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的蒲剧有哪些特点(为何在临汾和运城看蒲剧的观众越来越少了)

蒲剧虽然不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但是在北方的影响力不小,尤其在临汾和运城两地影响力最大,说来平阳府(包括临汾和运城)在元朝的时候就是元曲的沃土,元曲四大家中的郑光祖就是今临汾襄汾县人。如今全国保存的8座元代戏台中,有6座就在临汾和运城,分别是魏村牛王庙、王曲东岳庙等。总之在古代临汾和运城就是戏曲的天堂,后来能产生蒲剧实在是正常。

山西运城的蒲剧有哪些特点(为何在临汾和运城看蒲剧的观众越来越少了)(1)

蒲剧《哑女告状》

蒲剧为山西四大梆子之首,音调高亢,代表剧目《三家店》、《窦娥冤》等,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为何现在就算是临汾和运城地区看蒲剧的观众也越来越少了呢?

首先需要看到蒲剧是产生于农业社会的,如今都是数字化时代了,蒲剧生存发展的土壤已经发生了变化。农业社会生活节奏慢,大家在农闲的时候,听听蒲剧是一种难得的娱乐方式,如今大量年轻人早就不从事农业活动了,生活节奏非常快,有人看个电影都要二倍速,何况慢悠悠的蒲剧呢?这不只是蒲剧的困境,就算是国粹京剧一样难逃式微的困境,难逃观众越来越少的困境。

另外蒲剧大量的传统剧目产生于封建社会,很多听众对于剧目的内容和产生的背景都感到非常的陌生,除了永恒的爱情和亲情等主题外,其它主题的生命力就难以超越时代了。

山西运城的蒲剧有哪些特点(为何在临汾和运城看蒲剧的观众越来越少了)(2)

蒲剧《西厢记》

在农业社会娱乐方式非常少,而且民众的知识水平不高,那么戏曲作为当时受众最多的娱乐方式,能直达乡村,除了娱乐作用还有教育民心,教人向善的作用。如今戏曲的娱乐作用早已式微,除了60岁以上的人听蒲剧较多,中青年人听蒲剧的越来越少了,体现了蒲剧的娱乐作用被电影、游戏等取代,至于教育作用也是一样,被其它媒介取代了。

所以综合而言,蒲剧在临汾和运城地区听的人都越来越少的原因,实在是因为其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化,强悍如电视、报纸等都在不断衰落,尤其是报纸,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如今又从大众化到精英化了,除了企事业单位的订阅,个人看纸质报纸的是越来越少了。

还有一点是蒲剧的创新力度不足,虽然从改开以来涌现了任跟心、郭泽民等蒲剧名家,但是新创的蒲剧曲目远远不够,这一点不光是蒲剧的问题,也是几乎所有戏曲剧种的问题。

山西运城的蒲剧有哪些特点(为何在临汾和运城看蒲剧的观众越来越少了)(3)

蒲剧与古戏台

有人说新创剧目不够,那么就招一些顶尖编剧不就行了吗?其实很难,因为蒲剧的观众越来越少,意味着市场收入不足,靠财政补贴有限,一个行业没钱,那么必然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这和现在机械专业的学生纷纷转到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道理。

哪一行市场前景大,工资高,就能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而蒲剧市场不断萎缩,从业人员纷纷外流,怎么会有优秀编剧进来呢?

至于蒲剧会不会消亡,这个论题比较难回答,但是越来越小众化是可以预见的。

你认为在临汾和运城听蒲剧的观众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未来蒲剧会走向消亡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