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的狂想曲作品(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

【《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读“石头的故事”丛书走笔】

第一部曲:《大地的轮廓》奏鸣曲

——地壳岩石的前世今生

陈跃康

浪漫主义时期的狂想曲作品(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1)

“石头的故事”丛书第一册:《大地的轮廓》

分目录

序曲

第一乐章 概述部:岩石星球

第二乐章 展开部:热情澎湃的火成岩

第三乐章 深化部:温柔细腻沉积岩

第四乐章 转承部:融会贯通变质岩

终曲

第二乐章 展开部:热情澎湃的火成岩

第一曲:花岗岩与黄山

花岗岩以坚硬著称,耐腐蚀,是上等的建筑材料。在岩石学分类上,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黑云母及角闪石等,属酸性深层侵入型岩浆岩类,是火成岩的一种。

花岗岩本来是深埋地下的岩石,在后来的造山构造运动中,花岗岩被暴露地表,在隆起断陷、风化剥蚀、流水侵蚀等地质作用下,大片裸露的花岗岩便形成了具有山势挺拔、峰林高丘、沟谷深邃、基岩裸露、球状风化、弧形绝壁、岩块崩落等特征的花岗岩地貌。

我国花岗岩地貌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中生代花岗岩地貌为特色的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是典型代表。不仅如此,黄山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横跨自然与人文两界。

难怪古有徐霞客登临黄山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今有国画大师刘海粟十上黄山,并举办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之壮举。

浪漫主义时期的狂想曲作品(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2)

花岗岩

第二曲,游戏与现实中的闪长岩

闪长岩是全晶质中性深层岩浆岩的代表岩石,主要矿物成分由斜长石、角闪石及磷灰石、磁铁矿等组成。闪长岩与花岗岩最大的区别是岩石中二氧化硅(石英)含量不同:石英是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闪长岩则几乎不含石英。

也许是由于闪长岩深而带绿颜色,又有良好的建筑材料性能,因而成为方块类生存沙盒游戏中的重要元素,是玩家们为掘取稀有的钻石而时常采用的建筑防爆材料。

闪长岩能够在现代沉浸式游戏的元宇宙中,发挥如此奇妙的作用,这也许是地质学家们在野外发现和在室内研究闪长岩时,未曾想到的。

浪漫主义时期的狂想曲作品(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3)

闪长岩

第三曲,橄榄石与橄榄岩

橄榄岩是超基性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而且橄榄石是主导矿物。

因此,认识橄榄岩,就必须了解橄榄石。

橄榄石是一种天然宝石,是自然界存在最古老的宝石之一。早在公元前1500年,橄榄石就被古埃及人在红海扎巴贾德岛上首次发现、开采。橄榄石温暖的黄绿色,仿佛把太阳光芒封锁其中,古埃及人认为它可守护佩戴者,驱逐来自黑暗的恐惧,也可辟邪护身,故赋予它“太阳宝石”“幸福之石”“和平之石”等美誉,象征和平、幸运等美好意愿。

橄榄石是八月生辰石,守护着“狮子座”的人们。

橄榄石结晶于地幔岩浆池中,极耐高温。同时,橄榄石也是少有的形成于外太空的宝石,如橄榄陨铁(橄榄石石铁陨石)。目前已发现于月球和火星,可以帮助人类探索宇宙的秘密。

由此可见,橄榄岩与橄榄石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当橄榄石成分达90%以上,就形成纯橄榄岩,纯橄榄岩很容易蚀变成蛇纹石化纯橄榄岩,这是一种难得的玉石原料,其玉石产品在市场上十分行销。

浪漫主义时期的狂想曲作品(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4)

橄榄岩

第四曲,金刚石与金伯利岩

金伯利岩石是一种不含长石的超基性浅层-超浅层岩。是具斑状结构和(或)角砾状构造的云母橄榄岩,1887年发现于南非的金伯利,故名,是产金刚石的最主要火成岩之一。

抗战时期,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湖南西部沅江流域,开展野外地质调查中,就发现了金刚石线索,并判断来源于贵州高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金刚石找矿工作。1959年,地质部决定将湖南413地质队三分队转交贵州地质局组建黔东地质队(1961年更名101地质队),承担贵州省金刚石找矿任务。

1965年7月1日,贵州地质局101地质队在镇远县马坪地区的钾镁煌斑岩(原称“云母金伯利岩”)中,找到了我国第一个原生金刚石矿床。地矿部召开了现场工作会,将第一个含金刚石岩体定名为“东方1号”,实现了我国金刚石原生矿的找矿突破。

如今,发现常林钻石(158.786)的临沂,已累计查明金刚石资源储量1235.39万克拉,约占全国查明总量的50%。2014年9月17日,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金刚石之都”称号。

浪漫主义时期的狂想曲作品(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5)

山东临沂市临沭县常林村农民姑娘魏振芳献给国家的常林钻石

第五曲:如波的石头——流纹岩

流纹岩系酸性火山喷出岩石,其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化学成分与花岗岩相同。在岩浆流动过程中,由于成岩时冷却速度较快,矿物来不及结晶,形成特有的波浪状的流纹构造和斑状结构。

流纹岩在全球广泛分布,如美国黄石国家地质公园等。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也大面积分布着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的流纹岩,构成一条南北向延伸达2000余公里、平均宽度约400公里的巨型古火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地貌聚集区。

浙江温州的雁荡山,是流纹岩地貌发育特征最典型的地区,面积达四百五十多平方公里。集峰、嶂、峡、瀑、潭、溪于一体,融奇、险、雄、清、幽、美于一炉。同时兼有自南北朝以来,一千五百多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堪称天人合一。其旅游地学风光审美特色,不类他山自成一格,匪夷所思却又回味无穷。

因而,雁荡山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等称号,的确名副其实。

浪漫主义时期的狂想曲作品(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6)

雁荡山流纹岩地貌风光

第六曲:安山岩与安第斯山脉

安山岩是中性的钙碱性喷出岩,与闪长岩成分相当。安山岩之名来自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分布于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及岛弧地区,是世界最长山脉,长达近九千公里。

我国在各个地质时期都有安山岩发育,如山西五台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局部夹有安山岩流;中条山和东秦岭北段新元古界底部,也有安山岩流;北祁连山地则分布有古生代的安山岩;在我国东部一些中生代断陷盆地中,也有安山岩的喷出物。

在地理分布上,我国东部,北自大、小兴安岭,南达鲁、苏、浙、闽、粤沿海诸省,广泛分布着中生代形成的安山岩。

安山岩可以与玄武岩共生,也可以与流纹岩共生,常为中性喷出岩-次火山杂岩体喷出岩的组成部分。

安山岩在热液作用下常蚀变而成青磐岩,是铅、锌、银及铜、铁

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安山岩硬度在5度左右,抗压强度较高,耐酸性好,作为天然建筑材料,可广泛使用。

浪漫主义时期的狂想曲作品(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7)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

第七曲:奇妙的多面玩家——玄武岩

玄武岩是洋壳的主要构成岩石,也是地球陆壳的重要组成物质,属基性火山岩喷出岩。因在日本在兵库县玄武洞发现黑色橄榄玄武岩,故得名。

玄武岩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玄武岩冷凝后,形成斑状结构及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也常常形成六棱形石柱群与海底喷出的玄武岩枕状构造,从而形成别具特色的玄武岩地貌。

中国南方,最具有影响力的玄武岩喷出事件,是峨眉山玄武岩。

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于古生代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主要分布于西南各省,命名地在四川峨眉山。峨眉山玄武岩为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的基性岩流。喷发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冷凝后的玄武岩厚度,竟达1000~2000米。

中国南方二叠系煤层的形成,古生代二叠纪末期生物的大灭绝事件,都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浪漫主义时期的狂想曲作品(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8)

峨眉山玄武岩地貌风光

第八曲: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质经过短距离搬运或沉积形成的岩石,是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岩类。

火山碎屑岩一般分: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三大类。

火山集块岩主要由各种熔岩块及小不一的火山弹堆积而成,由熔岩流或火山灰所胶结,离火山口最近;

火山角砾岩主要为各种熔岩角砾,或其他岩石的角砾组成,棱角明显,分选性差,通常为火山灰所胶结,分布在火山口附近;

凝灰岩主要由火山灰所构成的岩石堆积而成,距火山口较远。

我国火山碎屑岩分布广泛,在时间上,从前寒武纪到第四纪各个地质时期都有发育。

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火山岩碎屑岩已深度区域变质,中-新元古代火山碎屑岩一般变质程度相对较低,主要分布在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吕梁山、太行山、川西、黔东、豫西、皖南、鄂西北、江西武宁和浙江诸暨等地。

古生代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即青藏高原、新疆、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新生代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和青藏高原周边。中国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内蒙古东部、晋北、真北、鲁东、浙东、闽东南、雷琼半岛、涠洲岛、澎湖列岛和台湾等地区。

火山碎屑岩特点可用一首诗来说明:大如角砾细如尘,像烟像云又像风;雾霾弥漫蔽日月,沉积成岩为今用。

浪漫主义时期的狂想曲作品(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9)

五大连池火山碎屑岩沉积地貌

回旋曲:

第二乐章 “热情澎湃的火成岩”,是《大地的轮廓》奏鸣曲的H大调。从八个方面向读者通俗易懂地介绍了地壳中“热情澎湃”的火成岩的主要成因类型与表现形态。

浪漫主义时期的狂想曲作品(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10)

火山爆发,熔岩喷出

(待续)

浪漫主义时期的狂想曲作品(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11)

浪漫主义时期的狂想曲作品(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12)

陈跃康

作者简介:

陈跃康,网名:绿野来客。先后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并在北京大学研修培训。

任职于贵州省地矿局党委宣传部、党办;曾任贵州山水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贵州山水旅游资源勘察开发设计院创院院长、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会长、《杜鹃花》主编;现任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贵州科普创作协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全国委员,旅游地学文化村创意与创建人。

编著、出版《黔南地质旅游》《贵州石谱》《贵州旅游地学大观》《贵州喀斯特石林景观研究》《梵净山地质研究》等地学科普书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