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话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孩子爱问为什么是聪明的表现)

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啊你盼着他早点说,等会说了以后就会嫌他烦,这是一个妈正常的生长轨迹。眼下,荣妈就处在这么一个非常分裂的境地。老二1岁4个月,惜字如金,想吃的就会张大嘴“啊”,想要就指一指蹦蹦脚,凡是可以用眼神表达的绝不多费一句话,常用语只有三句“爸爸”、“妈妈”和 “在这儿”,其他的奶奶啦哥哥啦有的没的都是逼急了才说,完全一副老娘就是懒得说话,我呃呃呀呀的你们不就懂了吗?要知道你哥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可以指着天空清晰地大喊“飞机!”了,你说我能不急么!

而老大呢,又进入了话多且密并必须有听众的阶段,最让我头痛的就是你明明忙着但他还不停地问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就会提高声音再问,锲而不舍,直到你回应他为止,经常把我问得想要一记龟太气功把他轰上天好让我耳根子清净一会儿。

说什么话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孩子爱问为什么是聪明的表现)(1)

一个不喜欢学话而另外一个又想让他闭嘴,这就是目前我最尴尬的处境。又或许是我这个当妈的要求太多吧,依姐说话的问题等有机会了咱们再聊,今天我想说说哥哥这个年龄段的熊孩子为什么爱问“为什么”的问题。

首先,你应该高兴,当他开始问为什么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开始将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自我以外的其他事情了,这是孩子主动探究世界的第一步。3-5岁的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高峰期,这个阶段,跑跳、吃饭、如厕、交流的技能都已经炉火纯青,他们便不满足于对单纯生存技能的学习,开始关注更广阔世界里的事情了。这时,孩子对周遭的一切都是好奇的,“为什么”代表着他的好奇心,也是一种有益地探索世界的方式,它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做家长的必须引起重视,要好好保护孩子的“为什么”时期。

这种探索本能地会出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所以你要明白,应付死缠烂打地“为什么”N连发是每个父母必须历的劫,所有的孩子都会有问“为什么”的时期,不同的是有些孩子问的简单些,有些脑洞异常的熊孩子会问些让你无从回答的问题。孩子不同,情节轻重也不一样,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当然这也跟家长如何回应孩子有很大程度的关系。认真耐心回答的家长,熊孩子反而会很贫地不停追问,而敷衍、不耐烦的家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羞于提问、逐渐不愿意提问了。

但熊孩子的问题中,并不是所有的都有营养,都值得你去真心对待,比如“汽车为什么是汽车啊”之类无理问题的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是一方面,一想到自己都这么忙了还要回答这些一点价值都没有的问题,分分钟耐心血条就会变为0。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为什么”,一来不至于打击孩子的好奇心,二来及时中断无异议的问题,节省口舌,这其实是件很难把握的事情。

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熊孩子爱问“为什么”。你会发现,当熊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到达无障碍交流的阶段时,他的十万个为什么属性就上线了。这些“为什么”时常是一出场就大串。比如:

大荣问:“妈妈,蜘蛛为什么会有蜘蛛网啊?”

我:“因为蜘蛛需要用网捕虫子啊。”

大荣:“蜘蛛为什么要用网捕虫子啊?”

我:“因为他要吃掉小虫子啊!”

大荣:“蜘蛛为什么要吃掉小虫子啊?”

我:“因为他饿啊!”

大荣:“那蜘蛛为什么会饿啊?”

我……

此时的我已经开始要按耐不住自己的洪荒之气了:“那你不吃东西的话你会不会饿啊!”你就会觉得怎么你的问题跟成语接龙似的,我解释个啥,你就接茬问啥,还有没有个头了?

事实上,孩子提出的每一个“为什么”都意味着一段因果关系,这一大波僵尸般的“为什么”实际上是一条非常有逻辑的因果链,而熊孩子这一连串“为什么”无形中就是在探索语言逻辑中的因果关系,这也是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当他在发问、接受答案、再发问的过程中时,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你回答的内容,但是他会自发地寻找自己感兴趣、能够理解的信息点,然后把这些信息串成串,最终行形成自己对某一事物的逻辑理解。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事物从孩子的思维角度看待往往跟我们大人传达给他的并不一致,他们会有些突发奇想的部分,因为他们会自动忽略一部分我们想传达的信息,并自主捏造一部分完成自己的答案,亦或者说,他们只挑自己明白的、愿意明白的部分理解。

很多孩子会不停问同一件事,其实你已经解释了很多次了,可是他们还是会锲而不舍地问。并不是他故意找茬,很有可能是他在你的解释说辞中并没有找到足够的逻辑点形成自己的因果链,因此就只能通过不停地问相同的问题来搜集更多可理解的信息。就比如李大荣,最近经常会问我同一个问题:“妈妈,独角鲸艇为什么会钻冰啊?”

说什么话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孩子爱问为什么是聪明的表现)(2)

图为《海底小纵队》之《冰天雪地大行动》中的截图,情节大概是海底小纵队的成员为了营救冰层裂缝另一端的企鹅用独角鲸艇的加热钻头讲冰面钻出一个大洞,而从洞中喷出的水即刻变成了一座冰桥,企鹅们就可以通过了。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晚上他都指定要看这一集,目前已经连续看了一个多星期了,看完依旧会时不时地问我关于独角鲸艇钻冰的问题,而算上我跟爷爷两个人也回答了他不下十次了。想必是我们回答他的内容千篇一律,没有让他找到足够连成一条因果链的信息,他依旧没有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才会一直问。这个经验告诉我,在面对熊孩子同一题无数次的“为什么”问题上,气急败坏地说:“我之前不是给你解释过了吗,这么还问?”是没有用的,在他没理解并且很执着的情况下,他下一次还是会继续问。

正确的办法是:

1、面对数次的同一问时,每次的答案都不要一模一样,请给予不同侧重点的回答。

比如这次讲独角鲸艇的加热钻头可以令冰川融化成水,下一次侧重讲在寒冷的情况下,水立刻凝固成冰,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每一次的回答中获取新的信息,拼凑他那“这样就解释的通了”的因果链条。

再说回蜘蛛网的问题,我上一次解释的是以“饿”为中心,下一次再问就以“网子有粘性”为中心,再下一次就以“蜘蛛的食物是虫子”为中心,总之,如果这是孩子特别执着的问题,他会问很多次,你每一次回答的内容不一样,才能提供给他足够的信息源帮助他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因果链,当这个因果链的每一环都被孩子的思维所接受,他就想通了,保证以后就不会再问了,不仅不再体温还有可能下次再看到蜘蛛网时还会主动大吼一声:“嘿!哥们儿,抓了几只虫了!”

2、并不是知无不言言而不尽才是最好,言简意赅,尽量不要解释太长才是王道。

熊孩子提出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问题,解释起来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就比如在面对独角鲸艇钻出冰桥营救小企鹅的问题上,有太多现阶段的李大荣理解不了的环节,比如加热钻头的原理、比如水凝结成冰的原理等等,而往往我们并不知道熊孩子的认知能力卡在哪个环节上走不通了,因此冗余的解释并不能够帮助孩子还原事情的原貌,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疑问。所以在孩子抛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用最浅显的语言把每一个步骤简单化,千万不要引出更多复杂的词汇,因为熊孩子刨根问底的属性会让你觉得是在自掘坟墓,如下图所示:

说什么话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孩子爱问为什么是聪明的表现)(3)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打击孩子的求知欲,总是想尽量地知不无言言无不尽地告诉他所有自己知道的事情,但往往事与愿违,演变成上面这么尴尬的情况……事实上,当孩子抛出“为什么肥皂能抓住污垢啊”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回答的是:“因为肥皂有泡泡,这些泡泡会把脏东西从我们的身上带走。你想想看是不是打完泡泡以后身上就滑溜溜的了啊?脏东西是不是就在身上呆不住了啊?”于是,孩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话题完美终结。他们的问题多,但理解能力却很差,说的越多,在熊孩子的脑子里就越抓马,后续的为什么只会越来越多,因为你给他制造了一条越来越长的因果链,可他的理解能力没办法将信息点正确地连在一起。我们要化繁为简一语代购,必要的时候,还要杜撰一些容易让孩子理解的桥段,帮助他们完成因果逻辑的搭建。

3、引导为主,解释为辅。

当熊孩子在问为什么的时候,我们要辨别,这个问题是他理解起来很困难的问题呢,还是一说他就了解的问题。如果是前者,就用上面的方式解决,如果是后者,我们不妨引导孩子自己思考,理解问题,锻炼他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果什么问题你都给他明了无误的答案,那么他就不愿意思考,只想坐等其成地等现成答案,不利于养成主动探索的好习惯。

说什么话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孩子爱问为什么是聪明的表现)(4)

图为大荣在观察蜘蛛网(其实我们只看到了蜘蛛没看见网)

我们再说回蜘蛛网的问题,当我已经掰开揉碎地解释过无数次蜘蛛网的作用之后,大荣还是执着地问:“妈妈,蜘蛛为什么会有蜘蛛网?”时我就不会再让他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了,拉他去自己观察,问他在蜘蛛网上看到了什么东西。他就会说:“那是小虫子!”其实,也不一定蜘蛛网上就真的有虫子,但在熊孩子既有的因果链里,蜘蛛网上粘虫子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了,看到蜘蛛网就该有小虫子,随即我就会反问他:“网上为什么会有小虫子啊?”他就会说:“因为小虫子飞到网上就黏住了,就变成蜘蛛的午餐了~”“你特么的不是什么都知道吗,还问老娘干什么?”当然,这么说自然是不行滴,孩子自己说出了答案的时候你要夸奖他:“儿砸,你又厉害啦,这你都知道啦~”表扬跟赞许是鼓励孩子思考的催化剂,虽然我心里已经把白眼翻上了青天,但嘴上还是要夸!

4、无厘头问题,就用无厘头的方式回击。

有时候李大荣会问一些显而易见傻子都知道的问题,比如“飞机为什么会在天上飞?”,又或者问一些子虚乌有的问题,比如“蜜蜂为什么会盯着我的手枪看啊?”,明明蜜蜂只是路人甲而已。每每遭遇这些有的没的一点解释价值都没有的问题时,我就火大。但这个时候河东狮吼或装死,真的一点都不好使,荣妈我都试过,权当没听见懒得回答他吧,他会提高音贝锲而不舍地一次一次不停地问,问急了他还会气急败坏地抱你大腿地命令你:“妈妈,我正经问你问题呢,你倒是回答我!”得嘞,明明是他莫名其妙,到成了我的怠慢之罪了。这些看似很无理的问题,但在熊孩子看来却是认真问的,所以你必须回答。

面对这种没法回答也不屑于回答的问题,我们就得用点小伎俩。比如说,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比如蜜蜂那个问题,你就可以说:“咦?哪里有蜜蜂啊?我怎么没看见啊?你给我找一找蜜蜂在哪里吧?”再比如,转移注意力,“啊,那不是隔壁家那个小谁吗?你要不要找他玩一下啊?”如果还不行,你还可以反客为主的反问他:“你觉得蜜蜂为什么会盯着你的手枪看啊?”此时,他可能会思考,也可能一早识破你的奸计说:“妈妈,我在问你呢!”再不济我们还可以胡扯啊,你可以说:“因为蜜蜂觉得你的手枪很帅啊”反正这本来就是个无理问题,不牵扯误导或传达错误信息,就让胡扯终止胡扯吧。

5、人都有知识短板,当我们回答不出来的时候,诚实地告诉孩子就好。

很多人都害怕在孩子面前说“不知道”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力,每每遇到自己不解的问题时,要么胡乱地敷衍过去,要么恼羞成怒地斩断孩子的话题。其实大可不必,坦然的承认自己的无知也是一种教育,任何人都不是全知全能的神,坦言自己的知识短板,在孩子看来不过是没有接收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会降低你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全形象,同时也让他知道了什么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总比自作聪明好。

很多人都建议家长在面对自己也不知道的问题时应该带领孩子一起去查找答案,翻越书籍查阅网络也好,实际地带孩子去寻找答案也好,这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处理方式。但荣妈也要说,在实际生活中,真的很难操作。因为我们每天要面对无数的为什么,小到“为什么要吃菜花”,大到“坦克为什么会有履带”,我们不可能逐一带着孩子去百科从书寻找菜花的营养价值,或是去军事节目中寻找坦克惊人的陆战能力,当妈也是很忙的。但最起码,我们可以说:“孩子,这个问题妈妈一时间也没办法回答你,我希望有天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弄明白它。”

总之,熊孩子的“为什么”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面对生活常识或是自然知识,我们不妨认真详细地给他好好讲讲,最了解自家孩子的父母解释起来自然比书上电视上看到的更容易理解。面对那些搞笑鬼扯、苦笑不得的问题,就让我们一脸严肃的跟他们胡扯吧,只要态度做到认真诚恳就好,放心熊孩子不会往心里去的,他们自己也分得清那些是恶作剧的问题,那些是真的很想知道的问题。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身边点滴的事情知道的越多,他才能发散思维到更多未知的事物上去。孩子认识世界的伊始都是从自己身边看到的小事开始的,我们应该多多鼓励他们发问,引导他们观察,问问题其实也是大脑思考的一个步骤。世间万物都是相互的,你解释的问题越多,他就越爱问为什么,最原始的知识积累都是道听途说,但总有一天他会不再问问问题,因为他已经获得了除了询问以外的其他学习的能力,求知欲和理解能力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而与此同时,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因为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到那时,我们做家长的想要再去人为干涉孩子的学习态度,恐怕为时晚矣。有些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强,是天生的吗?并不是,只是练习的多而已,这练习从哪里来的?就是从每次问为什么中拼接因果链逐渐建立起来的。正所谓:少壮不解惑,老大不思虑,从无天生好,早干嘛去了。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或点击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3787获得授权。


关注【荣荣妈养儿记】同名微信公众号(亦可搜索微信号【rongrongma0314】)

更多精彩的育儿文章等着与你分享。

这是一个充斥着我节操晒娃 无底线黑爹的非典型奇葩公众号,篇幅没谱、题材没准、尺度是个谜,但我能保证的是,100%荣妈原创出品、私家育儿干货、童叟无欺,总有一篇是你绝对用的上的实战育儿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