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灌金融活水培育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浇活水 返乡创业好风光)

浇灌金融活水培育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浇活水 返乡创业好风光)(1)

农商行工作人员走访汇航公司,详细了解生产情况。

浇灌金融活水培育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浇活水 返乡创业好风光)(2)

谈起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和农商行工作人员露出满意的笑容。

核心提示

创业浪涌,金融助力。

9月11日,2016首届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遵义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及优秀农民工代表齐聚汇川,就破解资金、政策、服务等系列瓶颈广集智慧。如何为农民工创业创新架桥铺路做好服务,特别是区域资金如何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近年来,遵义市汇川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喜人态势,这一过程中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扮演了重要角色,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从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方面,全方位服务于农民工,成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主力军,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地方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打通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后一公里”

8月底,送走了今年来清凉山庄避暑的最后一批重庆客人,张焕强夫妇松了口气。

入夏以来,张焕强的山庄大大小小30多间客房全住满,连他们自己住的房间都被从重庆过来的老客户“占领”了。

喜上眉梢的张焕强盘点“腰包”:除了开出固定工、季节工近10万元的工资外,山庄、茶园、果园,一家人纯收入16万元。

2007年,张焕强结束了10多年的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在老家汇川区泗渡镇麻沟村风门崖的一片荒地,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修房子,修猪圈,承包茶园,张焕强花光了多年的积蓄,到处借不到钱,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人告诉他,现在农商行有很多支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可以去试试。

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张焕强来到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泗渡支行,在门口徘徊犹豫了好久,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进去。

在了解张焕强的情况后,泗渡支行的客户经理曾晓敏立即帮他办了5000元贷款,虽然这第一笔贷款不多,但拿到钱时张焕强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无愧于银行的信任。

5000元贷款犹如“及时雨”,让张焕强的事业慢慢有了起色。

在第一笔贷款还清后,张焕强接着又贷了2万元,自此之后,他与农商行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9年贷款5万元买猪、买鸡发展养殖;

2011年一次性贷款40万元办农家乐;

2012年贷款8万元办果园,2016年又贷款10万元……

几年下来,张焕强林林总总在农商行累计贷了200多万元。现在,他不仅有价值100多万元的农家乐山庄,还有自己的果园、茶园,配套养鸡、猪、蜜蜂,事业越做越大。张焕强也成了农商银行的授信户,“每当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在没有任何抵押的情况下,总能得到农商银行的帮助支持。”张焕强满是感激。

政策,技术,资金,是所有创业者常常面临的三道门槛。对于广大农民工创业而言,有了好政策,有了一技之长,还得有资金支持。创业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创业融资难,农民工返乡创业之路,往往“断”在了缺乏资金的“最后一公里”。

外出打工13年、返乡创业13年,而今在家乡汇川区团泽镇拥有2个专业合作社、3家公司的农民工程发强,从开始贷款5万元办鹌鹑养殖场到贷款120万元升格为公司,再到扩大规模搞蔬菜、花卉、有机肥生产,累计得到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1725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资金是企业的命脉,正是农商行注入血液,企业才得到不断发展。”程发强深有感触。

回忆走过的创业之路,贵州梦润鹌鹑公司董事长、全国劳模、带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张明富告诉记者,他的公司从农村信用社2万元贷款开始,到如今成为集鹌鹑养殖、乡村旅游、生态猪养殖于一体的涉农企业,资产达数千万元。基础设施、生产、销售等等,企业发展的每一道艰难关口,全靠农商银行在背后支持,这些年累计从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贷款1723万元。

据统计,截至2016年8月31日,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71.7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6.72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1.02亿元,支持各类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与“三农”相伴,与中小微企业相伴,与创业者相伴,无论是过去的农村信用社,还是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始终蕴含着一个浓浓的“农”字标签,在“三农”发展的路上,在大众创业的路上,打通成千上万创业大军的“最后一公里”,彰显一家地方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担当和存在价值。

破解融资难

架设农民工返乡创业“生态桥梁”

“准备开乡村家庭旅馆,装修房子缺钱。”采访中,记者碰巧遇到泗渡镇幸福村王华贵、李云莉夫妇正在泗渡支行办理贷款。凭着盖有村、镇公章的精准扶贫户“特惠贷”申请表,不到半个小时就取到了政府贴息的5万元现款,走在回家的路上,夫妇俩高兴地商量着一家人的创业梦想。

和政府联动,实施金融精准扶贫,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当下推广的“特惠贷”这一金融产品,不仅仅让王华贵这样的一大批贫困农户享受到了“特殊待遇”,也让返回家乡团泽镇木杨村流转土地,带领乡亲种植蔬菜脱贫的遵义市凤馨园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元贵得到了50万元的“特惠贷”,解决当地村民60多人就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别是创业初期资金有限,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而商业银行为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提高贷款门槛,农民工往往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难度较大,而民间借贷有限,且成本太高。同时,不少中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往往存在“短、平、快”现象。

为破解农民工“难贷款”、“贷款难”这一难题,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创建“信用工程”,为农户、返乡创业农民工建档,实行信用评级、额度授信、信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不仅无抵押贷款,还降低贷款利息。

作为支持汇川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要金融机构,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在辖区内设立了普及城乡的23个营业网点,其中有7个为涉农网点。同时,所有行政村布设“村村通”金融便民服务点,实现老百姓家门口取钱汇款不出村的金融便民服务。

“支农支小”,农村信用社由来已久。近几年来,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结合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创业群体,充分用好和开发系列创业就业贷款品种。中小微企业有“捷易贷”,农村创业有“致富通”小额农户贷款,妇女创业有“妇女创业担保贷款”,个体工商创业有“黔微贷”……这些金融产品或交叉使用,或互为补充,以灵活、方便、快捷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宽领域服务于大众创业。

为了更好地拓展创业空间,汇川农商行紧扣城市商圈、工业园区、创业园区、农业园区,广泛开展“金融夜校”,普及金融知识,传送市场信息,主动上门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创业者量身定制金融产品,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照亮返乡农民工和广大创业者的天空。

不断提升的金融服务创新能力,架起一座座金融与创业的生态桥梁,无疑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背后最大的底气。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点亮创业一盏灯照亮产业一大片

秋高气爽,大地丰收。

站在团泽镇上坪村河包大坝放眼望去,田野里大片大片的绿色蔬菜生机盎然,白色大棚里的多彩花儿竞相绽放。在返乡创业农民工杨成丰的蔬菜种植基地,七八个中老年妇女正在整土换种新的季节蔬菜,她们每人每天可获得70元到100元不等的打工收入。杨成丰的蔬菜基地,这些年累计获得汇川农商行100余万元贷款支持。

在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大力支持下,团泽镇2015年农民外出就业的1万多人中,就有1500多人返乡创业。在上坪村、木杨村一带,农商行支持的20家专业合作社从事蔬菜种植4000多亩,不仅催生了像杨成丰这样的一批成功创业者走上致富道路,更带富了一方百姓,解决了超过1500人的当地村民和农民工回乡就地打工就业,收入达2000多万元。

记者走进汇川高新产业园区的汇航机电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线上忙碌。这是一家集报废汽车拆解、军品附件加工及拉丝机三大产业于一体的公司,年产值约7000万元。“机电行业比起餐饮、服装等来说对技术、设备、人员的要求更高,对资金需求也更大。”返乡创业两年来,公司董事长黄勇告诉记者,2014年6月,在贷款申请交上去不到20天时间内,就收到了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第一笔200万元贷款,迄今已累计获得该行500万元贷款支持。

实际上,黄勇所在园区的同行中,得到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创业支持的还有驰宇精密、航科机电等好几家。位于汇川区董公寺工业园区的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一直以来得到农商行的鼎力相助,如今已成为遵义最大的面制品民营股份制企业,而在金紫阳公司工作的580余名员工当中,有近300名为返乡农民工,有的还成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点亮创业一盏灯,照亮产业一大片。

沿着首届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期间的参观路线,从团泽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大道、泗渡镇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板桥镇返乡农民工创业一条街、高坪镇机电工业园区一路采访,几乎每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点,都与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有关:有了农商行助力,遵义劳仑丰农业科技公司顺利运作了现代科技嫁接育苗中心,解决120户贫困农户就业;残疾人张成友返乡开办的豆制品厂年收入40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20人;返乡农民工马毅的“公司 农户”形成藤编产业一条街;有了农商行的助力,返乡创业的李小林、谭松将有百年历史的地方特色产品板桥豆腐干发扬光大,形成上百户经营的产业集群;杨老大米粉厂从小作坊扩大到年产值2000万元的规模;贵州联农科技种业成功打造为集农业科技示范和观光休闲农业的一家绿色农业开发公司……

最新的调查表明,2008年汇川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260多家,到2015年达到5261家,创业人数达上万之众,带动就业21570人。这一庞大的创业群体,面向市场自主创业,或入驻园区办厂,或利用山区资源开发绿色产业,或从事农旅一体化产业,在解决就业的同时,影响、带动和催生了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旅馆、加工、制造以及个体工商、小微企业新兴创业群体上千家,越来越多的创业大军引领着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兴起产业,正是金融的撬动,团泽的果蔬产业、特色养殖,观坝的高效农业、观光农业,板桥的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藤编产业,高坪的海龙囤世界自然遗产配套三产、工业园区的机电产业,中心城区商圈经济……创业“蓝海”,浪花飞溅,风生水起。

返乡创业助推发展,金融支持共创未来。亮点纷呈的创业浪潮,日益勃兴的产业集群,城乡统筹的巨大变化,共享发展的聚合效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个全新的时代来临。

金融催生聚合效应

浇灌金融活水培育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浇活水 返乡创业好风光)(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吴庆:

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别是创办规模型企业能不能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融到资金,由此可见区域金融的重要性。从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为广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可以感受到,遵义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汇川区区长郭正勇:

资金缺乏是返乡创业者遇到的最大障碍,拓宽融资渠道,不能单靠政府力量,必须进一步创新金融体制,多途径、多渠道解决创业融资难问题。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是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特别是“三农”方面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近年来,汇川区对区域内重点行业、重点工程项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以“农村信用社改制”为龙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辖区内汇川区农信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普惠金融取得良好成效,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农村金融发展带来的“红利”。

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维:

我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货币经营政策,主动深入市场、深入园区、深入企业、深入村组、深入农民工群体中开展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机制体制的灵活优势,着力打造普惠金融的百姓银行。

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刘永鹤:

汇川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为己任,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主动对接汇川区“工业强区、城市立区、三产活区、开放兴区”的发展战略,加大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特别是对城镇化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小微企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支持。

遵义市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凝:

从创业之初到如今,建厂房、买设备、购原材料、扩大企业规模,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我的员工们经常说:“多亏了吴总,给了我们这些在外漂泊的农民工一个返乡工作的机会。”而我想说:“多亏了农商行,给了我这个在外漂泊的农民工一个返乡创业的机会,还一直伴随着企业的成长。”

浇灌金融活水培育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浇活水 返乡创业好风光)(4)

农商银行员工深入返乡农民工蔬菜种植基地调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