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青砖茶为什么那么多(武汉专家学者对赤壁青砖茶)

#湖北日报#

整理发布:赤壁茶文化

湖北青砖茶为什么那么多(武汉专家学者对赤壁青砖茶)(1)

万里茶道文化专家、知名收藏家万学工:

青砖茶是一个很适合收藏陈设的茶,我十年前朋友送给我的赤壁青砖茶还放在家里,这是青砖茶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这个特色可以深度挖掘放大,让青砖茶像文房四宝一样成为人们桌头案几的“宠物”。

湖北青砖茶为什么那么多(武汉专家学者对赤壁青砖茶)(2)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著名制茶大师张海清:

量不代表效益,青砖茶当前应该注重产品风格和产品质量。尤其要抓本地优良品种的培育,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湖北青砖茶为什么那么多(武汉专家学者对赤壁青砖茶)(3)

湖北日报高级记者、主编黎海滨: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青砖茶的功效、历史、文化等的束缚去创新。赤壁青砖茶文化研究要不断纵深,特别是要朝产业研究、创意策划上发力。

武汉商学院中国茶文化与茶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周圣弘:

如果将青砖茶比喻成一棵树,那么科技是根系,产业是枝干,文化是树叶和花朵。科技要深耕,枝干要茂盛,花朵也要绽放。要有一批有情怀的人去研究青砖茶文化,要占领青砖茶文化的话语权。

著名茶文化专家、楚天茶道创始人舒松:

奔赴各产茶区开展游学,是当前茶文化教育和茶艺培训的新时尚。就全国而言,茶友首选目的地还是武夷山和云南,赤壁要朝这个方面努力。

湖北青砖茶为什么那么多(武汉专家学者对赤壁青砖茶)(4)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刁莉:

从俄罗斯喝茶的历史演变看,有一个从贵族、商人到平民的发展过程;贵族喝原茶,商人喝奶茶,平民百姓则将各种各样的花果拿来当茶喝,渐渐有了果茶;因为喝茶,有了茶炊、茶具和相当于中国茶艺的一些仪式。这对于青砖茶的产业升级、跨境销售有一个启示:拓展新市场一定要分层分类,精准配套。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研究员陈勋:

有四个问题制约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一是茶原料老品种没有了,当家品种都是外地引进,一定要保护好本地的原生茶种质资源。二是许多茶园品种老化,降氟难度大。三是土壤酸化加剧了茶叶含氟问题。四是内蒙古牧民进城成了城市居民,由于牧民数量急剧减少,边销市场还在加快萎缩。

湖北青砖茶为什么那么多(武汉专家学者对赤壁青砖茶)(5)

湖北省法学会副秘书长、著名作家、东湖书馆创办人江建柱:

要抓住新一轮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善于向上争取政策,助推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

湖北广播电视台《一杯茶的时光》主编林木:

各大茶区都有自己的原种茶,武夷山有、云南有、安化也有。作为楚茶推广大使,感到赤壁青砖茶需要有自己的原种茶,否则很容易就被替代了。从现在开始,要抓紧建设赤壁原生茶的种植基地、种苗基地,为青砖茶产业发展做好最基础也是最急迫的工作。

湖北青砖茶为什么那么多(武汉专家学者对赤壁青砖茶)(6)

湖北星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景丽:

外省游客到武汉来必游黄鹤楼。倘若没有崔浩、李白的诗,会有今天的黄鹤楼么?或者说黄鹤楼会留存到今天么?这就是茶文化研究的价值。没有文化的茶必然会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密小华:

青砖茶要成为快饮茶、快销品。不要老是强调一杯茶泡多少次,而要像茶粉那样尽快将茶汤泡出来,才能切合今天社会快速流动的时代特点。

湖北青砖茶为什么那么多(武汉专家学者对赤壁青砖茶)(7)

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农技协茶叶专委会主任黄友谊:

技术可以带来进步,但不能带来饮茶的风气。从促进茶的消费来看,还是要靠茶文化。要着眼于普通群众,制造更多通俗易懂的文化产品,要利用现代信息媒介加强对青砖茶文化的传播。

湖北青砖茶为什么那么多(武汉专家学者对赤壁青砖茶)(8)

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时磊:

一个地方的茶文化,更多地取决于一个地方的茶文化学者,而且地方学者也更能坚持、更能深描一个地方的文化。宣传一个地方的茶,要讲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茶好在哪里?二是为什么这个茶这个价?前者吸引人们购买,后者让人放心购买。

湖北青砖茶为什么那么多(武汉专家学者对赤壁青砖茶)(9)

湖北省农业厅种植管理处副处长陈迪林:

做大做强做优一个地方的茶产业,要做好四个赋能:财政赋能、人才赋能、文化赋能、市场赋能。当前,我建议赤壁要在省城武汉开展“十进”活动,活动内容可以优化,但要行动起来,赤壁青砖茶只有占领了武汉市场,才可能走出湖北、走向全国。


特别说明:

根据各人发言整理摘录(未经本人审阅)

按发言先后顺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