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话剧大全(瞭望)

桂林话剧大全(瞭望)(1)

桂林话剧大全(瞭望)(2)

导言:在2021年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只要我们始终不忘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初心使命,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就一定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就一定能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周期率原文:

黄炎培: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慢慢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 环境到越加复杂起来了, 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者”的也有。总之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是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的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得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摘自《八十年来》黄炎培著 第156页至157页

桂林话剧大全(瞭望)(3)

黄志中扮演黄炎培,李学明扮演毛泽东

窑洞夜话周期率

(大型历史话剧《肝胆相照》第三幕。2007年上演,2009年获首届和平文艺最佳戏剧奖)

· 编剧 肖桂林

人物:

毛泽东:共产党领袖,53岁。

黄炎培:国民政府参政员,67岁

小李:毛泽东警卫员,20岁警卫战士。

时间:

1945年7月初 某夜

地点:

延安 毛泽东主席窑洞内外

【背景为宝塔山。窑洞毛主席办公室前。有一藤椅、一木椅、一石碾。

【延安毛主席住的窑洞内外。

【窑洞内油灯闪亮,映出毛主席办公的身影。

【远处一个战士在站岗,只见到他的剪影持枪立正,巡视着。

【小李引黄炎培上。

小李:主席,黄炎培先生到了。

【毛泽东拿起一册书从窑洞走出来。

黄炎培:毛先生。

毛泽东:黄任老,欢迎欢迎啊。

黄炎培:深夜造访,炎培失礼啦。明天就要返回重庆,有些话不吐不快,还想跟毛先生切磋一番。

毛泽东:欢迎啊。

【毛泽东走到的石头桌前,桌上摆有茶壶,警卫员小李递过两把大蒲扇给毛泽东,毛泽东顺手递给黄炎培一把。

毛泽东:我们这里没有电风扇,您老将就一下吧。

黄炎培:多谢多谢。我生怕失去机会,故而冒昧求见……

毛泽东:与任之先生窑洞相遇,也是上天给我们制造的机缘啊。

【小李给黄炎培倒茶。

小李:黄先生,请喝茶。

黄炎培:多谢。

毛泽东:你去党校礼堂,把那幅画取来。

小李:是。

毛泽东:然后请教黄先生,黄先生可是大学问家。

小李:是,那我先去了。

【小李下。

黄炎培:画?什么画啊?

毛泽东:不急,下回分解啊……请坐。

黄炎培:毛先生就住在这个窑洞里啊?

毛泽东:窑洞舒服得很啊,这一孔办公,那一孔睡觉啊。

黄炎培:毛先生身为一党领袖,吃穿住都如此朴素简单,令人尊敬啊。

毛泽东:农民出身啊,党内外总有人骂我土包子,哈哈哈,这个我不介意啊。

黄炎培:您真不介意吗?

毛泽东:我真是不介意啊,让他们看看,到底真理在谁的手里。

黄炎培:毛先生真是大度之人,虚怀若谷。

毛泽东:黄任老,你们一行六位先生,这几天在延安都看了哪些地方?

黄炎培:这两天我们分两路走访了延安各地,看了光华农场、还有管理日本战俘的工农学校、拜访了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昨天为我们举办的欢迎晚会上我们更是感受到了一股新鲜的力量。这里的人都有健康向上的精神。

【毛泽东把手中的书放下,书名《甲申三百年祭》。

黄炎培:(看了一眼书名)毛先生读的是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毛泽东:黄任老对这本书也有兴趣?

黄炎培:我听说贵党把这本书作为党内整风的重要文件,可有此事?

毛泽东:有这事,我赞同这本书提出的观点,我想提醒全党要以史为鉴,不要做李自成。

黄炎培:毛先生,您是不是把八路军、新四军比作农民起义队伍,害怕共产党会落到李自成那样的结局?

毛泽东:任之先生果然是快人快语!历史是无法比拟的,我们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政党和军队,决不是为了个人打江山坐江山的草莽义军。

黄炎培:李自成是中国农民起义军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结局是一个悲剧。

毛泽东:很想请教黄任老,李自成的悲剧悲在哪里?

黄炎培:对于历史问题,我还是一个外行,实在是不敢当请教二字,炎培可以谈一点心得:李自成的悲剧在于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还有他身边的一些将领,刚刚夺取政权就开始腐败,完全没有建立巩固政权的远大理想和应有的治国方略。

毛泽东:(点头)我就想告诫人民告诫全党,要干革命,为了人民。不要做李自成!所以我们选了郭沫若先生的这篇大作当作我们党整风的教材。

黄炎培:毛先生真有远见卓识,别人一定会理解此时毛先生的良苦用心。

毛泽东:黄任老、你们来到延安这几天有什么感触,可以直言不讳。

黄炎培:我在延安看到了一种精神。我看见你们的司令员带头纺线、种菜;看见了你们的抗大学生席地而坐,用膝盖当书桌;你们的官兵为老百姓挑水、劈柴、扫院子,像一家人一样;我还看到日本俘虏的改造和反省;舞台上朝气蓬勃、绵密而生动的《兄妹开荒》,都有一种新的气象,我还看到了老百姓到政府机关可以推门就进。

毛泽东:这两天我们谈得不错,相信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双方的门没有关,但门外有一块绊脚的大石挡住了,这块大石就是国民党不顾人民极力反对,强行要开的所谓国民大会,没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大会一定是违反民主的原则。

黄炎培:我在延安看到的这种景象,很新鲜,如果这种新的气象能够持久下去,你们这里将是全中国的一个特别示范区。我看你们延安是国民政府的一个特区。

毛泽东:特区?黄先生,您说我们延安是国民政府的一个特区?这个说法好啊,应该允许我们的存在,可能我们这里的管理方式是国家未来的模式,也未可知啊。

黄炎培:依我看来,假如贵党控制的地域都能够像延安这样,那当然可以称为地方自治的一个楷模。我们可以向蒋委员长提议,不妨派员来考察了解这个被他称之为匪区的地方。

毛泽东:我们也希望得到蒋委员长的首肯。可是他总喜欢把我们这里称作匪区,实在是一种偏见,你没有见过这里是怎么回事,先不要匆匆下结论。看看历朝历代,一旦由人民起来反对政府,一定是那个政府背离人民的利益太远了。

黄炎培:毛先生说的对!以史为鉴,可以知历代兴亡的教训。清政府之所以灭亡,是官吏腐败所至,吏治腐败是足以亡其国啊。

毛泽东:李自成的队伍就不懂得保持革命性,贪图享乐,岂有不败之理,我认为凡是腐败的官员一定不会想着人民,忘记了人民的政府,迟早要垮台的。是不是这个理啊?

黄炎培:是啊,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都有借鉴的必要,荣辱兴衰都是历史的必然,都跟当权者的思想和路线有关,想着民众的政府,和只想贪图享乐谋取私利的政府,一定会是两种结局。

毛泽东:黄老先生忧国忧民的心肠,我毛泽东是很感动的。你们六位参政员来延安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回去尽可以对蒋委员长说明白,告诉他,我们共产党人是希望和平的。

黄炎培:谋求社会之和平,凡百事业,供者求者,各遂所欲。社会无不用之材,天下无不举之事,而不平之争,遂几于息,那一定会实现和平的。国共之间没有理由不坐下来谈判,谁也不愿意看到中国人自家刀兵相向。

黄炎培:我个人是信奉中间路线,民盟的三党三派都主张政治要民主化。蒋委员长也很清醒,八路军是消灭不了的,我们六参政员此行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延安,更主要的就是为了恢复商谈而来,我们是希望贵党能够和政府携起手来,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我和御秋兄是以办职业教育为己任的,从一九一七年开始,奋斗了二十八年,很多理想都没有实现,至今仍在苦苦追求、奋斗。可是来到延安,看到了你们的新气象,我和几位都有同感。你们这里让我看到了我的理想有望实现。譬如消灭讨饭的现象,我在延安就没有看到一个乞丐。

毛泽东:我是最见不得有人吃不饱饭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让人民吃上饱饭,我们闹革命,为了什么,为了吃饱饭,我想这是一个最起码的目标吧?

黄炎培:我们奋斗了二十八年的职业教育也是这样一个目标。现在看来,只靠职业教育解决中国社会最重要、最困难的生计问题的“教育救国”之路是走不通的。

毛泽东:黄先生,是不是我们应该用这样一个见解。要想实现一个好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做保障,而后才能够谈到其它改革。

黄炎培: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就是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很明显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生存,一条是死亡。联合起来就有生存的机会,内战就会导致国家的分裂。

毛泽东:黄任老,说得好啊,相见恨晚啊。你们六位都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黄炎培:实在让黄某想不到的是在延安还见到了许多故人,还有民国初年的范雨湘老先生、见到了故人邹韬奋之子邹家骝。陈毅将军、范文澜教授,范教授曾是我浦东中学的学生,我仅仅给他们讲过几次课,提起往事,居然还记得这么清楚。

毛泽东: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不忘师恩的。

黄炎培:老朽不才,有些话不吐不快开,恐有冒犯。

毛泽东:没关系,随便讲,随便讲。

黄炎培:中国现在要实现统一,关键在于人心的团结,而人心的团结则需要两个必备的条件:一须有共同的目标,二须有信仰的领袖。如果说,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视作共同的目标,国家犹如一个大乐队,没有一个指挥,怎能奏成曲调?不需要统治者则是大误!你们还是应该拥护蒋先生作为领袖去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毛泽东:是啊,他应该用自己的地位,负起这个责任,指挥中国这个大乐队,演奏一曲和谐建国的乐章,把中国引向光明,建设一个民主的国家。 要是他一意孤行,负不起这个责任,指挥不好这个大乐队,莫怪全国人民换个指挥啊。

【小李搬一幅斗方镜框上。(内嵌一幅茅台诗酒图)

小李:主席!画取来了。

毛泽东:任之老,刚才您不是问我,什么画吗,您看,就是这幅画!

黄炎培:哎呀……这是沈二公子的画和敝人的打油诗,怎么会到这里呀?

毛泽东:这画是陈毅将军从沈均儒沈老那里索来送给我的,我非常喜欢,就把它挂在党校的礼堂里了。

小李:主席,这诗里是什么意思啊?一只酒壶、几个空杯,看不明白。

毛泽东:你读一读上面的诗嘛!

小李:喧传有客过茅台,什么……池……

毛泽东:酿酒池中洗脚来。

小李:酿酒池中洗脚来,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这是什么意思啊?

毛泽东:作这诗的大诗人就在这里,黄先生,向他当面请教好了。

小李:请黄先生告诉我,我问过主席好几次了,主席不告诉我。

毛泽东:不是不告诉你,我怕说错了,还是当面请教原作者。

黄炎培:是这样的,有一次在沈均儒沈老家中饮酒,提起红军长征时,国民党造谣说共军将士不懂事理,在贵州茅台镇酿酒池里洗脚。沈二公子画了这幅画,我就题了这首打油诗。

小李:是这么回事啊。

毛泽东:好,知我红军者,黄炎培先生也。长征时期能替红军说话的空谷足音,能有几人?黄任老,多谢您啦。

黄炎培:不敢当,我们几人中政见不一定符合贵党精神,有人或是我黄某言语不周,恐有冒犯。

毛泽东:没关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嘛,随便讲,随便讲!

黄炎培:好啊!

小李:主席,黄老,天晚了,外面还是有点凉,还是请到屋里谈吧。

毛泽东:好,黄老请。

黄炎培:毛先生请。

毛泽东:深夜客来茶当酒。

黄炎培:灯前一叙待天明。

【小李搀扶黄炎培进屋,毛泽东跟进去。

【油灯照亮了窑洞,毛泽东和黄炎培坐定。

毛泽东:小李啊,你去休息吧,我们要彻夜长谈啊。

小李:是,您要注意健康啊。(小李下。)

毛泽东:黄任老,你们一定要走,我是留不住啊,难得今夜天可以好好谈一谈。

黄炎培:毛先生,我不信佛,可是我相信人生的缘分。前天刚下飞机时您曾提起,我二十五年前在江苏教育会演讲时,您曾经在底下听过我的演讲,真有此事?

毛泽东:真有此事,那时候,我能聆听先生的演讲,实在是我毛泽东与黄先生的缘分啊。

黄炎培:我哪曾想到,当时的听众里,居然出了一位共产党的领袖,黄某三生有幸啊。

毛泽东:不,那是我的幸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您老讲的职业教育理论,我是深有同感啊!教育要从实用出发,一定要和实际需求相结合才可以化成人生的动力。

【毛泽东亲自给黄炎培倒茶。

黄炎培:毛先生,来延安几日,感慨良多,想我黄炎培已经六十八岁了,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见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略停顿,看毛泽东的反映)

毛泽东:讲下去,你讲下去。

黄炎培: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慢慢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到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者”的也有。总之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

毛泽东:你这个周期率之说很好,震聋发聩!

黄炎培: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是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黄任老,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啊!

黄炎培: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的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得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毛泽东:孙中山先生讲的“天下为公”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这种主张是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完全一致的。

黄炎培:我拜读过您的大作《论联合政府》,您引用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今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毛泽东:这是孙中山先生伟大的政治主张,我也希望国民党能名副其实做到孙中山先生的主张。中国人民、国民党、我们共产党及其他一切民主人士,必须尊重这个主张,而坚决实行之,并同一切违背和反对这个主张的任何人、任何集团做坚决的斗争。

黄炎培:历史是一面镜子,李自成如何?满清八旗子弟如何?国民政府又如何?历史仿佛是周期循环,来回往复,很难打破呀。我希望中共诸君扫除积弊,以史为鉴,开一代新风的先河,能跳出这个历史的怪圈,那将是民族之幸,国家之幸,百姓之幸!

毛泽东:黄任老忧国忧民,诚乃国之贤才。

黄炎培:我黄炎培非常荣幸的交您这样一个好朋友。此番延安之行,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地方叫延安、有这样一群志士仁人是共产党人。中国的希望……我想就在你们这些人的身上啊!

毛泽东:我希望各位多呆上几天,一、咱们可以多了解对方。二、让我毛泽东多进地主之宜,好好招待你们各位,我们之间的互相了解对国家是有好处的。

黄炎培:我们时间紧迫,有两个原因,重庆方面的飞机明天就到了。另外褚辅成先生毕竟年纪大了,有点发热,及早赶回去。

毛泽东:那就祝你们一路顺风。我毛泽东和你有个约定,好不好?

黄炎培:润之先生请讲。

毛泽东:咱们来日方长。无论何时何事,你黄炎培都要对我坦诚相告,永远是我的好朋友。

【陕北民歌,原味“东方红”。站岗的战士走上高台站岗,二人夜谈的身影映在窗子上。另一战士前来换岗,东方微明。

【黄炎培、毛泽东从窑洞内出来。

毛泽东:天亮了。任之老,到我们的枣园去看看。

黄炎培:好啊。

【毛泽东、黄炎培登上高坡,四下环顾。

黄炎培:(吟诵)飞下延安城外山,万家陶穴白云间。相望鸡犬闻声里,小试旌旗变色还。自昔边功成后乐,即今铃语诉时艰。鄜州月色巴山雨,奈此苍生空泪潸。

毛泽东:黄任老,咱们手挽着手,一起走。

【东方发白,远处传来雄鸡的鸣叫声。

【站岗的战士下。

【黄炎培和毛泽东二人手挽手走向前方。

【《东方红》歌声大作。

【红光铺满舞台,蔓延全剧场。

——幕落

桂林话剧大全(瞭望)(4)

肖桂林

【作者简介】肖桂林,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天津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民建天津市委会文化委员,民建《真情永远》艺术团艺术室副主任,天津市和平区文联戏剧家协会秘书长(2007年至2022年)。从事影视剧编剧、演员多年,主要作品有电视剧《还是那条街》《兰陵王面具》《黄炎培》,电影《谁来陪伴我》,舞台剧《郎才女貌》《肝胆相照》《真情永远》《暮夜却金》《志愿》,混搭话剧《大戏法》等。

桂林话剧大全(瞭望)(5)

桂林话剧大全(瞭望)(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