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写作大全(余秋雨79.白话文和简体字)

中国文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坐在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的讲堂上,品味中国文化的润物无声和磅礴生机。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叶圣陶

不知道是凑巧还是不凑巧,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飛单翼,有雲无雨,開関无门,鄉里无郎……

可巧而又巧的是:魔仍是魔,鬼还是鬼,偷仍是偷,骗还是骗,贪仍是贪,毒还是毒,黑仍是黑,赌还是赌……

——在社交网络上一则关于简化字的段子

余秋雨写作大全(余秋雨79.白话文和简体字)(1)

我继续讲讲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差别问题,因为白话文给了我们生活的暖流,给了我们大地的质感,让我们更好地走向文学。因为在我看来,好多文言文往往是套路。

我想起二十几年前,北方有一个城市聘请汪曾祺先生和我做他们的文化顾问,我们两个人当时都好像以散文出名,汪曾祺先生还写小说,我们都去了。当时我认识了汪曾祺先生,我们交往了一个多礼拜,住在一个旅馆里边非常开心。

白话文和文言文

汪曾祺先生当时把我的年龄想得大了,所以他一见到我就说,你是跟随上海的余秋雨先生来的吧?我说不是,我是余先生本人,之后哈哈大笑。后来聘请仪式终于开始了。那个年轻的市长是我们两个人的粉丝,所以他面对两位散文家,也开始要用散文了。他在致辞的时候,全是用文言文写出来的美丽散文。但是汪曾祺因为年纪大了,而且这个场合本来也比较愉快,所以就当场提出了修改意见。

譬如今天风和日丽、春光明媚、云彩如何什么如何,都用文言文,而汪曾祺就说,就讲今天天气不错吧。然后致辞中说这么多精英之才、来自各方什么,讲了一大通以后,汪曾祺先生说, 唉呀来的人也不少。

如果完全按照汪曾祺先生的语言来,就变成一个平和的,正常的、谈心式的讲话;如果用那些文言的句子、成语来呈现的话,那就让人感到非常讨厌。

余秋雨写作大全(余秋雨79.白话文和简体字)(2)

汪曾祺:人世百味,一碗烟火

幸好那个年轻的市长真是带着学生腔了,一边笑一边说,唉呀汪先生,你当场就做顾问了,我们很开心。接下来我有一个演讲,我就从汪曾祺先生刚刚纠正市长的一些例子来证明散文应该怎么写,我的演讲题目就叫《散文应该怎么写》。汪曾祺先生告诉我们最好的文章是怎么样的。

现在的一些人一到正式场合,演讲或是写文章很喜欢用对称的、排比的、古色古香的词汇合在一起。对于这个事不仅横向上很多人都一样,竖向上也是很多人一样。什么叫竖向呢?就是时间上,不知道被大家用过多少次了。一件事情被大家用过很多次,那就不是好文章,我非常希望今天的人能了解这一点。

如果说时间过得真快,屋檐上的鸟声又叫了,这个鸟声怎么像去年的鸟声?我推窗一看,它脚下的花也开了,这是多好的句子。但是,如果我们换成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文言文式的成语的话,还有感觉吗?我们都以为这显得有学问,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多次讲过,这些滔滔不绝地用文言文写出来的东西,一点没有学问的彰显,因为古代很多很多最普通的文人,甚至于不好的文人,在这方面都写得很流畅。

我讲了普及白话文这件事情,我同时当然也要说,我们为了欣赏古代的文学还要学一些文言文,但是古代讲话就是白话文,我们现在不要装模作样,穿着老褂子,留着长胡子,讲一些半文半白人家都听不懂的名词,这种态度一定要赶走,一定不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实在是一个古代也没有发生过的奇怪的现象。

余秋雨写作大全(余秋雨79.白话文和简体字)(3)

你知道茴香豆的几种写法么?

简体字和繁体字

由这件事情,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和普及白话文有关,叫做汉字简化,这也是一个技术性的功能转移。对于简化,大家千万不要很愤怒。我觉得很奇怪,有一些人不断地呼吁一定要恢复繁体字,这是为什么我完全不知道,理由也不清楚。电脑上一转就转过来了,他们不断地呼吁、不断地呼吁,很奇怪。

想起了一些往事。我很多年以前有过一次演讲,当时气氛很热烈。但是有一些老人家站起来,对简体字表示很愤怒,说我们一定要用李白、杜甫用过的字来读中文,不能用这种奇奇怪怪的简体字。

当时有过一点小小的辩论,他们希望把简体字和繁体字这样来区分,就是不要讲繁体字,而把繁体字说成是正体字。但是改叫正体字以后,简体字就不正了,这就不对了。所以我给他们讲,我说文字有三种功能,第一个叫方便功能,第二个叫传承功能,第三个叫审美功能。

我说对于方便功能,那肯定是简体字了,平常记好多东西都是简体字了;就传承功能而言,好像繁体字多一点,但多一点也未必;第三,审美功能则一半一半。这理由很简单,我自己是写书法的,草书里边一大半和现在的简体字是高度吻合的,而且简体字在创造的时候,就经常参考中国古代著名草书家写过多遍的方式,以成为我们的简体字。

余秋雨写作大全(余秋雨79.白话文和简体字)(4)

上海郊区在嘉定那个地方,曾经出土过一个明代的剧本叫《白土记》,令人惊讶的是,里边出现了200多个我们现在常用的简体字,这说明什么?说明古代在实际生活当中,也在用简体字写东西。

首先大家要知道,简体字和政治关系不大,因为在五四前后当时已经发起了简体字运动。鲁迅不是讲过吗?一个繁体字要写到格子里边,要花费我们年轻人多大的学习精力,所以大家觉得既然这样的话,就一定要简化。

甚至于针对有的人反对简化,钱玄同先生就提出了罗马化,罗马化就是全部用罗马字,所以后来鲁迅开玩笑讲,有人说要把屋顶掀掉,结果那个人就同意开窗了。由于有钱玄同先生这样激进的主张,结果简化字体的想法也就逐渐被同意了。

现在网上还流行着一种流言,就是说繁体字的“愛”上面有心,简体字的“爱”无心。大家难道想到一个文字,需要它的所有意思和功能都用象形文字的方式展示出来吗?这太奇怪了。对这个事情我做了一些实证的反驳,“爱”一定要有心吗?你们以为古代的“爱”里边都有心吗?

余秋雨写作大全(余秋雨79.白话文和简体字)(5)

古代也有行书和草书,我因为写书法,我想告诉你,我查了一下王羲之的字帖,他的《丧乱帖》、《十七帖》等帖里边都有这个“爱”字,我想告诉你都没有心。当时非常简单地写下来了,为什么这样?所以平心而论,在这方面过于激动的人,有可能看的东西还是少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