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lcd屏幕手机那么少(配备LCD屏的手机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文/小伊评科技


自从iPhone12系列抛弃LCD屏幕之后,在高端手机市场,LCD屏基本上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没有任何一款高端手机还在搭载LCD屏。目前市面上的LCD屏手机几乎只存在于2000元以下的入门市场中,相当于是被流放了,就连2000元以上的手机都不怎么喜欢用LCD屏了,

那么LCD屏究竟为什么会被OLED屏快速的取代呢?有如下几个原因:

1.屏幕显示效果不如OLED屏(亮度,对比度,色域等)

2.无法弯曲且在下巴,边框处理等方面不如OLED屏,欠缺精致感。

3.延迟更高,在高刷新率下残影问题会比较明显。

4.和一些新技术无法匹配。


(一)LCD屏显示效果不如OLED屏。

在这里有大白话科普一下LCD屏和OLED屏发光机理。LCD屏是通过内置的屏幕背部内嵌大梁LED灯珠的发光背板发出白色的不带有任何色彩信息的光源,然后通过色卡再通过遮罩层的控制从而实现色彩的显示,这个原理就像是把一束光透过带有颜色信息的透明卡纸然后打在墙上的感觉,色彩饱和度是会收到一定的损失的。

而OLED屏的发光原理和LCD屏完全不一样,OLED屏是通过发光材料直接发出带有色彩信息的光,然后通过“RGB”三原色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色彩信息。

一个是要通过一层遮蔽才能让人的眼睛捕捉到;一个可以直接让人眼捕捉到,个中差异大家应该是一目了然了。OLED屏在对比度,饱和度,色域以及最高亮度方面都要比OLED屏强得多。

我们以亮度来说,目前最顶级的LCD屏(MINI LED不论)最高亮度也就只有650nit,而OLED屏轻轻松松可以达到这个亮度,目前最顶级的E5级发光材料的OLED屏的全局最高亮度已经可以达到900nit以上了,如下图所示,这是iPhone11Pro和iPhone11的对比,差距一目了然。

为什么lcd屏幕手机那么少(配备LCD屏的手机为什么越来越少了)(1)

另外还有独立控光的区别,OLED屏的发光点相当于是并联关系,可以单独的控制开启和关闭,可以实现像素点级的控光,显示黑色信息的时候像素点可以完全关闭,从而可以达到近乎无限大的对比度。而LCD屏则只能做大分区背光,也就是把屏幕分为几大块,在显示黑色的时候只是用遮罩层把他遮起来,对比度自然也就远远不如OLED屏了。

如下图所示,这就是一组LCD屏幕和OLED屏在播放HDR视频时的差距,LCD屏的黑色更多的是呈现一种灰色的状态。

为什么lcd屏幕手机那么少(配备LCD屏的手机为什么越来越少了)(2)


(二)LCD屏无法弯曲,在边框黑边控制方面不如OLED屏。

LCD屏的后面就是一片LED灯珠层,根本就没办法做成柔性的,而OLED可以。能够做成柔性材料除了可以曲面屏之外,对于边框的控制也比LCD屏更好。在目前高端手机市场常用的COP工艺就是通过柔性基板把屏幕的IC控制期翻折过来到屏幕的后方,从而大大降低了屏幕下巴的宽度。

为什么lcd屏幕手机那么少(配备LCD屏的手机为什么越来越少了)(3)

而LCD屏则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下图送是,这是配备OLED屏的IPhone11和iPhone11Pro的下巴对比,iPhone11Pro明显要优秀得多,边框停航母所言不虚。

为什么lcd屏幕手机那么少(配备LCD屏的手机为什么越来越少了)(4)

而对于全面屏的追求是目前手机行业公认的大的发展方向之一,OLED屏凭借更高的屏占比,自然就更加的有优势。


(三)延迟偏高,不适合高刷新率时代,会有明显拖影问题。

LCD显示屏是通过控制液晶分子偏转角度来实现不同的画面显示,但是由于液晶分子的偏转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画面切换速度比较快,液晶分子偏转速度会存在延时,也就在视觉上产生了拖影现象。

而OLED屏幕的延迟则相对要低的多了,更加适合高刷新时代,人们对于屏幕素质的诉求。


(四)和新技术不匹配。

不管是光学指纹识别,超声波指纹识别,亦或者是未来的评下摄像头技术全部都需要依托于OLED平台,因为在LCD屏幕上是不可能透光的,就算能够透光也是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的。就拿屏下指纹来说,它的实现原理是在用户把手指放在识别区域的一瞬间,点亮该区域的屏幕像素点,从而记录指纹的信息,这就需要屏幕支持独立的控光,目前LCD屏幕还无法做到。

正是由于这样的缺陷存在,导致了在配备LCD屏的手机上无法应用很多的新技术,从而影响手机的整体表现。

为什么lcd屏幕手机那么少(配备LCD屏的手机为什么越来越少了)(5)


当然了,未来随着miniled和microled的发展,类LCD屏幕会不会迎来新的曙光暂时还不好预测,起码在最新发布的IPadPro 2021上,miniLED屏的表现是非常良好的,未来可期。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