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1)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用千千万万段经历串连起人生的故事。每件衣服也不仅是用来遮挡或御寒的物品,它是最贴近我们肌肤的伴侣,它承载了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精髓、匠心的坚守……我们买一件衣服,或许只是因为一瞬的喜欢;但是做一件好的衣服,需要耗费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光阴。

木棉道始终相信:衣服,也应该有自己的故事。一件有故事的衣服才能读懂人的内心,才能让穿着者遇见更多的美。20多年以来,我们不仅是在做衣服,也是在用心写一卷故事集。

今年,邀您与我们一起来书写,来见证。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2)

一起品读春的雅称

“春天”两个字虽温暖柔软,

却在长久的日常使用中,

显得有些平凡、虚无。

当我们远离自然界的四季美景,

更是渐渐忘却了那些细微的触动。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3)

幸有那些古人对时节的雅称,

填补了我们对于春天的想象。

他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句

来形容春、赞美春,

叫时光有了色彩与香气,

记载了春天的文化意义。

于是时间的注脚,

在诗情画意中优游。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4)

在古代,人们一般

把农历正月称为孟春,

把二月称为仲春,

把三月称为季春,

这就是合称的“三春”。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5)

如汉班固的《终南山赋》:

“三春之季,孟夏之初,

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元宋方壶的《斗鹌鹑·踏青》套曲:

“娇滴滴三春佳景,

翠巍巍一带青山。”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6)

古代还有把春季的90天,

按10天划为一春的做法,

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7)

南朝·梁元帝的《金楼子·志怪篇》:

“其花似杏,而绿蘂碧须,

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鸾凤翼。”

明·唐寅的《金粉福地赋》:

“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

析木分辉,流光於千里。”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8)

阳春,顾名思义,

就是把那一缕阳光,

融进了春的名字里。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9)

李白的诗中曾写道: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清孔尚任的《桃花扇·媚座》:

“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

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10)

春天一扫秋冬的肃杀,

让我们迎来了久违的蓝天和阳光,

雅称“青阳”之意由此而生。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11)

《尸子·仁意》有:

“春为青阳,夏为朱明。”

陈子昂的《感遇》诗: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名也以青阳为名。

比如安徽省青阳县、江苏省青阳镇,

以及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的“青阳”,

均有春天之意。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12)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这里的“青春”不是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它是指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

也是春天的代称。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13)

《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

明刘基《风入松》词:

“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

还有李大钊的《时》:

“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中的“青春”,都是春天的意思。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14)

春天天气渐暖,百草萌发,

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

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15)

如陆游《长安有狭邪行》:

“烈心厉劲秋,丽月艮鲜芳春。”

南唐后主李煜的《望江南·闲梦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16)

花月本来指的是农历的二月,

其时天气和暖,百花盛开,

是春天最美的样子。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17)

如杜甫《赠汝阳王二十韵》:

“花月穷游宴。”

陆游的《长门怨》:

“未央宫中花月夕,

歌舞称觞天咫尺。”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18)

春季为莺啼时节,

世间也因这悦耳的声音,

充满欢愉和生机,

故有莺时之雅称。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19)

如唐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

“凤楼迢递绝尘埃,莺时景物正徘徊。”

周邦彦的《无闷·云作轻阴》:

“暗想莺时似梦,梦里又却是,似莺时节。”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20)

古人认为太阳沿黄道东行,

一日一度,一周天365度,

按春、夏、秋、冬分为四等分。

依次为东陆、西陆、南陆、北陆。

日行东陆,即经东方七宿(苍龙)

所在区域,为之春。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21)

苏颋的《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中提到:

“东陆行春典,南阳即旧居。”

王储的《赋得花发上林》中有:

“东陆和风至,先开上苑花。”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22)

因春日春兰盛开,

幽幽然馨香一片,

在兰花中流连的文人们

又给春天起了个雅称——兰时。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23)

如晋陆机《拟庭中有奇树》诗:

“ 欢友兰时往,迢迢匿音徽。”

王琚亦有诗《奉答燕公》:

与君兰时会,群物如藻饰。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24)

春天草木萌发、滋长,

人们也踌躇满志,酝酿新生,

故有“发生”此称。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25)

杜甫的《春夜喜雨》写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钱起《春郊》诗中亦有:

“东风好作阳和使,

逢草逢花报发生。”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26)

春天灿烂的阳光

是世人心中的光亮,

艳阳高照,前路坦荡,

故又称“艳阳”。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27)

杜甫有诗云:

“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

葛胜仲的《临江仙》中有:

“春风元巳艳阳天。

夭桃芳散锦,高柳欲飞绵。”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28)

苍,即青色。

春天万物转青,

蓝天之下,心生欢喜。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29)

《尔雅·释天》:

“春为苍天,夏为昊天。”

郭璞注:“万物苍苍然生。”

黎廷瑞在《清平乐·清明寒食》中写道:

“苍天雨细风斜。小楼燕子谁家。”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30)

因为“春为四时之始”,

春天被前人称作“天端”,

意义是一年天时的初步。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31)

《公羊传·隐公元年》:

“春者何?岁之始也。”

徐彦疏:“天端,即春也。”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32)

青帝为东方之神,

又称春神,故借指春。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33)

《尚书纬》:“春为东帝,又为青帝。”

晁补之《生查子》:

“青帝晓来风,偏傍梅梢紧。”

王安中《蝶恋花·雪霁花梢春欲到》:

“青帝回舆云缥缈。鲜鲜金雀来飞绕。”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34)

淑,即温和的、善良的。

淑节的意思是佳节,

是中国夏历对春季的别称。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35)

如南宋谢惠连 《代悲哉行》:

“羁人感淑节,缘感欲回辙。”

唐代李观的《试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

“淑节韶光媚,皇明宠锡崇。”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36)

苍灵也是青帝的意思。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

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37)

《文选•颜延之》:“春官联事, 苍灵奉涂。”

李善注:“苍灵,青帝也。”

清代曹寅《题廊前玉兰二断句》诗之一:

“剖玉吹兰自脱胎,司春辛苦护花台。”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38)

阳节,即阳春时节。

唐代张九龄 《巡属县道中作》诗:

“矧逢阳节献,默听时禽鸣。”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39)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40)

古人以北斗星斗柄指东为春,

以五方配五季,

春位在东,故称“东节”。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41)

如晋张协《杂诗》:

“太昊启东节,春郊礼春祗。”

皇甫汸的《春日书抱柬当道诸君子》:

“璇机斡回运,宝历启东节。”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42)

软节,意为柔软的季节,

春风柔和,柳枝曼曼,

美好的风景给人温软的治愈。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43)

晋曹毗《正朝》诗有:

“软节畅宇宙,和风被八区。”

韩日缵 《庚申元日试笔》中亦写道:

“条风宽酒力,软节畅花神。”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44)

春天,是四季之首的名词,

它与希望美好同在。

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二十个雅称,

春天在古代还被称为阳节、昭节、韵节等。

并且春天的每一个月份,

也有自己的诗意之名。

一月又叫陬月、孟陬,

二月又叫令月、杏月,

三月又叫蚕月、桃月。

春天赏木棉(木棉道春天的20个雅称)(45)

这些雅称不但丰富了岁月的内涵,

也充实了源远流长的汉语言。

有了这些雅称相伴,

你是否觉得生活变得更为诗意,

是否对春天又多了一缕眷恋?

愿你三春暖,九春碧,花月明,

青阳高照,喜事发生,芳春年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