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话的兄弟怎么说(尴尬00后)

原标题:

南昌方言有悠久的历史,如今其传承却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00后”“10后”多数不会讲南昌话

南昌话的兄弟怎么说(尴尬00后)(1)

贵林社用南昌话进行相声表演。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乡音即方言,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中国多元地域文化的承载体。然而,近年来,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南昌本土方言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近日,晨报记者走访南昌各大中小学发现,“00后”、“10后”的孩子中,能讲南昌话的寥寥无几,以南昌话为代表的赣方言在传承上正面临着“青黄不接”、可能消失的尴尬局面。

调查

会讲南昌话的中小学生寥寥无几

上周四,晨报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县的南昌外国语九里象湖城学校。走进一年级(29)班,记者了解到,这个班有45名学生,经初略统计,能说上几句南昌话的只有3人,有的同学完全听不懂南昌话。紧接着,记者随机走访了该学校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几个班,班上的学生也只有寥寥几个能说几句南昌话。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市东湖区叠山路的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走进初一(6)班教室,当记者提出有哪位同学会说南昌话时,只有不足10人举手。该班级的班主任罗老师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刚带完一届初三的学生,学生们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是说普通话,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普通话的语言环境里。”

上周五,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市东湖区的八一中学、实验中学和豫章中学,调查南昌方言在高中生心中的“存在感”,在随机采访的20名高中生中,三分之二都不会讲南昌话,“无论是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交流,还是回家和父母交流,我们都很少讲南昌话,现在爷爷奶奶跟我们这一代人沟通都用普通话了。”正在读高二的小朱说,他也很想学南昌话,但苦于没有语言环境,所以学起来比较费劲。

在南昌各大中小学的校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学生家长。经记者初步统计,要求孩子学普通话的家长有8人。家长们普遍认为,学好普通话,以后找工作、交际都方便,而方言只能在地方交流,局限性大。不过,也有2位家长要求孩子学南昌话。“南昌人必须要会说南昌话,乡音不能忘。”学生家长刘先生对记者说。

追溯

上世纪中期南昌人仍普遍使用方言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民众普遍使用的语言基本上都是方言。“我们读小学、初中的时候,同学之间都是讲南昌话,当年,老师的普通话也不标准,我们称之为‘南普话’,有些老教师还是用南昌话上课。”今年58岁的老南昌人周先生回忆。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力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现在的南昌,包括农村,都是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周先生表示,缺少了运用的场景,会说南昌话的孩子也越来越少。

方言是一种文化,更是家乡的记忆和味道,如若渐渐减少方言的交流,那么乡愁的味道也会不再浓厚。

其实,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的传承并不相冲突,普通话的推广是为了交流更加方便,而方言的传承则是在保护地域文化。方言与普通话怎样才能和谐共存?这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实际上,国家推行普通话,是要求民众在该说普通话的场合必须说普通话,如在机关、窗口单位、学校中;私底下或其他场合的交流,使用方言进行交流是不受约束的。不会因为说普通话的人多,就要排斥方言。

底蕴

南昌话已有2000多年历史,目前可分为四种分支方言

据我省著名语言学专家、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黎传绪介绍,中国地大物博,汉语与少数民族语的方言众多,汉语方言常以地域大致划分为八大方言:官话方言(北方话)、晋语、湘语、赣语、吴语、闽语、粤语、客语。赣语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使用人口约5500万,也是汉语八大语系之一。但是赣语下面又有分支,细到每个市,每个县,都会有不一样的语言。

“南昌作为省会城市,南昌话自然是中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的赣方言的代表。从南昌建城算起,南昌话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就算是从两宋时期赣语人文格局形成算起,南昌话也有近千年历史。由于赣方言内部的复杂性,真正的南昌方言只局限在南昌市区及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管辖的部分地区。”黎传绪对记者说。

“方言,就是一个地方的言语,按大类分,南昌乃至我省大部分地区使用的都是赣方言。从小类来看,目前南昌的方言大概可以分为四种,南昌话、新建话、进贤话、安义话。”黎传绪说,方言的形成主要受地理区域和人口迁徙的影响。在先秦时代,南昌处在“吴头楚尾”,所以当时南昌的方言毫无疑问是吴方言和楚方言的融合。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西汉时期,中华民族主要生活在中原地区,当时的豫章郡(今江西省)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口仅有35万。由于中原地区频繁战乱,中原民众在唐代、宋代、元代三次大量涌入江西。

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当时江西人口已经达到900万。由此看来,这时在江西生活的民众,主要来自于中原地区。中原的文化和语言与本地土著的文化和语言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赣方言。他们的语言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这是赣方言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汉民族语言来说,赣方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古代语言的活化石。

黎传绪说:“赣方言至今仍然保存着中华民族至少五千年来语言发展的脉络,体现了宋元时代的语言概貌。”由于数千年来南昌都是江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所以,赣方言毫无疑问是以南昌方言为代表的。有位语言文字学大师说过,要想知道唐代人是怎样说话的,请听潮汕人说话。黎传绪表示,如今的南昌人也可以自豪地说,要想知道宋代人是怎样说话的,请听南昌人说话。

专家

在公众场合说普通话和家人亲友老乡说方言

“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既会说标准的普通话,又会说纯正的家乡方言。在公众场合说普通话,和家人亲友老乡说方言。”黎传绪认为,普通话和方言应该是“并存并行”的关系。

黎传绪说,很多南昌方言俚语极具地方特色,不是从小在南昌话的语言环境中生长的人听到时几乎完全摸不清头脑。例如南昌话叫“完蛋了”为“切了货”,“干什么”为“组犀利”,“妖精”为“精怪”,“很好”为“平整”,“杂隙”为“赶快”,“零食”为“零碎”,“壁虎”为“壁蛇子”,“被子”为“被和”,“合伙”为“搁伙”,“大清早”为“清时蛮早”,“傍晚”为“断夜边子”,“烂泥”为“资泥”,“鹅卵石”为“磨老鼓子”,“太阳”为“尼头”等。

而且南昌话中有大量专用形容词的副词,这些副词只修饰特定的形容词,大都没有对应的汉字。读这些副词时可以选择刻意拖音和重读,以此表达强烈感受。

建言

南昌方言应该走进课堂让孩子记住乡音

要说当今谁讲南昌话最正宗,相信大多数老南昌人脱口而出的答案是南昌本土笑星小筱贵林。“南昌方言有很多四字词语,比如‘一老朴实’、‘憨头搭脑’、‘福气妥妥’、‘夯不啷当’……这些词汇不是老南昌人根本听不懂,是南昌本地的特色。”小筱贵林表示,南昌方言的生动形象之处还有很多,而且表达极其通俗,很多人在明白南昌某句方言俚语的意思后,常常会对这种传神、精妙的表达捧腹大笑。

在小筱贵林看来,南昌方言是一门语言艺术。“其实南昌人说话很讲究,比如形容颜色时,南昌人都喜欢加上一个助词,‘个杂颜色炫红咯’,就是‘这个颜色很红’。”小筱贵林表示,南昌方言的传承应该从娃娃抓起,比如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课堂,让新一代的孩子们记住乡音。

今年6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徐晓萍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教育部、国家语委已经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开展包括方言在内的语言资源的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工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