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弱视做哪些检查能确定(你家宝宝做过弱视筛查吗)

熟悉弱视概念的人都知道,弱视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期会导致治疗效果差、显效慢、治愈困难甚至形成永久性弱视弱视的早期发现就成为问题的核心国内弱视筛查工作近些年相比一二十年前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有资料表明,中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乡镇地区的儿童弱视筛查仍然落实的不好,导致很多弱视患者漏查、漏诊、漏筛;相比之下,东部沿海地区的视力筛查、屈光筛查做的比较到位当然,即使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城市边缘的郊区、低收入流动人口孩子的弱视检出现状仍然堪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儿童弱视做哪些检查能确定?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弱视做哪些检查能确定(你家宝宝做过弱视筛查吗)

儿童弱视做哪些检查能确定

熟悉弱视概念的人都知道,弱视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期会导致治疗效果差、显效慢、治愈困难甚至形成永久性弱视。弱视的早期发现就成为问题的核心。国内弱视筛查工作近些年相比一二十年前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有资料表明,中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乡镇地区的儿童弱视筛查仍然落实的不好,导致很多弱视患者漏查、漏诊、漏筛;相比之下,东部沿海地区的视力筛查、屈光筛查做的比较到位。当然,即使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城市边缘的郊区、低收入流动人口孩子的弱视检出现状仍然堪忧。

从上面这些标准的“八股文”语言,大家可能会感觉这是一篇抄来的新闻报道,其实是眼科之家原创的。这篇文章也希望借鉴一些国外经验,对比国内现状,给眼科界、政策制定者、斜弱视和屈光不正孩子家长们提供一些有用参考。

为什么要做弱视筛查?

弱视筛查,在某种意义上也叫“视觉筛查”。筛查的目的肯定是希望找出那些躯体功能不正常的人群,而引起视力异常的疾病很多很多,为什么弱视筛查可以等同于“视觉筛查”?——因为弱视是40岁以下人群中单眼视力损害的最主要原因。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学龄前期排查出和治愈斜弱视、学龄期排查出和防控好近视眼,等于拥有了一双可以乐享终生的好眼。

视力筛查和视力筛查仪

我总结这种筛查方法的有点如下:

1)使用的设备体积小:一般普通女士手包大小;

2)操作简单:即使是非专业人员,经过简单学习后也会操作;

3)对被检查儿童的配合度要求低:不像普通电脑验光仪对头位固定要求那么高,对注视稳定性要求也低。普通电脑验光仪并不能用于低龄幼儿验光(对头眼固定和瞳孔大小要求严格);

4)可筛查低龄幼儿:1~2周岁幼儿也可使用;

5)读数快速:一般一眼几秒到十几秒就可以查完;

6)最关键的是,这种方式的弱视检出率和准确率比单纯的视力筛查方法高很多。因为可以短时间内就发现大散光、屈光参差和中高度近视远视。

就我了解的情况,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城区妇幼保健系统,多数都配有摄影验光筛查仪。但这种设备价格不低,目前还没有广泛普及(国产的数万元、进口的一二十万元一台)。我接触和使用过的视力筛查仪有两种,都是进口的——Sur Sight筛查仪和Retionmax筛查仪。

说一说弱视筛查标准

美国“小儿眼科和斜视协会”的弱视筛查标准是:

1、屈光参差(球镜或柱镜)大于1.5D;

2、任何显性斜视;

3、任何径线远视大于3.5D。这个地方比较拗口,国内不这么说。可以解读为:小瞳下,任何高于350度的远视或者350度远视合并任何形式的近散、远散,都视为弱视高危人群。

4、任何径线近视大于3.0D。理解方法同上。

5、大于1mm大小的介质混浊。屈光介质包括以下四个——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6、在90度或者180度方向散光大于1.5D,斜轴散光大于1.0D。这个地方是顺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问题,不细讲,容易把人搞晕。

7、上睑下垂。我给加个细化定义,筛查中发现任何一眼正常平时正前方时,上睑遮挡瞳孔1/3以上的,都要进一步检查。

8、3-5岁儿童视力小于0.2、两眼视力差别大于2行,6岁儿童视力小于0.67。关于“3-5岁儿童视力小于0.2”这一点,不知道是我看到的翻译资料有问题(笔误),还是美国眼科界的共识。也许他们认为裸眼视力在0.2~0.5区间的幼儿,未来视觉发育阻力不大,不合并弱视或者有弱视自愈倾向?这里先留个疑问点吧,这里重点要提醒广大家长读者,不要拿“3~5岁——0.2”这个标准来对应孩子视力问题,会耽误治疗。

作为家长,上面这些专业内容你们大可以不必看的太细(但眼视光尤其是小儿眼科专业人士必须深入了解),你们只要知道孩子在入托体检中眼睛方面都查了写什么、拿到的检查结果中记录了写什么(或者少写了什么、哪些结果可疑)、孩子是否有弱视风险、结合检查结果和我上面提到的视力筛查/验光筛查检出标准对照、被筛查出可能有弱视问题应该积极复查和治疗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