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民航机场建设(成都率先在全国机场建设领域开展系列)

成都民航机场建设(成都率先在全国机场建设领域开展系列)(1)

成都民航机场建设(成都率先在全国机场建设领域开展系列)(2)

在成都市“东进”区域内,定位国家级航空枢纽的天府国际机场,不仅将推动四川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格局,也是成都市扩大开放合作的重要支撑。作为四川历史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项目,计划于2020年基本建成并尽快投用。经过不到三年的施工,目前新机场各部分区域已清晰可见。而在一座智慧、人文、绿色机场逐渐长成的背后,一直有一个“孪生兄弟”在辅助。电梯方向设计是否合理?值机岛数量是否够用?周边道路是否畅通?……这位“兄弟”都会提出科学优化建议,这便是成都市率先在全国机场建设领域组织开展的系列“数字仿真模拟”项目。

智慧

数字仿真模拟

4000万旅客在数字机场跑了8轮

增加了值机岛数量 调整了扶梯方向

设计、建设、服务、运营、管理,智慧机场理念始终贯穿天府国际机场。电梯不够、进出口拥堵、标识不清导致迷路?在很多大型公共场所,因为空间尺度太大,为人们带来了很多不方便。为了更好服务旅客,天府国际机场在设计、建设阶段,就引入了“数字仿真模拟”技术,通过大量前期调研数据获取,设计计算模型后,放入预计的4000万人客流,并赋予个体行为特征,对新机场未来运行进行模拟。并通过模型模拟得出数据,对机场设计、施工进行调整。

“男女走路速度、行走空间需求,过安检时间长度,过闸机的速度,航班波等,都被列入模型参数。”成都市东部新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规建处魏鸿博士透露,该项目前期调研了伦敦希思罗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国内北京、上海机场,以及成都双流机场,采集大量的行为数据,通过大数据方式赋予模型中的每个人特性。

目前,仿真模拟评估推演工作主要以场内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GTC)、进离场主通道等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率先在全国机场建设领域组织开展系列仿真评估及推演工作,车流、人流仿真模拟推演成果已应用于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化完善,确保机场枢纽功能高效完备。“通过推演我们发现很多隐蔽的堵点,例如扶手电梯的朝向,也会影响客流速度。”通过仿真模拟推演,可以真实检验机场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真实反映不同环境的交通行为特征,为科学优化相关方案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据了解,这样的仿真模拟已经进行了至少7-8轮,对新机场建设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魏鸿提到,位于T1航站楼四层的值机岛,原本国内出发值机岛只设计了3个,但通过模拟,在热力图上发现,这样“会出现拥堵”。随后进行调整,设计了4个值机岛。

在他看来,虽然“数字仿真模拟”技术在交通、大型场馆等运用不是新鲜事儿,但新机场除了前期设计、建设,还将在未来运营、管理、服务等多方位运用,这在国内乃至国际上还是很少见的。“它更像一个数字模拟机场,是与新机场共同成长的。未来,通过检验校正模型,在运行维护上可实现预警、提高设施水准,降本增效。”

数字化施工

国内最大规模数字化施工现场

有北斗卫星“帮忙” 21平方公里全覆盖

施工现场全景实时查看、工作人员行为轨迹、进度管理、物料管理、绿色施工……为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天府国际机场项目全面采用数字化施工,也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数字化施工现场。

“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相连接,用3个球机全覆盖21平方公里施工现场,实现实时监控。”中建八局西南公司BIM中心负责人唐磊通过大屏幕和手机,向记者展示了数字化施工的先进性。数字化质量监控管理系统,一端连接着施工现场、施工方指挥中心,一端连接着机场集团建设指挥部,还有一端连接着项目监理方,“只要通过手机进行身份验证,就可以进行相应操作。”

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激光扫描技术、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数据库技术、数据传输技术、传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储存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现场数据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联网,再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质量控制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从而确保施工质量可现场实时监控、事中监查、事后追查。

智能灯光系统

跑道“红绿灯”指挥飞机

机场灯光呈现四季、节日主题

一期工程建设的三条跑道,分为西一、东一、北一。其中,西一与东一两条跑道间隔2400米,是目前国内间距最大的平行跑道。三条跑道都将配备智能跑道灯光系统,这也是智慧机场理念在飞行区的应用。

“犹如我们开车时的红绿灯,飞行员可以通过地面灯光提示,确定滑行、降落等操控。”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黎佳介绍,目前,双流机场是用塔台指挥,以后天府国际机场就通过“塔台 智能灯光系统”的方式操控指挥。

此外,智慧灯光系统还将在灯光艺术上有所呈现。镶嵌在航站楼内部的灯光,将分成春夏秋冬以及节日灯光模式,在不同时段呈现主题式光艺术表达。“旅客从空中俯瞰航站楼,就可看到不同光韵色彩,‘驮日神鸟’将通过灯光展现不同姿态。”同时,配套工作区域也做光艺术设计,与之匹配。

创新

打造立体无缝对接交通中心

高铁横穿跑道和航站楼 国内首例

一期工程建设的T1、T2航站楼,构型取义具有成都特色的金沙文化标志“驮日神鸟”。“两座航站楼是‘神鸟’,‘日’就是中间圆形的过夜用房——酒店。”黎佳介绍,酒店占地面积约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高44.8米,共9层。“如此接近航站楼的酒店,目前在国内乃至国际机场都是很少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T1、T2航站楼采用“手拉手”创新方式进行连接,较好地结合了单元式航站楼和集中式航站楼的优点,这种构型也是国内首次采用。

初步设计T1航站楼主要用于国际航班,总面积约39万平方米;T2航站楼32万平方米,用于国内航班。两座航站楼之间设计有9.3万平方米的GTC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涵盖了所有陆地交通:高铁、地铁、大铁、出租车、私家车、大巴车、长途车等,在此进行换乘,形成立体无缝对接交通中心。”

已经封顶的蓉昆高铁(成自段)从机场地下25米处,以350公里/小时速度经过,“高铁不减速,横穿跑道和航站楼,这在国内尚属首例。”高铁设计了2个展台、6条线,均可在航站楼GTC负二层进行乘坐。在地下15米深处,还将有三条地铁线直达GTC负一层,包括由南向北到达航站楼的地铁18号线,东西向地铁13号线,连接双流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的地铁19号线,“从双流机场到新机场全程大约需要30分钟。”

抵达航站楼的陆侧(安检前)旅客可通过GTC穿梭T1、T2,空侧(安检后)旅客则可通过370米的空侧连廊进行国际国内中转,“步行只需四五分钟,也可乘坐航站楼负二层的APM捷运系统。”APM线也预留了远期建设通往T3、T4航站楼的线路。

绿色

首批26辆无人驾驶小车“摆渡”航站楼

自驾前往机场,又想停车费便宜?没问题。为了弥补航站楼3600余个停车位局限性,同时满足旅客停车多种需求,在机场范围内远端,还将修建一个15万平方米的远距离停车场,设置700余个充电桩,满足新能源车需求。

选择在此停车的旅客,也不用担心距离远不方便。远端停车场与航站楼GTC之间,将有PRT智慧小车前往T1、T2航站楼。“目前只有英国希思罗机场有,天府国际新机场是全球第二家、全亚洲第一个设置PRT小车的机场。”黎佳介绍,PRT小车采用无人驾驶模式,新概念车厢可乘坐4-6人,前面4个座位乘坐旅客,后面2个可以载行李。一期预计引进26辆。

4800米的PRT专用轨道已经基本建成,设计时速30-40公里。专用轨道结合沿途景观设计,也将做灯光秀。特别是在穿过机场北部隧道群时,将有穿梭时空的感觉。

机场内还有500亩生态湖泊公园

在天府国际机场内还可垂钓、划船、跑步?你没看错,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价值,在机场红线内的219亩莲花堰水库被保留了下来。经过清华大学进行景观绿化设计扩建,将成为占地500亩的绿色生态湖泊公园。机场红线内有如此大的湖泊,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是首屈一指的。

以后,市民平时休闲也可以到机场附近玩。公园设计了2.2-2.4公里的慢跑道,栈道联通湖面,形成开放式城市空间,旅客、市民可以在此开展钓鱼、划船项目,休闲娱乐。

·项目进展·

成自铁路桩基、土方工程

已完成

清晰可见的“驮日神鸟”外形的航站楼、“B区大铁段封顶大吉”的红色标语……记者站在成自铁路与地铁18号线的交会点上,放眼施工现场,上百座塔吊正在繁忙有序工作着,飞行区、航站区和工作区三大核心工程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土石方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单是土石方量就达1.8亿万方。”黎佳指着远处的工地告诉记者,现在看着一马平川的机场,是用9000顿炸药,移平370个山头得来。“土石方回填后,机场位置较周边是凸出来的。”

“天府国际机场有着‘小澳门’之称,因为它和23平方公里的澳门差不多大。”黎佳说,作为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建成后,成都将成为中国第三个拥有“双枢纽”机场的城市。目前正在进行建设的一期工程用地面积约21平方公里,包括3条跑道和60万平方米航站楼,总机位约245个。4000米的西一跑道为4F级别,“也就是可以起降目前全球最大的A380客机”。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32万架次需求。“远期项目还将新建3条跑道和66万平方米航站楼,满足年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

·项目列表·

主体工程方面

1.全场地基处理和土石方回填、飞行区堆载预压基本完成;

2.航站楼桩基工程、土方工程均完成90%;

3.成自铁路代建桩基工程、土方工程已全部完成;

4.地铁代建桩基、土方工程已完成90%以上。

5.空管工程终端管制中心、空管业务用房等均进入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阶段;

6.供油工程铁路卸油进场道路基本完成,输油管线、铁路卸油站机场油库等工程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7.国航、川航、东航、祥鹏航空基地工程开工建设,中国邮政成都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正加快开展初步设计报审等工作。

交通设施方面

1.成自宜高铁机场段已全面开工;

2.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8个站点已全部封顶;

3.机场高速北线加快建设,机场高速南线正在开展初步设计;

4.货运大道南段、机场南线西段已形成双向四车道通车能力;

5.金简黄快速路一期、金简黄快速路北延段、金简仁快速路一期、成资快速路(简阳新建段)等联通机场与成都主城区和周边区域的快速路建设加快推进。

配套设施方面

已建成草池平桥等三个首批安置小区。

成都晚报-成都发布记者 滕杨 摄影 孙琳

编辑:王小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