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的天敌是哪些(海星暴发殃及贝类)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文/图,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海星的天敌是哪些?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海星的天敌是哪些(海星暴发殃及贝类)

海星的天敌是哪些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文/图

1艘渔船,雇佣3名潜水员,6个小时就可以打捞上来五六千斤海星……近日,青岛胶州湾海域部分养殖区出现大量海星,造成渔民经济损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城阳区海洋发展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北海监测中心等单位第一时间派出专家赴受灾海域实地调查,商讨解决之策。3月15日,市海洋发展局紧急出台措施,通过有限制地允许养殖户在养殖区域临时应急使用“地笼网”等方式,多措并举加快海星清理速度,以确保胶州湾绿色健康发展,保障我市贝类养殖安全有序。

损失惨重

预计造成经济损失约1亿元

从3月11日下午开始,“胶州湾海星大暴发”的信息开始在网上发酵。3月12日,记者赶赴青岛红岛渔港,在现场看到被打捞上来的海星成箱地排放在码头上。渔民告诉记者,捕捞船一大早出发,中午12点左右靠岸,每艘渔船带回的海星数量都达到五六千斤。一些采购商闻风而至,大量收购海星。据了解,捕捞上岸的海星一部分进入了青岛市场,而大部分则是运往了南方。截至目前,当地渔民采取人工捕捞等方式捕杀海星约45万斤,基本一上岸就被收购商抢购一空。

“海星是一种杂食动物,主要捕食双壳贝类、海胆、牡蛎和海葵等,而且存在过度捕食的习性。”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光涛长期致力于胶州湾生态研究,他告诉记者,海星是贪婪的掠食性生物,对分布区内底栖动物的生物群落组成影响极大,是一种生态敌害生物,也是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敌害生物。海星用腕上的管足捕到贝类后,会用整个身体将其包住,然后从口中吐出胃袋将猎物在其体外溶解、吸收。海星杀死十个贝类,可能只吃其中一两个。2007年青岛发生的海星暴发事件,导致有的养殖户经济损失接近一半。

与2007年相比,目前青岛海星暴发的规模相对较小。经调查,此次海星暴发主要集中在胶州湾海域牡蛎、蛤仔底播海区。据市海洋发展局最新统计数据,底播区内海星密度达到平均50个/平方米,受灾面积约10万亩,预计造成经济损失约1亿元。

专家观点

三种原因造成海星暴发

在红岛渔港,可以看到一筐筐的新鲜海星被人工捕捞上岸,其品种基本都是多棘海盘车。多棘海盘车是我国黄海沿岸常见的冷水性种类,意味着本次海星暴发并非外来入侵。

“海星繁殖力强大,但成活率极低。”张光涛介绍说,他们前期研究发现,若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微小变化,造成了海星幼体成活率提高,那么在几乎没有天敌的情况下,海星就极容易大量增加。胶州湾海域水质的营养盐、pH值、水温等各种水文因子的变化为海星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天然条件。

这种认识,与养殖户的现场观测相吻合。据介绍,早在去年10月,养殖户就发现海星数量比往年多。因为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当时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随着气温的增加,海星不断成长,目前单个体重达到1斤左右,泛滥成灾,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张光涛认为,青岛本次海星暴发,不仅与海星幼体成活率提高有关,而且与海星具有向食物富集区聚集的习性有关。“我们在贝类养殖区做过调查,养殖区内的海星往往很多,但养殖区外就特别少。”张光涛说,2007年以及今年青岛海星暴发,几乎都是发生在养殖区,胶州湾作为贝类养殖区域,其底播的牡蛎、蛤仔等为海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为海星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环境基础。

除了海星幼体成活率升高和海星具有向食物富集区聚集的习性两方面原因之外,也有专家认为,此次海星暴发还与其天敌生物数量减少有关。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近海捕食海星卵及幼虫的鱼类数量锐减,为海星生物量的增长提供了可能。

解决之道

4月底前可有限使用“地笼网”

“海星暴发并非常规事件,今年发生了,明年不一定还有。”张光涛说,不过,无论是从海洋生态环境还是从养殖户经济利益角度考虑,都必须尽早清除海星,否则后患无穷。四五月份将是养殖户播种蛤蜊苗的时候,海星暴发如不及时治理,远期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为此,有人提出“让吃货来消灭海星”的建议。海星自然“能吃”,可以用来清蒸、煲汤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吃海星。张光涛提醒,人们平时吃的海星其实是它的生殖腺,含有轻微毒性。吃后嘴里会有酥麻的感觉,建议少吃,身体虚弱有病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更重要的是,“吃货”或许可以吃掉海星,但前提是要把海星打捞上来。眼下,养殖户主要通过雇佣潜水员对海星进行人工捕捞,该方法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潜水员只能捕捞个头较大的海星,铺在海底的小海星并不容易打捞。“海星除了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外,其药用价值目前并不太高,因此相关的研究不多。从防治的角度来看,目前没有很好的控制方法。”专家们认为,海星一旦富集到养殖区内,清理的难度就更大了。全球范围内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澳大利亚大堡礁就遭受过多棘海盘车海星的危害,虽然有人提出过用化学方法进行治理,但治理难度大,而且容易造成生态系统危害。

“去年发现海星变多的时候,我们就在区海洋发展局的指导下尝试用地笼网捕捞,不需要诱饵,海星就会自动钻进笼子,效率很高。”一些养殖户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养殖经验,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设置地笼网。不过,由于地笼网目过小,不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近年来,我国许多沿海省份先后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地笼网,山东亦强调“地笼渔具全年禁用”。

经过不断权衡利弊,相关专家认为,在目前的紧急情况下,或许可以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尝试使用地笼网或底拖网。“5月份之前,还不是鱼虾进入胶州湾的时间。因此,在此之前使用地笼网或底拖网可以不必担心滥捕的情况,可以考虑在养殖区内进行试验。”

市海洋发展局结合渔民诉求和专家建议,已报告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在海星敌害暴发期间,允许渔民在特定海域以指定方式采捕海星,主要有:通过人工潜水采捕方式进行捕杀,必要时允许渔民在养殖区内围海底布设大网目地笼网进行诱捕或在养殖区内采用拖网采捕方式进行捕捞。使用网具限定为大网目地笼网或拖网,区域限定为胶州湾海域养殖区内,时间限定为3月15日至4月底,后期视海星清理效果再行研究确定。

据介绍,市海洋发展局将紧急从外省采购大网目地笼网,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支队和辖区渔政部门对海星灾害暴发时期的地笼网、拖网等特殊网具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管,对以清除海星为名违规作业、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按有关规定坚决予以处罚。灾害结束后,所用网具由辖区渔政部门统一组织妥善处置。

作者:李勋祥

来源: 青岛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