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尊崇隋文帝(古来得天下之易)

公元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589年更是派大军南下平陈,统一南北,开创开皇之治,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但就是这么一位帝王,在后世却被称为“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人们为什么尊崇隋文帝(古来得天下之易)(1)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这句话出自著名史学家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并被众人采纳,其实赵翼说的确实没大问题,因为只要看看杨坚在北周的履历以及杨坚的起家地盘就知道了。

历朝历代的大一统或接近大一统政权里,属隋朝的起家地盘最大。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结果到秦始皇统一战争前仍然没有河北、山东、淮南、淮北、江南、湖南、及差不多一半河东和河南。

西汉刘邦本身算白手起家不说,就是楚汉战争开始时,也不过巴蜀 汉中而已。

东汉刘秀也基本算白手起家,就是与更始帝决裂时,也不过占据河北。

西晋司马炎算是地盘很大的,篡位时国家已经统一了北方和巴蜀 汉中,但相比杨坚还是少一半荆州和部分长江北岸区域,更何况巴蜀 汉中也是在他父亲司马昭执政时拿下的。

人们为什么尊崇隋文帝(古来得天下之易)(2)

唐朝李渊起家时就半个河东,称帝时也不过关中 河东 巴蜀。

宋朝赵匡胤篡位时地盘也不小,但仍比杨坚少了汉中 巴蜀、云南、半个河北、大半个河东、以及一半荆州。

元朝成吉思汗白手起家不说,即使到忽必烈称帝时,南宋的疆域也还大于南陈。

明朝朱元璋本身也是白手起家,就是自成一派时,也不过控制江左、浙右各地。

清朝努尔哈赤白手起家,到多尔衮主持入关前,清朝甚至还没占领汉地呢。

可以说,杨坚起家时的统一进度条,在历朝历代中都是最满的,仅存的南陈仅仅靠着长江与隋朝相望。

人们为什么尊崇隋文帝(古来得天下之易)(3)

作为隋朝的实际创建者,杨坚自己在旧朝贡献相当有限

杨坚在北周时期的军功,不能说是毫无建树,只能说是寸功未立了。

前期凭借父荫在官位上一路高歌猛进,没有任何军功直接当了隋州刺史,进位大将军。

北周官制里面,大将军上面一级是柱国,柱国上面一级是上柱国,这样就了解杨坚起点多高了。

而且周武帝因为杨忠之前没有支持宇文护,所以在掌权后,还和杨坚家联姻了,这样杨坚就成了皇亲国戚。

之后周武帝伐齐,杨坚也参与征伐,但他的表现却不怎么样。

人们为什么尊崇隋文帝(古来得天下之易)(4)

比如说第一次伐齐,周武帝让杨坚率领水军去截断河桥,目的是截断北齐从河北派援军来支援洛阳。

虽说杨坚本纪说“率水军三万,破齐师于河桥。”,不过这也只是小规模战斗,真正把河桥烧了的是宇文宪。

齐王宪拔武济;进围洛口,拔东、西二城,纵火焚浮桥,桥绝。

而杨坚的水军阻挡北齐援军任务,杨坚自然是没有完成的,在北齐援军到达河阳后,杨坚就连夜烧船撤退了。

九月,齐右丞高阿那肱自晋阳将兵拒周师。至河阳,会周主有疾,辛酉夜,引兵还。水军焚其舟舰。

是月,周师入洛川,屯芒山,攻逼洛城,纵火船焚浮桥,河桥绝。闰月己丑,遣右丞相高阿那肱自晋阳御之,师次河阳,周师夜遁。

在北齐书博伏传也写到“救兵至,周师还”,可见周武帝撤退时,北齐已经有援军突破杨坚的防线来救援中潬城。

周帝前攻河阴,伏自桥夜渡,入守中潬城。南城陷,被围二旬不下。救兵至,周师还,伏谓行台乞伏贵和曰:"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贵和弗许。

人们为什么尊崇隋文帝(古来得天下之易)(5)

之后第二次伐齐,杨坚的表现,隋书本纪都没收录,要知道第二次伐齐,杨坚的弟弟杨整可是力战而死,然后再看看杨坚这个做哥哥的是什么表现:

在和北齐军平阳大决战之时,杨坚选择听从陈茂的意见挂机。

后从高祖与齐师战于晋州,贼甚盛,高祖将挑战,茂固止不得,因捉马鞚。高祖忿之,拔刀斫其额,流血被面,词气不挠。高祖感而谢之,厚加礼敬。

换言之这场决定北方命运的大战,杨坚选择做个旁观者,保命要紧。

最后周武帝在平阳大败北齐军,杨坚又跟着宇文宪去进攻冀州,此时北齐大势已去,高纬都跑路了,北周这边真正出谋划策且统领全军的又是宇文宪,杨坚完全就是混战功去了。

杨坚本人亲自统军的军事履历就这些,而且隋书第一篇本纪的就是杨坚,对比一下其他史书同等地位的人,晋书第一篇本纪是司马懿,宋史第一篇本纪是赵匡胤,哪个不是靠在旧朝军功就能吊打杨坚?

人们为什么尊崇隋文帝(古来得天下之易)(6)

而在篡位前,杨坚也一共就执政了一年左右,期间主要就是平叛和杀宇文宗室,没什么开疆拓土的功绩。

相比之下,虽然司马炎对曹魏也没什么贡献,但他爷爷司马懿和爸爸司马昭,这两个晋朝实际创建者,还是为曹魏立过不少功劳的(司马懿抵御诸葛亮、平辽东,司马昭主持灭蜀汉),这点杨家即使加上杨忠(杨坚之父),也比不了。

不过,杨坚虽然得天下容易,但守天下就费劲了,杨坚可以说是非常勤奋的皇帝,事必亲躬,隋朝在杨坚治下,几乎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虽然他最终选错了皇位接班人导致隋朝二世而亡,但他对历史的贡献和影响是巨大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