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我国的近代历史中充满着战争的硝烟,数万国人远离家乡、奔赴战场,就连毛主席的儿子都牺牲在了战场。

其实上战场的不仅是毛主席的儿子,还有三位共产党的“高干子弟”也入朝作战了。

颜邦翼就是其中一位,只不过他是追随父亲的脚步来到朝鲜战场的。

2岁时,颜邦翼的父亲就离开了他,直19年后,他才与父亲见面。

除了颜邦翼,还有两位高官之子,那么他们三位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

颜邦翼

“神炮将军”匡裕民长子

1950 年10 月,南朝鲜军队和美军先后突破三八线,时任的朝鲜领导人通过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紧急向中国政府提出出兵支援的请求。

10 月8 日,毛主席下达作战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

根据中共掌握的情报,美国1个军有各种炮1500门,而志愿军1个军只有36门。

从装备上看,敌我力量悬殊;从作战能力上看,志愿军没有制空方面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炮兵就成为左右战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找来了有“炮神将军”之称的匡裕民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2)

匡裕民,出生于吉安市万安县。

19岁时参加了农民协会,很快就当上乡里苏维埃政府的土地委员、自卫队队员。

参加红军后,他担任红一方面军总部炮兵连连长。

第二次反围剿时,敌人火力太猛,红军一时无法突围。

在危急时刻,匡裕民扛着迫击炮对着敌人火力点放炮,才使得红军得以突围。

在这场著名的广昌战役中,在匡裕民大炮的助力下,红军歼灭敌人一个多团,朱德总司令连连夸奖匡裕民的炮“可真神”。

从此,匡裕民“神炮手”之名在军中传开。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3)

抗日战争中,匡裕民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参谋长、副团长,他的大炮也曾大显神威。

解放战争时期,他任职的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和第四野战军依然非常活跃。

新中国成立后,匡裕民担任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

抗美援朝开始后,彭德怀把匡裕民叫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的制空能力小,炮兵的威力就要更好地发挥出来,要打得准、打得猛、打得狠!”

对于局势,匡裕民是清楚的,“是,保证完成任务!”匡裕民怀着必胜的信念回复。

但这次,他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自己的长子。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4)

“你啊,豪气不减当年,还把大崽送到了朝鲜,这次是父子参战哟。”彭德怀赞许地说。

“保家卫国嘛!”匡裕民说这话时有些自豪。

同年10月19日,志愿军炮兵司令部成立,由于原定司令员万毅没有上任,匡裕民便成为了炮兵司令部的实际指挥。

后来,炮兵司令部改称为炮兵指挥所,匡裕民任主任,匡裕民父子两人在彭德怀的支持和领导下,指挥炮兵轰炸美军。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5)

那时候志愿军仅有日本、美国制造的旧式火炮284门。

为了弥补装备悬殊的局面,匡裕民父子研究后,决定采取集中兵力的方案,在战争的主要的段集中火力,以此争取局部最优化的局面。

第一次战役进军云山,火力集中发挥了作用,美军骑兵第一师(机械化师)第八团大部被歼灭。

然而第二次战役,志愿军诱敌进军至定州、香枳山、新兴洞、妙香山埋伏圈打响运动歼灭战的时候,匡裕民这位长子不幸壮烈牺牲。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6)

消息传来,匡裕民摘下军帽,都敛住呼吸,止不住悲伤地低着头。他噙住眼泪,许久才说道:“他是为祖国而死,为朝鲜人民而死,死得光荣!”

彭德怀看着他微微颤抖的身影,钦佩地说道:“这就是老红军的本色,将军的胸怀!”

在抗美援朝接下去的三大战役中,匡裕民都铿锵有力地发布他“开炮”的命令。

后来,他荣获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彭德怀回顾这场战争,由衷地赞叹道:“匡裕民父子参战,功不可没!”

只是匡裕民始终未向党组织透露自己儿子的姓名。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7)

开国中将田维扬之子

1927年,湘赣边界著名的秋收起义爆发。

枣阳、襄阳、随县等地农民同时起义,史称鄂北起义。

有起义革命的,也有反动派的,“清乡”团就是一个四处抓捕鄂北起义人员的反动派。田维扬的父亲不幸被“清乡”团抓获并被残忍杀害。

田维扬也不得不抛下妻儿离开家乡躲避。

这一离开就是22年。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8)

自田维扬走后,尚在幼年的儿子田明升与母亲相依为命,在白色恐怖中度日如年、苦不堪言。

不久,母亲撑不过离世了,田明升失去双亲,无人照料,饥寒交迫。后来在乡里邻居的帮助下才长大成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任41军军长的田维扬决定回家看看。

因此见到了22年未见的儿子田明升。

此时,田维扬也才知道妻子已经去世,他悲痛地和田明升来到妻子坟前祭拜。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9)

田维扬与儿子多年未见,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如何诉说。

他只能叮嘱田明升好好劳动,为建设家乡做出贡献。

多年来,田维扬未尽到父亲的责任,因此,他心中自是对儿子充满愧疚。

但是他也有原则自己的原则,他不愿意、也不会利用手中的那一点职权为儿子谋一些福利,他希望儿子能一切靠自己。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田明升在父亲田维扬的鼓励下,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他也想和父亲一样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将,因此,他没有向部队说明自己是军长的儿子。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0)

虎父无犬子,每次打仗,田明升面对装备先进的美军都能毫无惧色,冲锋陷阵时一往无前,展现出英雄本色,他用自己的战绩赢得了战友们对他的敬重。

只是战争是残酷的,在一次战斗中,田明升为了炸毁敌人的火力点,在号角响起时,抱起炸药包冲上去。

随着爆炸的巨响,美军火力点被毁灭,但田明升也不幸负伤,一条腿被截肢。

伤愈之后,田明升沉思良久,他不想拖累战友们。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1)

虽然很不舍,他还是痛下决心离开了部队。拖着残疾的身躯,田明升离开了战场,静静地回了老家。田维扬理解并称赞了儿子的决定。

很多人劝田维扬,以田明升的军功和残疾军人的身份,再加上田维扬在党的地位,他只要出面,田明升就能得到国家特别照顾,会有比较好的下半生。

但是田维扬坚决反对这么做,他不仅没有为儿子争取什么,还让田明升要放弃国家的安排,回乡务农去。

田明升对父亲的安排没有异议,同其他劳动人民一样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当了一辈子老实本分的农民。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2)

开国少将颜伏之子

1929年8月14日,颜邦翼出生在四川省梁山县石马村。

据说,当时的石马村干旱已久,但随着颜邦翼出生时的嚎啕大哭,天竟下起雨来。

刚做父亲的颜伏特别激动,他希望这个儿子能像他出生一样,能为老百姓带来实惠,能够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因此,他琢磨一番,给儿子取名邦翼。

和田明升的童年相似,在他2岁那年,父亲就为了革命、躲避追捕,离开了家。

颜邦翼从此也有20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从小以为父亲已经去世了。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3)

颜伏

颜邦翼的母亲也早早地离世。他是和奶奶一起相依为命。

到了12岁那年,奶奶也离开了人间。颜邦翼只能跟着二叔颜仲英一起生活。

1945年,二叔突然听到了颜伏的消息,他把在颜邦翼带去老家祠堂祭祖,路上他告诉父亲还活着,并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颜邦翼心潮澎湃,萌生了千里寻父的冲动。

他拜别二叔,打听共产党的去向,踏上了艰苦的寻亲之路。只是很不幸,在路上,他被国民党抓去做壮丁,成为了国民革命军25师的士兵。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4)

颜邦翼“身在曹营心在汉”,后来找到了机会,他在灌县石羊场发动了起义,随后成为了解放军的一员。

至此,他第一次打听到了父亲的确切消息,父亲也知道了他成为解放军。

父亲给他寄来了两页信,谆谆教诲他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老百姓服务的队伍,是为劳苦大众革命的队伍,希望他在队伍里听首长的话,刻苦训练,认真工作,积极上进。

颜邦翼收到父亲的信读了好几遍,泪水湿了眼眶。他虽然这时候并不知道父亲在军中是什么职位,但他暗暗发誓,要为父亲争光。

由于颜邦翼文化水平较高,他成了16军47师141团2营7连的文化教员。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5)

1951年2月,颜邦翼加入华北集训营,为入朝战争做准备。

9月25日,他接到命令,前往抗美援朝战场。

根据颜邦翼后来的回忆:当时进入朝鲜时,天气非常恶劣,寒风刺骨,连续二天大雪更是加剧了严寒,积雪早已经深深地没过了膝盖,战士们呼出的气能够转眼冻成水珠,紧接着迅速变成冰珠凝结在了棉帽上。

路面又冷又滑,特别是在夜间,可见度非常低,行动极其艰难。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颜邦翼和队友们经过13天左右的跋涉,到达云山附近守备。许多战士的裤脚都被磨烂了。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6)

颜邦翼

一天傍晚,几架敌机突然偷袭,颜邦翼和战士们到山上树林隐蔽。

敌机炸毁了道路,粮食运不上来,接下来两天只能忍着饥饿行军。

到达云山后,颜邦翼和其他战士一起挖战壕、修工事,以应对接下去敌机的轰炸。由于道路被破坏,粮食运不上来,朝鲜当地老百姓也缺少粮食。

连队决定把存储不多的粮食分给朝鲜百姓,而颜邦翼和队友们则去捡土豆做粮食。直到公路抢修通车,补给的粮食运上来。

即便条件如此困苦,颜邦翼由于表现突出,被连队评为行军模范,作为表彰,他的名字被用钢笔写在一张纸上,只被用树藤缠在一棵树上。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7)

在朝鲜战场上,除了冲锋陷阵,颜邦翼不忘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多次向战士报投稿。

他把稿子写在烟盒的内包装上,把烟盒的外壳当信封。然后他送到连里,连里送到团里,团里送到报社。

1952年春夏之交,连指导员给颜邦翼送来了一封特别的信。

只见信封上标有阿拉伯数字。颜邦翼隐约猜到几分,当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里面果然是父亲写给自己的。

父亲鼓励自己在部队好好干,积极工作,努力学习,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要怕吃苦,在战场上好好磨练自己。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8)

直到这一刻颜邦翼才知道,自己的父亲也在朝鲜战场。父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7师师长,而他是一名普通士兵。这才有了开头的那段发誓。

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后,颜邦翼复员回家,阔别20多年的父子才真正见了面。

千言万语,颜伏也一如既往地化成对颜邦翼的教导:要遵守党的纪律,听从党组织的指挥;生活要勤俭朴实;做人要老老实实。

颜邦翼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嘱咐,他在预防疾病上多有建树。

除了毛岸英之外(除了毛岸英之外)(19)

颜邦翼曾先后在涪陵、蒲江、仁寿等地的钩虫病防治组工作,后来又被调到洪雅县血防组直至退休。因为表现突出,曾受到国家卫生部表彰。

除了这三个人,其实还有很多父子、兄弟一起上阵的,他们之中不乏世家子弟,但他们和其他战士一样,都是父母的孩子。

就像毛主席说的:“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人生父母养的”,即使是毛主席的儿子,也和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是一样的,但他们都是伟大的烈士。

参考资料:

祖国网:《“神炮将军”匡裕民:曾被国民党刺杀,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