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和易烊千玺是竞争对手吗(当王俊凯不可避免地被和易烊千玺比较)

文丨柳青

《断·桥》是一部每个人非常卖力,都体现出勇气的电影。

导演李玉一向敢于正面强攻现实,王俊凯卯着一股和自己较劲的劲头(而外界不可避免地将他和易烊千玺在放大镜下展开比较),马思纯也想摆脱《第一炉香》的失败阴影,以及让人们的关注从私生活重新聚焦到作品。

王俊凯和易烊千玺是竞争对手吗(当王俊凯不可避免地被和易烊千玺比较)(1)

《断·桥》 《断·桥》

只有范伟老师,心态足够放松,用一种预料之中的熟练和平稳,演了一个作恶的尺度和想象力都较为有限的贪污犯,这对他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王俊凯和易烊千玺是竞争对手吗(当王俊凯不可避免地被和易烊千玺比较)(2)

《断·桥》开始于一次豆腐渣工程的事故,之后用近2小时,按部就班地讲完一桩权钱交易的腐败和刑事案件。

如果要平铺直叙这样一桩案子所牵连的人际网络及侦破过程,那更适合小说和电视剧,对于电影两小时的容量而言,认知案情的「视角」远比案件的全貌重要。

《断·桥》所讲述的这个案子本身,说实话是毫无悬念和反转空间的,因此当范伟扮演的朱方正说出他的第一句台词时,其中流露的司空见惯的、体制化的伪善,已经亮出了不成谜底的谜底。

王俊凯和易烊千玺是竞争对手吗(当王俊凯不可避免地被和易烊千玺比较)(3)

这未必是演员persona造成的刻板印象,而是多快好省地免去套路化的铺陈和交代——案情和案犯不构成这部影片的麦格芬。

开场的一连串镜头,是监控镜头下和电视新闻直播里的画面,直到食堂里的闻晓雨回头,看向电视屏幕上的断桥。

这个简单的场景是制造了一些期待的,因为一系列四平八稳、全知全能报道式的视角,让位于一个女孩的主观视角,它暗示某种私人的情感会主宰接下来的案情展开。

一个无辜的、对权钱游戏几乎无知的年轻人,将被父辈的恩怨卷入成人世界的黑洞,她的不断颠覆又重建的认知和感受,有可能是平平无奇的反腐和刑侦叙事能找到的新路径——

王俊凯和易烊千玺是竞争对手吗(当王俊凯不可避免地被和易烊千玺比较)(4)

那些「大案要案」的当事人和受害者的孩子们,他们多大程度地被卷入了父辈的黑暗秘密?他们的生活是否像江面上的断桥残迹?

《断·桥》讲的这桩波澜不惊的地方腐败案件中,真正让人揪心和想关心的,是三个「孩子」。

闻晓雨失去了父亲,被母亲抛弃,在无知的状态下被杀父凶手收养,她甚至被保护得很好,如果不是因为意外暴露的真相,她会受着血亲仇人的庇护,成为中上阶层的淑女,这几乎是个带着中世纪色彩的恩怨血仇的故事。

王俊凯和易烊千玺是竞争对手吗(当王俊凯不可避免地被和易烊千玺比较)(5)

孟超本来是置身事外的人,他偶然地成为八年前凶杀案的目击证人,出于对闻晓雨的同情,告知她真相,却因此牵动自己黑暗的往事。孟超刻意隐瞒的过去,是闻晓雨险些堕入的未来,失去亲人而没有得到法理援助的孟超,以暴易暴,手刃仇人,四处逃亡流荡,既是逃逸在法律之外的少年犯,也成了社会救助系统没有照拂到的流浪儿。

小女孩蓝莓同时带着闻晓雨和孟超的影子,她和闻晓雨一样,至亲是权钱网络里的牺牲品,逃开了警察监控又没有妥善监护人的她,差一点成为孟超那样的街头弃儿。

王俊凯和易烊千玺是竞争对手吗(当王俊凯不可避免地被和易烊千玺比较)(6)

闻晓雨、孟超和蓝莓,这三个因为父辈的案件而产生交集的孩子,他们两两之间是互成镜像的,他们在彼此身上看到自己的一部分痛苦遭遇——失去至亲,没有照顾者,被仇恨和孤独吞噬。

闻晓雨的无知和冲动,是可以解释的。她之前拥有完整的父爱,父亲意外「消失」后,无论「朱叔叔」出于忏悔或心虚,显然无微不至地护着她免受委屈。她应该是个善良单纯的姑娘,对着抛弃了她的母亲,她没有表现出恨和怨,她甚至同情离开父亲后、被贫苦生活压垮的母亲。

这样一个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里的艺术女孩,她的生存智慧很可能还不如随着喜怒无常的母亲讨生活的私生女蓝莓。孟超见她,会想起自己的姐姐,而他的姐姐在被村霸欺凌惨死前,是还没上大学的文艺少女,痴迷于海子的诗。

王俊凯和易烊千玺是竞争对手吗(当王俊凯不可避免地被和易烊千玺比较)(7)

这意味着,闻晓雨大概率带着低于她年龄的天真单纯,对世俗漠然而近于无知。得知父亲可能是死于谋杀时,她不顾没有证据就闹着要报警,对照后来明明有了有力的无证,却圣母心地要保护孟超不被警方发现而迟迟不报警,她的冲动和「蠢」,和她的天真是一体两面的。

相对于闻晓雨和年龄不匹配的幼稚,马思纯的演法赋予了她某种过载的沧桑。闻晓雨对父亲当年的「失踪」,必然是不理解不接受的,这肯定是她的心结,父亲死亡的真相也造成了她生活的崩塌,她当然是一个陷在委屈和痛苦中钻牛角尖的姑娘。

而马思纯和闻晓雨之间有一道很深的裂痕,马思纯表演中的颓丧,仿佛是一种看清过黑暗残忍后的自暴自弃和自怨自怜,可能只有用它去解释观众对闻晓雨行为逻辑的强烈质疑了:为什么一个研究生会一再做出法律意义上错误的决定?

王俊凯和易烊千玺是竞争对手吗(当王俊凯不可避免地被和易烊千玺比较)(8)

王俊凯是在几经延迟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

他第一次出现,是暗中观察闻晓雨去警局认领父亲尸体,只有一个瘦且脏的背影。第二次他尾随闻晓雨到她母亲的小卖部,一身漆黑的脏衣服,头发盖住大半张看不清细节的脸,只闻其声,要买方便面。他正面出现在画面上时,是听着「大学生就业」的新闻,狼吞虎咽地吃泡面。

在和闻晓雨正式发生交集前,孟超在墓园和车站的短暂露面,的确让人产生「王俊凯有点不一样了」的期待。对这份期待最大的考验是,当孟超顺从闻晓雨的要求洗干净脸,换了干净衣服后,我们发现,这干干净净的还是王俊凯嘛。

王俊凯和易烊千玺是竞争对手吗(当王俊凯不可避免地被和易烊千玺比较)(9)

孟超的人设,朝着正剧方向,能承担起对司法和社会援助系统的反思,朝着通俗方向,是又一个「野良犬」式完美恋人,问题的关键在于导演交给演员什么样的情境,镜头怎样去捕捉演员在特定情境里的应激反应。

都是扮演「街头野狗」,王俊凯无法避免被所有人拿去和《少年的你》中的易烊千玺对比。何况,他们所保护的对象,刚好是周冬雨和马思纯。

王俊凯和易烊千玺是竞争对手吗(当王俊凯不可避免地被和易烊千玺比较)(10)

《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因为种种原因,删去了一整段交代小北「人物小传」的具体情节,但是曾国祥在保留下来的戏份里,渲染了他被环境塑造的凶狠、戾气和成为身体反应的生存方式。换句话说,小北这个角色的情感能量,不是靠观众脑补或旁支角色的「陈述」,而是演员获得了能让角色伸展的呈现空间。

在臧否王俊凯和易烊千玺的个人能力之前,不如先比较下不同电影为演员所提供的发挥空间?

孟超这个角色最丰满的高光时刻,来自朱方正的几句对白,两人对峙时,朱方正羞辱他:「你是杀人犯,你是小混混,小流氓,你配不上闻晓雨。」

王俊凯和易烊千玺是竞争对手吗(当王俊凯不可避免地被和易烊千玺比较)(11)

《断·桥》

来自朱方正的蔑视和轻贱,才让孟超自始至终的情理逻辑合理起来。

但是这句对白里所内涵的孟超的个性、矛盾和底色,在整部电影里几乎是彻底缺席的。大部分时候,他是闻晓雨的车夫和陪护,工具人一样陪伴着她完成不够严密的破案之旅,电影的有限时间就这样流逝了。

比起范伟、刘琳这些演员用生活和职业的阅历让片刻戏份也能镀上生动的光泽,王俊凯不可避免地有他的能力局限,比如当闻晓雨坚持要报警而他恐惧身份暴露时,王俊凯应对这场戏,比孟超应对闻晓雨更一筹莫展。那样长的一场戏,改头换面的造型也无法掩饰他的不知所措。

王俊凯和易烊千玺是竞争对手吗(当王俊凯不可避免地被和易烊千玺比较)(12)

后来,孟超陪晓雨去见她父亲的「旧情人」,在这个段落,李玉给了王俊凯一个漫长的特写,让他用方言唱完一首诗。

突如其来的少年抒情,相似的片段在《观音山》里出现过,这是李玉迷恋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长久的凝视和演员所释放的能量是否应该成正比?如果不成正比,还凝视吗?

对于导演来说,这是个艰难的选择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