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国际购物中心怎么样(为什么拥有了最好的地段)

金鹰国际购物中心怎么样(为什么拥有了最好的地段)(1)

不可否认,每一个区域型百货都有一个走向全国的梦,江苏本土百货巨头金鹰商贸亦如此。在整个百货行业被称之为“夕阳产业”、全国性的百货寒意未退之时,区域百货一方独大的好日子此时显得让人易生妒意。但事实上,以金鹰商贸为代表的许多区域型百货正在遭遇拓展瓶颈期。一方面,他们在一线城市遭遇白热化竞争而受挫,另一方面,在三线城市则又需要面临商业地产的泡沫风险,可谓左右为难。

失意上海

‍如果知道在上海会出现这样的遭遇,金鹰国际几年前可能绝不会踏入这个是非之地。

‍坏消息从南京西路的上海金鹰购物中心多家品牌陆续撤柜开始,据了解,目前,在上海金鹰购物中心,三四层好几家商铺都已撤出,贴出了“即将开幕、 敬请期待”的字样。原本定位国际精品的商场二层,现在有两个门面直接被用作了品牌服饰特卖。而在6~8层的餐饮休闲区,原先开设的豆捞坊、江户家、韩式料‍理等数家餐厅均先后撤离。

有知情人士称,这个项目的位置不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做不起来。平时,商场内冷冷清清,生意清淡,整个项目一直不温不火。

熟悉上海商业并有多年招商经验的于浩(化名)告诉记者,金鹰购物中心夹在中信泰富和恒隆中间,旁边还有梅龙镇广场,在这几大同样定位高端的购物中心品牌中,最高端的定位被恒隆占据,中信泰富次之,梅龙镇广场也属于次高端,各自有细分的客群,而同样定位高端的金鹰则显得很尴尬。

虽然金鹰在江苏也主打高端百货和购物中心,但是,“江苏的高端不代表上海的高端,而且同样在上海,南京路上的定位明显比淮海路的要高,金鹰跟中信泰富在同一幢建筑物里,其实招商还不错,但如果主要靠招商,金鹰就很难支撑下去。”于浩分析道。

其实,出现金鹰国际的例子并不新鲜。上海龙盛商业招商经理周征南告诉记者,新的消费模式和理念都是从一线城市先开始,然后慢慢渗透到二线、三线 城市,在渗透的过程中继续发展和演变,等渗透到三线城市的时候可能已经跟一线城市的模式有过不同,而这时,一线城市有可能又出现了新的模式。

像金鹰国际这样从二线城市南京成长起来的模式,在三线城市有可能如鱼得水,但是到上海遭遇定位不适、水土不服的情况很正常。

金鹰方面表示,商场将从5月底、6月初开始一轮新的全面调整,引入更多特殊业态。例如正在引入自有品牌,新的轻奢侈品牌等。

对此,于浩告诉记者,刚进入国内的品牌会好一些,金鹰在引入品牌时必须走差异化路线,品味要跟“梅泰恒”类似,但是档次在中高档就可以了。

在上海市场受挫的同时,金鹰商贸想借收购进而扩张全国的意图显而易见,其大股东王恒,继去年底私人增持春天百货,意欲洽购失败后,日前再度出击增持百盛股份至5.01%。有外资分析员表示,鉴于上次春天的事例,王恒再出手难免令人觉得他有意洽购百盛之意。

如果说王恒在全国搜寻并购目标还未有立竿见影之效的话,那么下沉二三线市场则是金鹰国际实实在在“放在篮子里的蛋”。

三线市场成红海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金鹰国际在整个江苏市场已家喻户晓。也正因如此,金鹰这几年更多的消息是:加速了二三线市场的渗透,走向全国。

记者在金鹰商贸官网了解到,从其第一家百货店南京新街口店开业算起,目前金鹰有26家自有店和1家管理店,分布于江苏、安徽、陕西和云南四个省份,覆盖上海、南京、南通、扬州、常州、苏州、徐州、泰州、淮安、盐城、合肥、淮北、西安和昆明共14个城市。

在上述城市中,除了上海、合肥、淮北、西安和昆明,金鹰有16家门店分布在江苏省内,几乎遍布江苏每个地级市,比例高达61%。

另一个事实是,金鹰的门店在逐步下沉,过去的两三年中,苏州吴江、常州武进、安徽马鞍山、苏北宿迁市等,这些典型的三线城市都成了金鹰开店的目标。

于浩告诉记者,金鹰从二线城市进入三线城市,应该根据定位将品牌稍微做个区分,比如凯德置地,将其旗下偏高端的叫来福士,偏低一点的叫龙之梦,如果金鹰在拓展过程中也做一个这样的区分,或许更有利于在三线城市拓展下去。

在他看来,金鹰的模式比较标准化,总部有资源库和品牌库来决定地方门店的品牌引入和招商,品牌和百货很多情况下都是战略联盟的关系,在后期招商和开业、营运后就比较顺利。尤其是江苏和浙江的本土百货在品牌扩张时对其支持力度比较大,例如浙江的太平鸟服饰,可能就是银泰百货的品牌库里,可以随着银泰的扩张而相应拓展。

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金鹰:金鹰是百货业内连锁标准化楷模,每个门店都差不多,总部集权,是百货业内标志性模式之一。

但这种标准化同时又存在隐患。根据于浩的经验,很多品牌可能不愿意进驻效益不太好或者已经预见没有效益的门店,但是基于战略合作关系又不得不进。例如,万达在上海江桥店生意并不好,五角场店的生意比较好,很多在五角场店的品牌就被要求同样进驻江桥店,尤其是中小品牌和商户。

虽然金鹰目前并没有爆出类似的消息,但熟悉云、贵、川市场的一位本土企业高管告诉记者,在三线城市,既要面临本土巨头的竞争,也要面临全国性更大巨头的竞争,在本省的模式复制到其他区域有可能并不起作用。

在上述高管看来,商源和商品可以复制,但营销模式和消费者习惯无法复制。比如步步高,在湖南很成功,但是在江西和四川能否做得成功还不好下定论。

据上述高管透露,盘踞四川市场的美好家园此前将四川的模式复制到云南,但是在四川做得比较成功的模式到了云南市场却连续亏损,后来美好家园被大商收购后仍没有挽回这样的困局,前一段时间还传出了云南的美好家园门店可能被大商卖掉的消息。

失败者比比皆是

其实,在许多业内人士眼中,金鹰的全国性扩张和三线市场渗透,算是不错的了,因为比金鹰更不幸运的企业,在外埠区域扩张中失败的比比皆是。

2012年,广百股份关闭了在深圳的惟一一家门店,并且成都门店也于2013年初正式关闭。该公司去年6月发布公告称,武汉门店因经营状况不如预期,也将关闭。有分析认为,广百股份将逐渐回归本埠市场。

而成立19年的深圳老牌百货——岁宝百货虽然加速了扩张步伐,并走向湖南等外埠市场,却因开店速度过快遭遇连年亏损。

快速开店并没有错,只是谁也没有预料到,随着二三线土地溢价逐渐减少,商业地产的泡沫也逐渐显现。以苏州市为例,2013年以来,在苏州市中心城区新建的20家购物中心中,有近半数经营情况不理想,不少商业项目“有场无市”,少部分还无法开业。

这也是很多区域百货甚至全国性零售企业在扩张时遇到的问题。

然而,在市场的另一端,消费者的方向也早已变了。

“上海好多高端百货直接变成试衣间了,目前商品的地域化差异越来越不明显,现在香港都没人去了,不要说上海了。”周征南告诉记者,以前买东西他还会特意去一趟徐家汇,现在基本上就是网购,说消费者越来越懒也好,还是消费辐射距离越来越近也好,在其看来,百货购物中心化并不能解决消费者习惯问题。

所以,偏安一隅不再是区域百货零售商的生存法则,他们必须直面新一轮的挑战。

例如,金鹰商贸在现有大部分门店中,持续引进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功能全生活业态,以丰富顾客的消费体验,帮助增加门店客流及延长顾客的停驻时间,进而带动门店经营业绩的整体提升。

不过,要想打破拓展瓶颈,区域零售商需要努力的可能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