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1)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2)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3)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武汉港与新中国建设一路同行,不断取得跨越式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4)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汉水入江处。东距吴淞口1125公里,西离重庆1370公里,得中独厚,得水独厚,水陆交通极为便利。自古以来,武汉就以它临江挟水、三镇鼎立之势,成为历代名城、华中重镇、通商要埠。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5)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武汉港与新中国建设一路同行,不断取得跨越式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6)

数说70年 武汉港口发展史波澜壮阔

武汉港的70年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个时期,古老而简陋的武汉港区,在不断的改造更新中实现了装卸作业机械化,各种机械的轰鸣代替了肩挑背扛的号子声;第二个阶段,从1978年到2002年,在这个阶段经历了港口体制的改革,武汉港彻底下放武汉市管理,这是武汉港快速发展的时期,港口体制、规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也进一步提高;第三个阶段是从2002年到现在,随着我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湖北武汉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更加活跃,武汉港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19世纪60年代,汉口开埠,武汉码头的发展进入“大江经济时代”。

20世纪初,随着汉口民族工业的发展,硚口以上的汉水边由民营企业修建了一些专用码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武汉有水码头243个,陆码头220个,码头工人5万左右。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7)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8)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9)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武汉码头的航运依然繁盛。1984 年,长江航运实行政企分开、港航分管体制改革,港口全面开放,放开码头设备面向全长江、面向客户货主全面服务,形成长江上“千舟竞发,百舸争流”的新局面。到 1985年,长江航运企业从原来 16 家增至 34 家,武汉港也打破了原有的“吃计划饭,做计划船”的封闭运营格局,开始树立“客户至上、服务 第一、信誉第一”的经营理念。1985年,武汉港货物吞吐量2242.26万吨,旅客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10)305.37万人次。

进入90年代后,随着陆路、航空的迅猛发展,长江航运业“风光不再”。1996年,货物吞吐量3840.4万吨,旅客261.8万人次。从1994年至2001年,武汉港连亏7年,亏损额累计达1.8亿元。而曾被誉为“亚洲第一港”的武汉港,短暂辉煌后,客源迅速下滑。“九五”期间,客运亏损额高达3.7亿元。2001年10月,退出了长江中下游的普客运输航线。

20年后,武汉码头如今显现出“复苏”的势头。2004年,武汉水运的发展迎来契机,年初,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11)国务院常务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12)会议要求高度重视水运,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11月,在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2次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13)会议上,振兴“黄金水道”成为共识。

2005年,武汉港货物吞吐量4938.6万吨,其中外贸货物132.31万吨,出港货物1407.7万吨;集装箱运量23.72万TEU,重量203.99万吨,其中货重141.73万吨;商品汽车滚装运输量0.04万辆。

2011年,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14)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

2014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箱;2017年,武汉港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2018年,武汉港完成投资34.3亿元、同比增长35.6 %;港口货物吞吐量1.03亿吨、同比增长3 %,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57.4万TEU、同比增长16%,商品车滚装运输69.6万辆,同比增长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15)30%。

武汉港已经初步形成港口装卸业、国际物流业、港口地产业和港口综合服务业等“四大产业”布局,实现港区功能适度多元化发展。跨入“亿吨级”,折射出武汉水运经济活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武汉港由此跃上一个更高发展阶段,向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目标迈出坚定步伐。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16)

通江达海 构筑城市开放的桥头堡

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开始,武汉港由封闭运行向对外开放转变。

1980年2月,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17)国务院批准武汉港为外贸运输口岸。1991年10月,武汉港正式对外籍船舶开放。1992年5月,武汉港正式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

1992 年 8 月 21 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外轮首次进入武汉港。13 时许,一艘竖着杏黄色桅杆悬挂着日本国旗的货轮缓缓驶入武汉青山外贸码头 3 号泊位。5 天后,当满载 1200立方米棉花的“日佳丸”号将要离港的时候,船长旭茂夫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你们中国开放的气魄和胆略大”,“武汉离海 1100 多公里,像这样深入的开放在世界上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也只开到巴吞鲁日, 离海口才 400 多公里, 相当于你们的南京”。

为了武汉港对外籍船舶开放这一天,武汉港人已经作了 10 年的努力和期盼。早在 1980年 2 月 14 日,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18)国务院正式批准国家经委、交通、铁道、外贸、商业、物资部《关于开办长江对外贸易运输港口的报告》,同意长江沿线张家港、南通、南京、芜湖、九江、武汉、城陵矶、重庆等 8 个港开办外贸运输的时候,武汉港就秣马厉兵,积极开展外贸业务。

1980 年 4 月 6 日,武汉港在汉阳港埠公司召开“武汉港开办对外贸易运输庆祝大会”,上海海运局海兴轮船公司“新华 6 号”轮满装 2000 吨五羊牌水泥、荆江热水瓶等百杂货等外贸物资首航武汉至香港江海直达航线,并于 9 月 17 日开通定期航班。同年 11 月,扬子江轮船公司“扬子江 1 号”轮首航武汉至日本航线,其后又开通了马来西亚航线。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19)2013年3月,开通武汉—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天天班航线。如今,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航运服务水平不断提档升级,每周稳定在7-8个航班,货柜到港即发,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20)大大缩短货物流通成本。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21)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22)

__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23)

依托“江海直达”骨干航线发展“轴辐式”运输,大力发展江海联运,以水水中转连接宜宾、泸州、重庆等长江上游港口城市,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24)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武汉首条近洋航线“泸汉台”,即以武汉为中转港口的四川泸州—武汉—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25)台湾近洋航班、武汉至东盟(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航线、武汉至日本、韩国集装箱快班航线、武汉—岳阳—九江三港航线分别开通。

目前,武汉港已形成了一个以武汉至上海为轴,长江中上游港口至武汉港为“内陆辐”,上海至全球为“远洋辐”的全球性江海联运网络,全面实施“上游全中转、下游全分流”水运集装箱新型运输组织模式。全省8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和80%的集装箱运输是通过武汉港实现的,阳逻港已成为湖北武汉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分工的重要窗口和咽喉。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26)

推进航运中心建设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国有港航企业是武汉航运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2002 年 4 月 1 日,按照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27)国务院要求,武汉港实行港口下放,政企分开,结束了困扰企业多年的交通部与地方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组建了武汉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28)

在武汉市、上海市,武汉港、上海港“两地两港”近 1 年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 6 月 18 日,武汉港和上海港合资组建的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两港合资改制,这在全国港口企业中尚属首例。

2008年5月,湖北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29)省委、省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30)政府作出建设“武汉新港”的战略决策,提出以武汉阳逻港为核心,整合武汉上下游咸宁、鄂州、黄冈等市港口、岸线资源建设“武汉新港”。同时,湖北省、武汉市启动了《武汉新港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确立了“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发展目标。2009年9月,以武汉交通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基础更名组建成立武汉新港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随即启动阳逻港三期、杨泗港综合开发、长江航运中心大厦等重大项目建设。

为了进一步发挥武汉新港企业先导优势和龙头作用,集中优质资源共同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2014年5月,湖北省决定以武汉新港为依托,整台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咸宁五市岸线及港航资源,组建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打造集港口投资建设、运营服务、航运物流、临港产业园区等为一体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企业。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31)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32)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33)

武汉港航发展集团自2015年8月成立后,聚焦物流运输主业,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在港口码头、集疏运体系、物流通道、产业园区等建设上下功夫。在武汉市内,除阳逻港外,控股经营东湖开发区花山港,统一营运武汉开发区的经开港,投资建设江夏金口港、武汉开发区汽车滚装码头及油气码头。在武汉市外,整合经营黄冈市的武穴港、小池港;鄂州市五丈港、燕矶码头;投资建设仙桃港、监利港,参股经营荆州盐卡港等;在沿江布局建设6个砂石集并中心,在黄冈市的武穴、团风规划建设2个绿色建材产业园。

截至目前,总资产达到328亿元,拥有15个港区、87个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2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34)30万标箱、近1亿吨,分别占全省的52%、33%,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有望突破105万标箱、商品车运输达到102万辆,港口吞吐量突破6千万吨,有力增强了其在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围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港发集团发挥自身水铁公运输优势,向西开辟入欧通道,中欧(武汉)班列辐射欧亚28个国家、60多个城市,实载率达到98.2%,位居全国第一;向东实现江海直达,形成35万吨运输船队,发展1140箱级、500箱级江海直达船队;大力发展铁水联运,形成“上海—武汉—川渝”、“上海—武汉—豫陕新”两条双向物流大通道;打造“云上多联”智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进军大宗商品贸易、进口商品直采直销、商业保理、平行车进口、跨境电商等领域,不断提升航运中心软实力。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35)

城市发展变迁 市区码头逐渐退出舞台

行走在汉口沿江大道,人们总能看到一座特殊的建筑,它似一艘扬帆起航的大船,默默地看着江水奔流和两岸风光,它就是闻名一时的“亚洲第一船”—— 武汉客运港,于1992年元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可容纳600万人流量,它是武汉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物,也是一代武汉人磨不去的记忆。

上世纪50年代初,武汉港客运站成立了。它迅速成为长江上最大的客运中转枢纽港,港口年均货运吞吐量居全国内河港口第二位,旅客发送量居第一位。

2001年10月,长航集团武汉客运公司全线退出长江客运,武汉港水上客源锐减。2011年11月20日,武汉科技馆新馆建设工程开工仪式在原武汉客运港启动,“亚洲第一船”有了新名字——武汉科技馆。

武汉是两江四岸,之前为交通方便,布局了很多货运头和渡江码头。然而,市区港口码头配套功能不全,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36)加上地处中心城区,转运集装箱货柜的货车进出交通受限,武汉市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37)政府在20世纪初就启动市区码头搬迁工程。

随着杨泗港码头的搬迁、滨江苑的开发建设、武汉港客运总站华丽转身,到2010年,武汉港务集团位于武汉核心区的三个作业区原来的码头功能基本没有了,由于货物的集装箱运输,以及大型轮船化,大部分运输都转到阳逻港,仅剩的码头,主要承担船舶维修、零星货物运输,或者河道清挖等水上作业,还有就是船舶公司的码头基地,城市货运码头的功能渐渐丧失。

2016年3月,武汉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38)市委、市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39)政府决定启动全市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环境综合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40)整治,随即出台《2016—2018年两江四岸旅游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全国首个以长江游览为主题的开放式5A级景区——江汉朝宗旅游景区。通过3年行动计划,先后拆除非法码头216个,取缔273艘趸船、取缔364个沿江堆砂场,市区段码头尽量往外迁,迁到主城区之外。

自1998年龙王庙综合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41)整治工程以来,武汉已建成总长约58公里、总面积约67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400万平方米的两江四岸江滩滨水空间,规划到“十三五”末,江滩公园总长度将达到102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江滩公园。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42)

武汉客运港现在变身为武汉科技馆

2018年12月15日,武汉市进一步启动近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港口码头优化调整工作,经过优化调整后,武汉长江核心区和汉江核心区码头数量减少61.2%,趸船数量减少63.5%,真正实现岸线资源集约,所有货物运输码头全部退出中心城区,把武汉的江滩全部打造成“滨江都市画廊”立体景观。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43)

阳逻领衔 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放眼世界,优秀的港口催生了一座座现代化都市,城市经济的繁荣与精彩也推动着港口的进一步发展。阳逻国际港作为武汉新港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港区,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中西部地区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发挥着连接上下游两个航运中心的纽带作用,正着力探索出一条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阳逻,因港而兴。十几年前,阳逻还是一个小港。2004年,阳逻集装箱港区开港时,集装箱年吞吐量仅2万标箱。时光如梭,至2018年底,集装箱年吞吐量已达146万标箱。

阳逻的巨变,得益于独特区位优势。阳逻港距武汉中心城区20多公里,是上起宜昌、下至江西湖口2000公里长江段唯一天然深水良港,常年可靠泊5000吨至1万吨级船舶,宜港岸线18.6公里。

阳逻的变化,更得益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支持。近年来,党和国家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44)领导人、张德江、俞正声、张高丽等先后来此视察。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45)2013年7月,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46)三天两次踏上这片土地,高瞻远瞩地指出:要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阳逻进入加速发展期。2014年7月,阳逻港开通武汉至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等东盟4国试验航线,中部地区货物进出口泰国和越南分别缩短6天和4天。同年,阳逻港获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和进境水果指定口岸。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47)

阳逻,崛起现代化的新港城

2016年3月,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2017年8月实现封关运行,成为湖北省继光谷东湖综保区后第二家综合保税区。2018年3月20日,阳逻港铁水联运示范工程(一期)实现常态化运营。2019年9月,阳逻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备案冷库投入使用,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即将建成,又增添一个重要对外开放平台。阳逻国际港地位凸显。

目前,阳逻港已规划建设武湖、阳逻、林四房3个港区,4个作业区,15个泊位区;已建成5000吨级兼顾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0个,重件码头1个。

以港促产,以产促城,一座现代新城强劲崛起。2018年1月,武汉港航发展集团与新洲区达成战略合作,在阳逻港周边26.7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双方将按照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48)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土地整理、棚户区改造、港航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临港产业招商、综合配套服务等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方面开展合作,致力于把阳逻港建设成为港航基础设施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完备、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的国际港。

届时,一座以华中重要物流中心、华中最大集装箱江海直达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港口工业新城,将崛起于武汉东方。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49)

监制:志军

文字:王茜

版式:老李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50)

权威行业全媒体

王女士

合作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51)热线

010-63452041

13701074918

4000565698

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52)

声明

现代物流报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53)微信公众平台所发布的文章,除本报记者原创外,亦含有各大媒体、互联网平台推荐作品。如图文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立即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54)删除!欢迎广大朋友及作者直接投稿给我们!

电话:4000565698

投稿邮箱:xdwlbbjb@163百年征程里的香港印记(国庆特稿武汉港)(55).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