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服怎么区分(古代官服的补子)

补服,又称补褂,外褂,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用以区别官职差别,是从我国的明朝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古代官服怎么区分(古代官服的补子)(1)

清-官服补子

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明朝朱元璋时期,吸收唐代绣袍的内容和形式,并将绣袍上的图案改为缀于袍服上的补子。补子的图案内容,对于区别品官的文武、官阶等进行了符号化的概括。

古代官服怎么区分(古代官服的补子)(2)

明-青地织金麒麟补

到了清朝,改令易服,虽然强制推行满族服饰,但仍保留了一部分汉族服饰的精华。虽仍承袭明朝服制的补子形式,但不再像明代将补子绣于常服之上,而是缀于补服之上,更加便于补服的制作更改。纹样也更加规范化、系统化。

明洪武二十四年定:

公、侯、驸马、伯用绣麒麟、白泽。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

古代官服怎么区分(古代官服的补子)(3)

武官一品、二品麒麟,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古代官服怎么区分(古代官服的补子)(4)

清与明大同小异,略有不同。清代规定,命妇受封,亦得用补服,补子各从其父之品以分等级。

明清时期的官员所用的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

古代官服怎么区分(古代官服的补子)(5)

明代的官补尺寸较大,制作精良,以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面用金线盘成各种图案。其文官补子绣有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补子则绣单兽,或立或蹲。

古代官服怎么区分(古代官服的补子)(6)

与明代的补子相比,清代的补子小而简单,文官绣单禽,武官绣猛兽;补子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

古代官服怎么区分(古代官服的补子)(7)

明清时期的补子是随着官职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由此它有着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