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收放与虚实(内擫与外拓蕴含着不少书法密码)

书法的收放与虚实(内擫与外拓蕴含着不少书法密码)(1)

关注、私信本号可获得书画注册教师聘任资格

元代袁裒的《总论书家》。他在此书中说:“右军用笔内擫而收敛,故森严而有法度;大令用笔外拓而开廓,故散朗而多姿。”这段话的意思是王羲之用笔向内按压,笔锋收敛,所以写出的字气势夺人、章法严谨。

书法的收放与虚实(内擫与外拓蕴含着不少书法密码)(2)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用笔向外拓展,所以写出的字及书法作品笔法多变、姿态万千。

父子二人由于用笔的方法不同,写出了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字及书法作品。

书法的收放与虚实(内擫与外拓蕴含着不少书法密码)(3)

王献之《中秋帖》

王羲之以真书行书超群,王献之以行书草书拔类。二人在书法上各有千秋,但都登上了书法界的顶峰。王羲之被大家尊称为“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在书法界并称“二王”。“王”者,亦“大王”之“王”也。父子二人均被尊称为“王”,也不为过。

如何写得像王羲之那样“内擫”,写得像王献之那样“外拓”,成了历代书法家热议的话题,也成了书法爱好者追求的目标。

如何才能从“内擫”、“外拓”中悟出“二王”的写法呢?从元代至今,不同时期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爱好者,结合自己的书法实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作了不同的解释。

概括起来有三种:

一、从“内擫”与“外拓”的词意上探讨用笔方法。

二、从“内擫”与“外拓”浮沉运笔上探讨“二王”字的线条特征。

三、从“内擫”与“外拓”两条平行竖线“拱”的方向上探讨“二王”字的结构特色。总之,都是竭尽全力想要猜出袁裒那句话的谜底,力图破解那句话的密码。

  从“内擫”与“外拓”的词意上探讨用笔的方法。

书法的收放与虚实(内擫与外拓蕴含着不少书法密码)(4)

孙晓云在《书法有法》一书中说:“右转笔时,掌心向内,食、中、无名指尖分别用力,即是"内擫"。"外拓"刚好相反:"拓",大指压笔杆,呈"押"状,指左转的用笔。”还接着说:"内擫"和"外拓"是形容手的动作的连续状态。”

  这是在旋转笔杆,用绞锋运笔。是在阐述:“擫”即是按、压;“拓”即是托、推两类动作及用笔的运动方向。

  此法以写字人为参照物。掌心向书写人,即是向内。“内擫”时,食、中、无名指“按”或叫“压”住笔杆,向内、向右拉或叫转。而与此同时,大姆指“托”住笔杆配合着向左推,因而“外拓”也同时完成。用此法是两个动作、两个方向、一个过程。是一次完成的。也就是说:“内擫”与“外拓”不可能单独完成。

  用此法,我们说某笔是“内擫”,只能说某笔以“内擫”为主,以“外拓”为辅。同样,我们说某笔是“外拓”,也是说以“外拓”为主,以“内擫”为辅。两种笔法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为了简便,在实际运用时,我们不这样说,只说“内擫”、“外拓”罢了。

书法的收放与虚实(内擫与外拓蕴含着不少书法密码)(5)

由于以写字人自身为参照物,向自身方向压笔为向内,向外推为向外,那么,食、中、无名指向左压笔、转笔也应该是“内擫”;同样,大姆指向右拓、向右转,也应该是“外拓”。

书法的收放与虚实(内擫与外拓蕴含着不少书法密码)(6)

颜真卿的《勤礼碑》标注初为典型的外拓笔法

  如果可以这样理解的话,那么,我们在实际操作“内擫”、“外拓”这两种运笔方法时,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而不会为了“内擫”只朝右转,“外拓”只朝左转;而无所适从手忙脚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