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乐器(二泉映月千古绝唱)

向阳光

《二泉映月》是蜚声中外的二胡独奏曲,是我国优秀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华彦均)的代表作。当你静静地听赏这首乐曲时,它将会把你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 更犹如见其人——一个饱经风霜、历尽艰辛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自己人世之悲苦。

二泉映月乐器(二泉映月千古绝唱)(1)

引句前似有许多话要说,作者似在心中默默无声地“说”了很久,不知不觉地在引句上发出声音来了。因此,引句前似有一个删节号。

音乐主题(乐段A)是由a、b、c三个乐句组成的。

a句: 此乐句在犹如叹息声的引子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次第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结束在宫音上(旋律在低音区回旋),呈微波形的旋律线,结构上是收拢性的,情绪上较沉静、平稳,有沉思的感觉,恰似作者端坐泉边回想往事。

b句:这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a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中音区)上下旋转,在徵音上结束,音程跨度较大,旋律起伏跌宕,情绪昂扬激愤,流露出作者的无限感慨:我们穷人何时能出头?由于a句是以宫音作结,属完全终止,而b句结束在徵音上,呈半终止状态。因此a、b两部分可组成一个倒装复乐段。

c句:这句的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旋律起伏强烈,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好似作者欲言又止,哽塞难言的激动声调。

音乐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而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提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结尾句与引句隔开六个乐段遥遥相对:

结尾句旋律上行的走句与引句旋律下行的走向成为反向进行。全曲结束在徵音上,是一种意犹未尽的终止,似乎还有向前发展的趋势,即似尚有未尽之言,故全曲的复终线后,在情绪上也还存在着一个删节号。

二泉映月乐器(二泉映月千古绝唱)(2)

乐曲在旋律法上的特点之一是各乐句(甚于乐逗)间的关系是鱼贯式的同音承递,即前句的迄音与后句的起音在高度上相同。如果把这种“同音迄起”的地方重叠起来,变成时值上的“前迄即后起”,那么这种鱼贯式不就变成了“侵入式”吗?在不作重叠时,各乐句(乐逗)在扩展中也能便于找到力量上的支撑点,《二泉映月》的高潮便是这样扎扎实实获得的(谱例略),这个高潮有着势不可挡的力量。那激愤而又具有凯歌般的旋律,那种在高点上的坚定、沉着的感觉(落在宫音上),产生了一种能驾驭一切的豪迈气概,强烈地显示出一种必胜的信念。

二泉映月乐器(二泉映月千古绝唱)(3)

全曲以深沉、清劲的旋律,浓郁隽永的江南丝竹韵味,深邃的情感,把作者从小失去母爱、青年丧父、中年双目失明,生活颠沛曲折,遭遇坎坷不平,饱尝旧社会辛酸苦楚和对反动势力的愤懑之情倾诉于世:“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水面虽平,人间不平;在乐曲的高潮中我们仿佛听到作者怒不可遏的呼喊。”

二泉映月乐器(二泉映月千古绝唱)(4)

《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时而低回曲折,时而挺拔昂扬,寓情于景,情见于声,声情并茂,扣人心弦,感人至深。二泉映月,千古绝唱。

二泉映月乐器(二泉映月千古绝唱)(5)

《二泉映月》称得上是高雅艺术的珍品,民族乐曲的典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