其他梁山好汉势必都成配角,战斗也必然显得毫无悬念。《水浒》作者前期费尽千辛万苦营造出来的人设瞬间崩塌,一段传奇故事就会直接失去所有的吸引力,让大家只盯着法术比拼去看。

如果他只是出工不出力,梁山众弟兄们在前线拼命,你有通天法术根本不去使出来,你这个梁山四把手是干什么用的?之前辛苦营造的义气相投、忠义水浒的人设全部垮掉。那么造成这一现状的主因是什么呢?

水浒传公孙胜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水浒传写砸了的人物)(5)

二、公孙胜的形象演变

目前所能够查到的资料中以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赞》是公认最早的一张梁山好汉名单, 这里面中罗列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名字和绰号 , 其间就有解珍、解宝、杨雄、穆弘等二流角色 , 却唯独没有公孙胜。

早期元杂剧中 , 从未出现过公孙胜的身影。在《黑旋风双献功》、 《燕青博鱼》、 《黑旋风负荆》等元代"水浒宇宙"戏中 , 经常有宋江、吴用、李逵 、武松等人 , 公孙胜却始终没有露面 。

水浒传公孙胜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水浒传写砸了的人物)(6)

公孙胜的大名出现在稍后的《大宋宣和遗事》中, 但根据书中的描写,公孙胜在山寨中也仅是备胎而已 。他的事迹、故事线完全没有任何阐述。 他既不像杨志、武松、史进有自己的单独故事, 也未参加到智取生辰纲的行列之中。宋江带着朱仝 、雷横等九人上山 , 也没有公孙胜出场的机会。据文中所述 , 宋江上山后 , 梁山泊内原有二十四人 ,公孙胜的地位跟容本《水浒》中的杜迁、宋万在同一个档次。

从南宋到清代的水浒戏剧不下几百种,却没有一部是以公孙胜为第一或第二男主的。现代拍摄的几部《水浒》电视剧,也基本都绕过了公孙胜和他的法术比斗场面。这说明公孙胜的形象不合理,也不够鲜明。

水浒传公孙胜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水浒传写砸了的人物)(7)

公孙胜在梁山位次的提高,完全得益于他的道士身份。因为《水浒》每个阶层各个行业的代表都有,小吏、军官、教师、渔民、猎人、铁匠、皇室后裔、和尚……总之,各行各业都有,如果没个道人便少了个"道教界代表"。为了迎合当时的市场需求,水浒中特意为他设计了 " 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 "、"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 以及"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等情节 , 用来壮大他的声威 , 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无法使他融入已基本成形的《水浒》故事中。

而他的早早离去, 也透露出作者急于摆脱这一尴尬人物的不宁心态 。 假若仍留他在军中,不但在征方腊时要为他预留位置 、编造情节 , 大结局时 还要 对这位第四号人物给予妥善的收束。那将是令写作者挠头的事情。

水浒传公孙胜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水浒传写砸了的人物)(8)

三、历史中的真实

如同没有人见过《红楼梦》的全部书稿一样,迄今为止也没有人见过这样一部元末明初版的《水浒传》。有年代可考的存世版本,只有万历刊本,距明初已有两个多世纪。

《水浒传》定稿于更晚一点的嘉靖朝的说法 , 其实早已有之。尽管此说与"元末明初"说 同样缺乏坚实的证据 , 但只要看看元刊平话的简拙幼稚便会明白: 在仅隔半个世纪的元末, 小说艺术水平及体裁样式竟会发生如此巨大的飞跃 , 产生出《水浒传》这样恢宏灿烂 、完美成熟的英雄史诗, 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谭。元末明初衰败 的城市经济, 未能给瓦舍勾栏注入新的刺激与活力; 而在彼时的兵荒马乱之中,也很难容放一位天才作家安定的书桌 。

只有到了明 中、 后期,文坛经历了一二百年的沉淀, 加之城市的繁荣、市民读者群的形成以及造纸、印刷等小说转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文学商业运作机制的进一步成熟 , 长篇章回小说才有机会迎来它的鼎盛时期 。

水浒传公孙胜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水浒传写砸了的人物)(9)

《水浒》研究会中一直都有一种说法,水浒的成书与嘉靖朝大官僚郭勋有些瓜葛, 那么公孙胜地位的拔高,就又可以找到进一步的根据。郭勋是明代勋戚、嘉靖朝权臣 , 世袭武定侯,后又爬上公爵的高位 。《明史》记载他向世宗推荐道士段朝用 , 并资助银两以建道场。 郭勋又有"好文"之名 , 喜刻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 《英烈传》等小说 , 都出于郭勋府中 , 一 时称"武定板"。

郭勋刻 书 , 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在他的暗示下 , 那位《水浒传》的最后修订者在山寨最高层中安插一位道教人物 , 给小说加上一笔浓艳的道教色彩 , 以迎合本朝风头正劲的崇道之风 , 这不正是投机家郭勋合乎逻辑的选择吗 ? 也许 , 这便是公孙胜在《水浒传》中后来居上的最深层原因。

水浒传公孙胜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水浒传写砸了的人物)(10)

白羽点评:我们在肯定《水浒》同时 , 也不可忽略它在思想上 的缺陷和艺术上的败笔之处。公孙胜和他所引发的道家斗法场面就是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其实,即使非要在水泊梁山塞进个道士来,也不一定要让他具备超自然的力量。

比如,水泊梁山还有一个"佛教界代表"的花和尚鲁智深。他就没有高深的法力,却是一个刻画得十分成功的佛家人物形象。与之对照,这个排名第四的好汉公孙胜虽有通天法术却毫无个性,让人产生他不过是作为一种幻想法力的体现者而存在的 , 而不是作为一个真实艺术形象存在的。殊不知,令人眼花缭乱的法术背后,却拉低了《水浒》的整体水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