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年代农村真实生活场景(我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

(方言:把水桶叫筲)

我们村有三个生产队,共有两口水井供全村人吃水。

一口井在东街的中部,有十多米深。

东街的人都吃这口井里的水,这口井有个辘轳,水桶可以系在辘轳往上搅,很省劲。

辘轳上有一条钢丝绳,钢丝绳的末端,有几个大铁环,粗粗的,是用来系水桶的,这叫套三环,也就是说,仅用三个环子就能把水桶套在环子上。

一般情况下脱落不了,不会用的根本就套不上。

四五十年代农村真实生活场景(我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1)

把水桶套上后,就可以用两只手抱着辘轳的下半身,利用水桶下坠的惯性,逐步把水桶送到井下去。

由于水桶下坠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利用两手抱住辘轳,掌握水桶的下降速度,直听到“咣”的一声,水桶的水就满了。

如果掌握不好速度和距离,水桶就灌不上水,要么就把水桶碰坏了。

如果灌不上水,要么重新再来,或者采取别的办法,将水灌上。

因为它不是绳子,而是钢丝绳。

绳子可以用手摆动水桶,将水桶灌满水,而钢丝绳用手是很难摆动的。

在这口井打水吃的人,不用自带井绳,只用那个辘轳。

村里的小学就在东街的北头。

我上学的时候,就从东街走,有的时候就去看人家用辘轳打水。有时候我也试着操作一下,虽然学会了,可长时间不用就忘记了。

我有一个同学,他家的菜园子就在水井的跟前,种的菜很多,吃菜非常方便。

他就是用这口水井的水浇菜的。

当时,我好生羡慕啊,因为我们家已经没有了菜园子,都用来盖了房子,所以吃的菜,全靠到集市上买。

另一口水井是在西街的北头。

这里有座庙,水井就在庙的后侧。

在庙的东侧,有一个弯曲的崖头,通向水井。

崖头很陡,用半土半石头铺着,高低不平,似是非是的台阶。

天气好的时候,还能正常行走;阴天下雨的就麻烦了,尤其是到了冬天下了雪,时化时冻的,脚底下很滑;再加上担水时水桶里洒出来的水落在路上,更增加了行走的难度。

为了防滑,附近的住户,就在上面撒上一层炉渣灰。

可是,冰雪一化,或水桶再洒上水,路又滑了起来,还要再撒上一层炉渣灰。

一个冬天下来,不知要垫多少层炉渣灰,崖头自然要高出原路。

下来崖头,就是水井了。

井口和井台都是方形的,深度在八九米。

看得出,想当年,打这口井的时候,是非常讲究的。

西街和村北头的人家,都吃这口水井里的水。

从这里打水吃,有个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没有辘轳,必须自带井绳。所以,家家户户都要自备一条井绳。

来打水时,就将井绳拿来,打上水时,顺便将井绳拿回去,很是不便。

四五十年代农村真实生活场景(我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2)

辘轳

有时候为了省劲,就不带井绳,用其他打水人的井绳。

为了保险起见,就到大街上看一看街北头,看有没有人在打水。

如果有,就赶快回家挑起水桶往井上跑;有时候想打两担水,可人家不准备打了,要拿井绳走了,也只好改变打水计划,改打两担水为打一担水。

也有时候让人家把井绳放下,等自己打完两担水后,再给人家拿回井绳去。

还有的时候,看不到有打水的人,就抱着侥幸去碰运气了,或许有人在打水,结果到井上一看,竟没有人打水,傻眼了,只好到附近人家借井绳。

用井绳从水井里打上水来可是个本事,不得要领的就打不上来,弄不好还会将水桶与井绳脱钩,使水桶沉下井去。

使用井绳打水时,先把井绳的一个铁钩挂在水桶的系子上,然后将水桶续到井下去,待水桶快要接触水面时,手握井绳左右摆动三下,以带动水桶在水面上左右摆动三下,在摆动第三次的时候,猛的一松井绳,将水桶口斜着扣向水面。

但要保持铁钩与水桶提系若即若离,紧了灌不满水,松了会脱钩,

这样,水桶就会顺势灌满水。

在灌水的过程中,水桶会自动将口朝下,渐渐地变为口朝上。

当完成灌水的程序后,要用手提一提井绳,试一试水桶是否真的灌满水了。

如果是灌满了,水桶就会很沉,手上就有下坠的感觉;如果较轻,就是没有灌满,这样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将水桶灌满。

就是提起水桶离开水面,然后猛地往下蹾一下水桶,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至水桶灌满水为止。

当然,如果是空桶,或者水桶里的水很少,蹾的办法就会失效,必须从头再来。

在灌水的过程中,全凭手感,因为水井太深,眼睛看不清楚。

所以,只有按动作要领去操作,或者凭经验去操作,方能成事。

水桶灌满水后,就可以上拔了。

这口井是方口的。拔水时,要站在井口的边上,两腿叉开,弯下腰,两手交替向上拔井绳,以此拉动水桶往井口上走。

在拔水的过程中,要将井绳甩向身体一侧,不能停顿,要连贯起来。如此,拔起来就会感到比较省劲。

四五十年代农村真实生活场景(我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3)

辘轳

会打水也好,不会打水也好,总有把水桶弄到井底的时候,这就需要捞水桶,也叫捞筲。

捞筲要用专门的工具,村里只有几户人家有这种工具。

它有三个爪,呈半圆弧形,等距离,翘着头,反朝向三个方向,这叫捞筲钩子。

捞筲的绳子要比井绳略长一些。

将绳子续到井下后,要用手前后左右的拉动捞筲钩子,用手感捞筲。

有时候会出现捞筲钩子碰到了水桶,但是捞不上来。这一定是捞到了水桶的腰部或底部。

在这种情况下,是捞不上来的,必须找到水桶的口,才能将水桶捞上来。

所以,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试弄着找到水桶的口。

另一种情况是难以捞上来的,那就是水桶的口扣在了井底,也就是水桶倒立在了井底,捞筲钓子是难以下口的。

当出现这情况时,捞筲钩子就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人下到井下去捞。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