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

文艺复兴“文坛三杰”

——记“炫彩西欧11国游”之十五

笔者按:这篇文章可读性不强,甚至可能少有读者,但鉴于此前的几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佛洛伦萨和与佛罗伦萨有关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为了使有兴趣的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佛罗伦萨在欧洲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就不能不简单介绍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文坛三杰” 以及有关欧洲文艺复兴的概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欧洲文艺复兴有兴趣的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佛罗伦萨这座城市在欧洲文艺复兴中的特殊地位。

在欧洲长达200多年的文艺复兴运动中 ,佛罗伦萨不仅涌现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一批杰出艺术家,还产生了一群杰出的文学家,在他们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但丁、彼特克拉和薄伽丘,他们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或文艺复兴“文坛三杰”。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1)

阿利基耶里•但丁

阿利吉耶里•但丁,意大利中世纪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以史诗《神曲》留名后世。在意大利,他被称为“至高诗人”和“意大利语之父”。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于1265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可能都没有受过正式教育,而从许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师那里学到了包括拉丁语、普罗旺斯语和音乐。年轻时的他可能做过骑士并参加过战争,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只有4个存活,但最爱的是名叫贝蕾雅妮彩的女孩。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2)

但丁《神曲》中文板

公元1294年,罗马教皇控制的佛罗伦萨,一部分富裕市民不愿受制于教皇而希望城市独立被称为“白党”,另一部分没落户则希望借助教皇势力翻身而被称为“黑党”。两派争斗中的但丁热烈主张独立自由,因此成为白党的中坚,并被选为佛罗伦萨最高权力机关即执行委员会的六位委员之一。

公元1301年,教皇以“调节和平”为由,派人组织黑党屠杀反对派并控制佛罗伦萨,放逐了但丁并宣布一旦但丁回城,任何佛罗伦萨士兵都可以处决或烧死他,从此但丁再也没有回到家乡。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3)

但丁《神曲》插图

公元1315年佛罗伦萨军人掌权后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罚金并在头上撒灰、颈下挂刀且游街一周就可免罪回国。但丁回信说:“这种方法不是我返国的路!要是损害了我但丁的名誉,那么我决不再踏上佛罗伦萨的土地!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吗?难道我不向佛罗伦萨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受宝贵的真理吗?可以确定的是,我不愁面包吃!”但丁的回信,与其说是回答,毋宁说是宣言,他对自由明确无误地的宣示堪与其讽刺的辛辣酣畅相媲美。

但丁被逐后,他以写作排遣乡愁,并将一生的恩人和仇人都写入了他的名作《神曲》,而他对教皇的揶揄嘲笑也始终没有忘记。但丁还将自己一生单相思的恋人贝亚特莉丝,一个25岁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4)

但丁在《神曲》把终生爱恋

的贝阿特莉丝安排在天堂

但丁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其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那是在他的少年时代,他随父参加友人聚会,遇上一位名叫贝阿特莉丝的少女。少女的端庄、贞淑与优雅的气质令但丁对她一见钟情,再也不能忘。遗憾的是贝阿特莉丝后来遵从父命嫁予他人,婚后数年竟因病夭亡。 哀伤不已的但丁将自己几年来陆续写给贝阿特莉丝的三十一首抒情诗以散文相连缀, 取名《新生》(1292—1293)结集出版。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少女深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恋和绵绵无尽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细腻委婉。这部诗集是当时意大利文坛上“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迹,公开隐秘情感的自传性诗作。正如《新生》的结尾中写的:幸福的贝娅特莉丝,从此她将永远可以凝视着他的脸了。”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5)

中文版《神曲》

《神曲》以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了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以意大利方言而不是以中世纪欧洲正式语言拉丁文进行创作,被认为是中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但丁认为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是人性最完美的时代,中世纪的压迫人性是违背自然的。他虽然对拉丁文学有深入广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以14行诗为形式的抒情诗歌,受到各城邦国家统治者的欢迎。但丁使用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作,对形成现代意大利语言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起了巨大作用,因为除了拉丁语外,古意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最早使用活的语言写作,他的作品对意大利文学语言的形成作用重大,因此,但丁是当之无愧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如今,但丁《神曲》这部作品不仅在意大利的学校里成为必学内容,在世界文坛也享有盛誉,许多著名文人、思想家都对其文学与思想价值给予高度认可。《神曲》当时是用俗语写成,在意大利复兴运动时期,爱国主义作家们理所当然地将但丁阐释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但丁的《神曲》至今依然深受读者热烈。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6)

读者热烈讨论《神曲》

比但丁小39岁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奠基者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彼特拉克于公元1304年生于意大利的阿雷佐城。早期资产阶级的艺术和道德观的建立与他密不可分。公元1312年,彼特拉克的父亲举家迁居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当时的罗马天主教教廷就在这里。年龄不断增长的彼特拉克与教廷上层人士建立了密切联系,这种情况既关系到他的成长,也有助于他之后的人文主义活动。成年后的彼特拉克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国家。彼特拉克还当过一段时间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进而观察生活追求知识,大胆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7)

佛朗西斯科•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少年时就非常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感兴趣,但他父亲却要他成为一个法学家。父亲去世后,彼特拉克一面参加教会的政治、外交活动,一面不倦地学习文学并创作诗歌。彼特拉克的诗人名声很快传开,并在罗马的卡匹托利山上接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彼特拉克于公元1374年在意大利一个叫阿克瓦的小村子里去世,当人们发现他的尸体时,它的头还埋在维吉尔的手稿中。

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用人文主义观点研究古典文化的最早代表。他广泛搜集古希腊、古罗马古籍的手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神学观念,用新的眼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以诠释古典著作。他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和诠释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了深刻影响。彼特拉克用拉丁语写了许多诗歌和散文,这些作品歌颂普通人的高贵和智慧,宣传人人可以追求尘世幸福、享受荣誉的权力,并向中世纪宣扬的神权说和禁欲主义提出挑战。

1371年,23岁的彼特拉克已是精力旺盛、才华横溢的青年。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使彼特拉克终生难忘的事情。有一天,他在阿维农的一所教堂卫与一位骑士的妻子邂逅相识。这位年方20岁的少妇,仪态端庄,妩媚动人。彼特拉克一见钟情,深深堕入情网之中。从此之后,虽然岁月不断流逝,可是彼特拉克却一往情深,对劳拉的爱恋之情有增无减。

彼特拉克热烈为爱情和荣誉辩护,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永恒幸福是一致的。彼特拉克的抒情诗尤其是十四行诗,把诗歌推到一个完美的境地,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种诗体被后来的乔叟、莎士比亚等著名文学家和诗人所模仿,彼特拉克被后人尊为“诗圣”。彼特拉克的抒情诗还对教会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8)

乔万尼•薄伽丘

与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佛罗伦萨“文学三杰”的乔万尼·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又一杰出代表和人文主义杰出作家。他彼特拉克小九岁,他们两人基本是同时代的人。其代表作《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薄伽丘是佛罗伦萨商人凯利诺·薄伽丘和一个法国女人的私生子。据说他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契塔尔多或巴黎。幼年时生母去世,随父亲来到佛罗伦萨。不久,父亲再婚,他在严父和后母的冷酷对待中度过了童年。后来,他在父亲入股的一家商社不情愿地学习经商,但毫无收获。父亲又让他改学法律和宗教法规,都引不起他的兴趣。

薄伽丘自幼喜爱文学,当他父亲的管教失败后,他便开始自学诗歌,阅读经典作家的作品。这段生活使他亲身体验到市民和商人的生活以及思想情感,融入到他日后写成的《十日谈》中。

《十日谈》是薄伽丘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创作于1350—1353年。该作讲述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世界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意大利近代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9)

《十日谈》 插图

《十日谈》中译本在中国出现较早,但出现的确切时间和版本众说纷纭。不过,清代小说评点家但明伦在其《聊斋志异·青娥》篇的一段夹批中转述了这么一则故事:有鳏者自抚幼子,以老仆司阍、司炊。禁子不令出户庭,目未经睹妇女也。一日,携游里巷,睹艳丽者,以问父。诡语之曰:“鬼也。”及归,问:“儿今日之见何好?”对曰:“只鬼好。”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薄伽丘的《十日谈》在第四天的故事里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有个叫腓力·巴杜奇的男人,出身低微却善于经营,攒了不少钱。然而人有旦夕祸福,与之相亲相爱的妻子突然亡故,抛下一个不足两岁的儿子。丧偶的不幸使腓力·巴杜奇万念俱灰。他把全部财产捐献给教会,带着儿子上了阿西那奥山,父子俩住在一间小屋里,斋戒祈祷,潜心修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和儿子谈话的内容只限于天主和圣徒的荣耀。他不让儿子离开小屋,也不让儿子看到新鲜的事物。转眼儿子长到十八岁,腓力也老了。有一天他带儿子到那浮华世界去走了一遭。可巧在路上遇见一群衣服华丽,年轻漂亮的姑娘。小伙子问父亲那是什么,老头子生怕儿子知道她们是女人会唤起他的邪恶的念头,就哄骗他说,她们叫“绿鹅”,是祸水。说来奇怪,那年轻人从未见过女人,对眼前种种新鲜事物如宫殿、邸宅、牛、马和金钱全不理会,听了父亲的话却说:“亲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做父亲的这才明白,原来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训要强得多了。

不难看出,薄伽丘和但明伦讲述着同样的故事。两个故事的母题基本相同,母题的串接方式也如出一辙,篇末又都由叙事人出面点明主题。在东西方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出现如此相似的两个故事,这足以说明《十日谈》在中国已有传播。

尽管如此,《十日谈》在中国仍是小众文学。真正令《十日谈》广为人知的渠道,大概要归功于《方方日记》了。自从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后,最红火的文学作品非《方方日记》莫属。但有人很快从中嗅出有《十日谈》得味道。其实,无论《方方日记》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如果将二者相提并论,实在是高抬方方女士了。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在那波利生活期间,薄伽丘有机会出入安杰奥的罗伯特国王的宫廷。在那里,他被压抑的个性和才智得以充分地展示。他同许多人文主义诗人、学者、神学家、法学家广泛交游,并接触到贵族骑士的生活。这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扩大了文化艺术视野,进一步焕发了他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兴趣。他在宫廷里又认识了罗伯特的私生女玛丽娅,对她产生了爱情。这一段富于浪漫情调的经历,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痕,他日后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可以看到玛丽娅的影子。

公元1340年冬,薄伽丘父亲的商业活动受到挫折,并因经济状况恶化而一蹶不振。薄伽丘无法维持原先悠闲自在的生活,便回到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共和政府一边,反对封建贵族势力。他参加了佛罗伦萨的行会,担任管理财务的职务,多次受共和政府的委托,作为特使去意大利其他城邦和教廷执行外交使命。

公元1350年,薄伽丘和诗人彼特拉克相识。第二年,他受委托去邀请被放逐的彼特拉克回佛罗伦萨主持学术讨论。从此,这两位卓越的人文主义者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薄伽丘潜心研究古典文学,成为博学的人文主义者。他翻译了荷马的作品,在搜集、翻译和注释古代典籍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10)

佛罗伦萨薄伽丘

公元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尔多逝世。他逝世以后,天主教会对他的迫害并未停止。他们不仅将许多珍贵版本的《十日谈》付之一炬,甚至挖掉并毁弃薄伽丘在契塔尔特教堂的坟墓和墓碑。但正如薄伽丘生前留下的一段隽永的文字一样,他的作品将永远地被人纪念并散发着光彩。薄伽丘早期作品的共同特点都是以爱情为主题,借鉴古希腊、古罗马诗歌、神话、传奇,显示了中世纪传统和骑士文学的痕迹,但又摆脱了俗套,充满对人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谴责禁欲主义。薄伽丘在他的理论著述中,批判教会对诗歌的诋毁,提出“诗歌即神学”的观点;要求诗人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汲取营养,并讲求虚构、想象。对欧洲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薄伽丘死后一直到十五世纪中叶,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主要表现在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上,没有出现重要作家。十五世纪中叶以后,诗人、作家虽然众多,甚至像米开朗琪罗那样的大艺术家也写出过不少优秀的抒情诗,但他们的意义不能同文艺复兴早期的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相比。

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时指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11)

佛里德里希•恩格斯

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伴随着西亚和欧洲之间的东西文明碰撞和版图重新划分,孕育出的历史奇葩。公元13世纪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对东罗马帝国的不断入侵,致使东罗马人民中的原西欧居民纷纷逃离拜占庭,回到祖先居住的欧洲地区。他们在逃难的同时,将大量散落、藏匿在拜占庭地区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和艺术珍品带回意大利商业繁荣的城市。而欧洲新兴阶级中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重新发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灿烂辉煌。他们通过文艺创作来宣传人文精神,开始涤荡中世纪的陈腐空气。因此,文艺复兴运动首开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先河。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12)

欧洲中世纪长达一千多年,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成为这时期的唯一精神统治。基督教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而上帝具有绝对的权威。基督教教会作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行使着严格的管制权。在教会和封建领主的双重压迫下,文学艺术死气沉沉,政治空气万马齐喑,科学技术停滞不前,愚昧落后习以为常,欧洲大陆在黑暗中徘徊不前。重新回归欧洲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学艺术、社会科学使蒙昧状态下的欧洲人对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开始怀疑;而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城邦国家中的出现,使初获财富的意大利人开始呼唤自由;一些事业有成、财富巨大的经商者、作坊主和银行家更加相信个人力量和价值,他们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促使人的价值观也在变化,新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文学艺术日渐繁荣,一些多才多艺、博学之士受到人们普遍尊重。包括美第奇家族这样一部分思想开放的封建领主也加入到追求艺术生活的行列之中。在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中,阿拉伯帝国的溃败将伊斯兰丰富的馆藏遗留在它们曾经长期占领的西班牙城市的博物馆中,使灿烂的伊斯兰文化有机会融入到文艺复兴运动之中。凡此种种,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动因,一些学者恢复古希腊和罗马文化艺术的强烈要求如同春风一样吹遍西欧大地。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13)

黑暗的欧洲中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端于意大利,还有一层原因也许人们意想不到。公元14世纪意大利各城邦逐渐从共和制走向了独裁,不受权力制约的独裁者大都是眈于享乐的新柏拉图主义者,他们希望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在极力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热衷精神生活的享受,自觉保护艺术家对世俗生活的描写,以便给自己提供更多的精神愉悦。与此同时,长期盘踞意大利的基督教势力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宗教激进主义力图摒弃宗教经院哲学的束缚,他们大力讴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价值。在竟相崇尚享乐的潮流中,罗马教廷历届教皇的享乐规模比世俗独裁者更胜一筹,他们也以宗教力量保护艺术家,允许、纵容艺术偏离正统的宗教教条。这些都为文艺复兴提供了宽松的思想环境和艺术空间。

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文艺复兴文坛三杰)(14)

乔托壁画:《哀悼的基督》

历时300年的文艺复兴运动始于何时,学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绝大多学者认为,对文艺复兴这一概念的阐述源于13世纪晚期的佛罗伦萨,乔托壁画《哀悼基督》是作为摆脱中世纪绘画传统、首开意大利文艺复兴先河的大师,乔托对后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而13世纪晚期也是但丁、彼特拉克诞生的时代。而有的学者非常明确的给出了文艺复兴的具体时间,其中一位学者提出文艺复兴运动应以1401年洛伦佐·吉贝尔蒂和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这两位天才雕塑家竞争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洗礼堂铜门的合约为标志。其他学者则认为,是艺术家和博学家为获得艺术品创作委托的普遍竞争,激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的创造力。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首先出现,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成就不应忽视,而文艺复兴运动又极大地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开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文学大师和艺术巨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