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最近,熊猫君的一个朋友跟我感慨:

马上就要30岁了,却感觉好像一事无成。

虽然熊猫君还是个年方十五的少年,

但听了他的话后也不禁有一丝“年龄危机”

我们该如何度过不同的人生年龄阶段?

怎样才算过好了一生,没有虚度光阴?

直到我读了这本书,突然豁然开朗:

原来过好人生的答案就至圣先师孔子两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了

《孔子这一生》

孔子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1)

孔子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2)

孔子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3)

作为中国古代的大学问家、大哲学家,

孔子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说道: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是他自己一生的前进轨迹,

也因为他的伟大,而成了后世效仿的典型。

孔子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并没有消磨志气,

而是从小好学,十五岁时就确立了“克己复礼”、为天下人谋生的大志向,并一生为之不懈努力。

孔子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4)

他所说的“十五志于学”,并不是到了十五岁才立志学习,

而是指在年轻时就要立下自己的志向。

“三十而立”,也不是指物质上的富足,

相比于物质,孔子认为知识和能力才是立身之本

相对于有房有车,对三十岁的人而言,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立身的本领。

而到四十,他将“不惑”作为这一阶段的宣言。

作为至圣先师,孔子一生都乐于答疑解惑。

但这里的“不惑”并不是知道一切问题的答案

而是要具备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价值判断力。

孔子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5)

比如有一次,子贡问孔子:

“人死后有没有知觉?”

孔子没有回答。

因为他知道,如果回答有知觉,孝子就会厚葬死者而妨碍生者的生活;

而要是说没有,不孝者就会丢弃遗体不安葬。

由此可知,人到四十可以不洞悉所有的知识,

但面对问题应多权衡思索,不能不谙世事。

至于“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书中也有介绍。

熊猫君建议大家自己去寻找答案,

相信你们一定能得到比我更深的感悟!

孔子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6)

孔子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7)

我们从小就学习孔子,背诵《论语》的段落,

但熊猫君直到读了这本书,似乎才真正理解了孔子的一生。

本书作者鲍鹏山教授,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也是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去年热播的综艺《典籍里的中国》里也有他解读孔子的身影。

孔子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8)

多年来,他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研究,

对先秦诸子,尤其是孔子的思想有独到见解,

2015、2016两年受邀解说国家祭孔大典直播,

他的很多作品也被选入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及多省市大学教材。

连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老师都称赞道:

“我相信孔子,我相信鲍鹏山讲的孔子。”

孔子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9)

为了提高收藏价值,更配合这本书的内容,

熊猫君家的这本《孔子这一生》精心制作了精装双封面,还有40页的全彩插图,

包括历朝历代画师笔下的孔子形象,以及全部36页的《明版彩绘孔子圣迹图》

《明版彩绘孔子圣迹图》是反映孔子一生行迹的连环画,也是我国最早具有完整情节的连环画。

不但反映了孔子的伟大思想,还让世人知晓孔子的善行和人文内涵。

精美配图再加上鲍鹏山教授娓娓道来的解读,

让大家更能沉浸式体验书中的世界!

孔子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10)

如果你也想了解孔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一生,

熊猫君强烈建议你读一读这本《孔子这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