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

十大元帅: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为何排第一?地位和贡献不是一个级别的!

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1)

1955年的大授衔是军队发展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特别是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这两级最高军衔的授予,不仅是空前的,而且是绝后的,这20位现象级的大军事家成为共和国的丰碑和脊梁。

关于这次授衔有很多传奇故事,在军事爱好者中也引发了强烈的兴趣,至今在街头巷尾仍有很多探讨和争论,成为经久不息的热点。

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其实并不太多,基本集中在十大元帅的排名、林总为何能高居第三、粟裕为何没有成为元帅、陈毅已经转入地方为何仍然被授衔、少奇同志的让衔是不是真的以及叶挺如果健在的话会不会成为元帅等。

大家观点不一,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话题流量,再加上各种传闻以及有些传记小说的风行,不同观点的军迷朋友在各种平台和媒体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和争鸣。但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不管大家如何争辩,有一个人的地位却是公认的,针对他的贡献和地位,几乎没有人提出质疑。

这个人就是十大元帅排名第一的朱德。

说起来也比较奇怪,朱老总自参加革命以来,虽然戎马一生,但很少听说哪个著名战役是他率领的,更没有当过战区军事主官,也没有率大兵团作战过,简单说,并没有显赫的战绩,和堪称战神的彭德怀、林总、刘伯承、徐向前甚至是粟裕都没法比,那么,朱总为什么能够成为元帅,而且高居第一名?

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2)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把十大元帅分一下类,一共是三类:一类是统帅型人物,是朱德和彭德怀,因为他们是人民武装的正副总司令;另一类是以指挥造诣见长的,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军事主官,包括林总、刘伯承和徐向前,这其中当然也可以算上彭老总,他兼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最后一类是综合军事贡献突出的,包括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以及叶剑英。

所谓综合军事突出,是指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突出表现和关键作用,如贺龙南昌起义总指挥、陈毅的重建新四军、罗荣桓在猛烈扩大东北部队的功绩、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对战争局势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叶剑英在几次危急关头的关键作用。

这样看来,朱德能够成为十大元帅之首,关键在于他的统帅作用,而不是某场具体的战役,也就是说,衡量朱老总,要用统帅的标准,而不是战略大区军事指挥员的标准。

接下来,我们就从朱德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候的表现,来分析下他的“统帅”性贡献。其实,我们从朱德入党,特别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看下来,就会发现一个规律,朱德一直是人民军队的象征和代言人,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朱德,我军历史就将重写!

像这个级别的人物,在十大元帅中只有朱德一人!

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3)

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的总指挥是贺龙,但在起义的后半程,起关键作用的是朱德。

南昌起义打响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可谓“第一起义”,在这个起义中,朱德的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后半程,没有朱德,部队就可能溃散,起义就可能彻底失败了。

在南昌起义五位领导人中,朱德排名次于周恩来、贺龙和叶挺而高于刘伯承。

周恩来是起义的前委书记,是最高领导人,贺龙是总指挥,相当于军事主官,叶挺是前敌总指挥。起义军主力基本是贺龙和叶挺的部队,而朱德当时担任第3军军团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公安局长,手里只有500多人,因此,南昌起义的前半程,他基本的任务是牵制和配合,担任主攻的是贺龙和叶挺。

这个阶段,朱德最大的贡献是成功地利用他和南昌守军将领的关系,把他们请来吃饭娱乐推牌九,结果战斗一打响,敌军群龙无首立即大乱,起义军只用了4个小时就拿下了南昌城。

在随后南下广东的路上,朱德的任务是策应、掩护、断后甚至当起宣传队,根据其他将帅的回忆,朱德在起义部队中没有自己的“基本盘”,大家尊重他是老同志,所以愿意听他的。

朱德在起义军中作用的关键转变在于“三河坝阻击战”。

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4)

在三河坝,为了掩护主力部队的行动,朱德临危受命,以第9军副军长的身份指挥部队,打响了一场荡气回肠的阻击战。

这场阻击战实力非常悬殊,朱德部下只有3000人,而敌军却有两万多(包括中央嫡系钱大钧和桂系黄绍竑),双方比例是一比七!

朱德知道这场阻击战势必极端险恶,可以说是九死一生,而且朱德指挥的并不是自己的班底,他只有3天的指挥权!战后他是要把指挥权还给叶挺的,但朱德没有丝毫畏惧,他和周士第、李硕勋等领导人立即开始布防。

朱德最大的特点是越到关键时刻越看出他的坚定和韧性,不管是1922年他不远万里到德国柏林要求入党,还是后来长征路上和红四方面军的一同行军,以及他晚年的品德和操守,真可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主席称赞他“胆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个评价是非常能反映朱老总个人品质中最闪光的部分的。

“三河坝阻击”战整整打了三天,在优势敌军的重重打击之下,朱德率仅有的3000人不仅完成的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最终还率剩余的2000人成功突围——朱德高超的战术能力、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以及越到关键时刻越坚定的品质从此成为美谈!

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5)

“三河坝阻击战”之后,这支朱德率领的部队成为南昌起义硕果仅存的队伍,因为主力部队已经在潮汕地区遭遇失败。

这个时候,朱德面临他一生中最困难的境地:部队不知往哪里走,也不知前途何在,大家只能在深山密林中行军以求生存,没钱没粮没给养,更关键的是看不到光明,整个部队漫延着一股消沉和悲观的气氛,再加上不时有地主民团武装的骚扰和袭击,伤病肆虐,尤其是大家都穿着从南昌出发时的夏装,但山里的深秋冷风刺骨,大家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再不想办法,队伍随时可能溃散。

因为逃兵问题已经出现了,而且越来越严重,先是一个两个零星地跑,然后就是三五成群,后来发展到整排整连都逃走了!高级军官最后只剩下朱德、陈毅这几个人!

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朱德站了出来,给大家鼓劲,拿苏联十月革命举例,号召大家当“失败时候的英雄”,并对部队进行缩编,采取自愿原则:要留的欢迎,要走的欢送,这样队伍更加精干,也更加团结,质量和战斗力因此大大提升。

除此之外,朱德还在陈毅的协助下,对部队作风进行整顿,强调军纪严明的重要性,并当众惩处几个祸害百姓的坏分子;同时把全军仅有的几十名党、团员重新登记,分配到各连队起带头作用——因为加强了党的领导,部队的作风和素质也得到极大改善,这和毛泽东“三湾改编”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

随后,朱德和陈毅率领这支通过严酷考验的部队转战江西、广东和湖南各地,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湘南起义,随后把队伍带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

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6)

在井冈山上,南昌起义的队伍和秋收起义的部队像两支铁流汇合在一起,这就是影响深远的“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之后,中国第一支红军在井冈山诞生,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军长由朱德担任,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

朱德成为第一支红军队伍的军事主官,从此开始了和毛泽东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战斗友谊,直到1976年两人先后离开人世。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他们二人一直并肩战斗,再未分开过。“朱毛”的大名从此传遍中国,“朱毛红军”也成为中央红军的代名词,成为让敌人发抖的战斗武器。

不久,朱德又和毛泽东一起南下开辟以赣南和闽西为核心的中央苏区,在这个过程中,朱德的统帅地位一步步凸显出来。完全可以这样说,朱德在军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全军公认的!

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7)

从中革军委主席到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和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是名副其实的“红司令”。

在中央苏区,朱德逐渐成为红军的最高领导者之一,他先后担任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和中革军委主席等职务,从此奠定他军中第一人的地位,成为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到抗日战争爆发,朱德就任八路军总指挥,后来又成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

到解放战争,朱德又担任解放军总司令。

1945年七大会议上走出的“五大书记”中,朱德负责协助毛泽东分管军事工作,特别是“三大战役”期间,很多情况下,朱德不眠不休,和周恩来一起成为毛泽东的左右手,共同指挥全国解放军进行同国民党的战略决战。

1949年9月,朱德当选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日,他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年事已高,但他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休息,他又先后担任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976年7月6日,红军的缔造者和创始人、有“红司令”之称的德高望重的朱德委员长病逝北京,在此之前,他的入党介绍人、整整小他12岁的周恩来总理已于1月去世,而和他并称“朱毛”的毛泽东主席也于两个月后永远离开了我们!

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8)

从十大元帅之首到36位军事家,朱德的英名如巍巍泰山,似熠熠北斗!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朱德成为十大元帅之首,这既是对他22年来军事革命生涯的肯定,也是对他历史功绩的总结。

十大元帅的其他9位,都是朱德的老战友,他们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无论是历史地位,还是历史贡献,朱德显然和他们不是同一级别的。

从具体战役指挥来看,朱德显然没有太多辉煌战例,除了前文提到的“三河坝阻击战”外,可能也就是和周恩来联合指挥的打破敌军第四次“反围剿”了,而其他的知名将帅如林总、刘伯承、陈毅和粟裕等,率大军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纵横驰骋,消灭敌人的人数也动不动就是十万乃至数十万,其中陈毅、刘伯承和粟裕等人领导的淮海战役,一战就歼敌55.5万,这个记录空前绝后,至今未被打破。

朱德没有这方面的辉煌,因为他不是在前方领兵打仗的,他是统帅级人物,是要在总部运筹帷幄,在战场上决胜千里。

但是,这不代表朱老总不会打仗,相反,他在三河坝极具勇气的阻击,在井冈山对林总和粟裕的挖掘和培养,特别是解放战争第一年晋察冀军区的战绩不理想,排六大战区最末,在和傅作义的斗法中极其被动,朱德亲自到华北指导部队整改,几个月就见了成效,朱德的军事实力可见一斑!

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朱德从未指挥大兵团作战)(9)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小平同志的主持下,军委评选出36位军事家,这些人都是为共和国的诞生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包括统帅级人物、重要军事将领以及新中国建立前就已经牺牲的革命先烈。

在36位军事家中,朱德排名第3,仅次于毛泽东和周恩来。

建国以后,1955年的授衔和八、九十年代的军事家评选,算是两次“官方认证”,朱德能够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一,在36位军事家中排名第3,这已经充分说明他的实力和综合贡献,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朱德并没有太多战例,特别是没有独立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但仍然能够成为“第一元帅”的原因。

朱德是一个异常坚定的人,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已经担任云南宪兵司令的他就决定放弃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准备投身革命,为此他辗转多个地方,花了很多时间,费尽周折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因为他的军阀背景,被陈独秀拒绝,后来还是在德国柏林,他认识周恩来之后,在周恩来等人的介绍下,朱德才如愿以偿入党。

这种坚定和韧性贯穿了朱德的一生,也包括他的军事生涯,这也算是朱德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成为十大元帅之首的决定性品质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