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型光纤传感用光电子器件技术(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成功融合)

科技日报合肥5月5日电(记者吴长锋)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张强教授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合作,在完成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的同时,实现了658公里远距离光纤传感,定位精度达到1公里,大幅突破了传统光纤振动传感技术距离难以超过100公里的限制研究成果日前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干涉型光纤传感用光电子器件技术?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干涉型光纤传感用光电子器件技术(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成功融合)

干涉型光纤传感用光电子器件技术

科技日报合肥5月5日电(记者吴长锋)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张强教授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合作,在完成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的同时,实现了658公里远距离光纤传感,定位精度达到1公里,大幅突破了传统光纤振动传感技术距离难以超过100公里的限制。研究成果日前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光纤振动传感利用单根光纤同时实现振动监测和信号传输,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结构简单、分布均匀等优点,在结构健康监测、油气管道泄漏监测、周界防护和地震监测等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光纤振动传感多使用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其传感距离被限制在100公里以内。

TF-QKD协议被认为是实现超远距离光纤QKD的最优方案。但该技术需要两个远程独立激光器的单光子干涉,光源频率微小的偏差以及光纤链路任何波动都会积累相位噪声而降低单光子干涉的质量。

研究人员基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的“发”或“不发送”TF-QKD协议,利用时频传输等关键技术精确控制两立激光器的频率,利用附加相位参考光来估算光纤的相对相位快速漂移,恢复了加载在光纤信道上的人工可控振源产生的外部扰动,结合高计数率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最终实现了658公里的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对链路上人工振源的扰动位置进行了定位,精度优于1公里。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TF-QKD网络架构不仅能够实现超长距离分发安全密钥,同时也能应用于超长距离振动传感,从而实现广域量子通信网和光纤传感网的融合。

来源: 科技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