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

文/符遥

2016年4月18日,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美联社的4名女记者,因揭露了东南亚国家渔业长期存在的非法奴役、虐待劳工现象,引发了司法部门的调查, 甚至是整个行业的革命,被授予“公共服务奖”。

1个月前,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在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举行,来自全球45个国家的350余名记者、专家汇聚一堂,就调查报道、数据新闻、国际间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作为其中的一员,在那里,我见到了那个报道小组中的Martha Mendoza和Esther Htusan,听她们讲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有关“解救渔奴”的故事。

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奴役”无疑是个遥远又陌生的词,但在东南亚捕捞业,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1)

正在渔船上工作的劳工。(AP Photo/Dita Alangkara)

2013年,美联社记者、长期报道东南亚事务的Margie Mason和Robin McDowell 在做一个有关缅甸穆斯林族裔人权问题的报道时收获了一条爆料:近年来,许多渔民、劳工被强迫扣押在东南亚海域的一些渔船、海产品加工厂中工作,并且人数还在逐年上升。

她们当即决定要针对此事进行调查——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新闻。多年来,无论是本地媒体、政府机构还是人权组织,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因为听得多了,也一直没有什么实在的证据,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而这一次,她们决定,必须要做点儿不一样的。

“我们想找到一些正在被奴役的劳工,因为(其他)每个故事都是被解救/逃出来的人讲述自己之前的经历,似乎并没有真的触动公众。”她们的同事Martha Mendoza说。但这也不够:要真正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她们决定把这些劳工的命运和美国人的餐桌联系在一起。

前期的资料收集、调查就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从网上查找、收集各种文件、线索,联系有关的NGO,寻找可能的知情者……各类许可证、文件通常都是作假的,利益相关的人往往都在撒谎。走进海产市场,没有人能分辨出哪些鱼来自正规的渔业公司,哪些又来自非法的“血汗工厂”。每到一处,人们都说:“其他人也试着找过,没可能的。”

直到有一天,她们从一个致力于打击人口贩卖的NGO处得知:在印尼一个偏远的岛屿上,许多劳工被扣押在那里,生存条件非常恶劣。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2)

这就是距离印尼首都雅加达约1900英里外的小岛班吉纳(Benjina)。刚登陆时,这里看上去不过是个普通的小岛,一边是一个海产加工厂,岸边停着几艘渔船;另一边有个村庄。第一条线索来自村中的妓院:妓女们说,她们的客人主要是来自缅甸的渔民,有几十甚至上百人。

几天后,美联社记者、来自缅甸的Esther Htusan在飞机、轮船上辗转30个小时后,也来到了岛上。她们找到了工厂附近、劳工们居住、甚至是被关押的地方。Htusan的东方面孔和语言优势很快得到了同胞们的信任,人们震惊于竟然会有“外人”出现在眼前,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讲述起自己在岛上的遭遇。

这里没有路,绝大多数时候也没有电。如果你爬到一座小山的山顶,高举着手机,才能偶尔有一丁点儿手机信号。在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来自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的劳工们日复一日地工作着。打渔、搬运、对海产品进行加工……他们当中有人是被中介诱骗、有人是直接被下药后拐卖或是绑架来的。他们每天工作20-22小时,几乎全年无休,每天只有很少的食物和不干净的水,睡觉的地方小到无法躺平。只要稍有松懈或者抱怨,就会被老板拳打脚踢、或是用鞭子抽打。有人仅仅因为动作太慢就被杀死,扔到海里喂了鲨鱼。如果要求回家或是试图逃跑、有所反抗,则会被关进狭小的铁笼,连如厕也不能出来。等到下一条船出海时,他们会被直接从笼里押送到船上,这样就无处可逃了。

摄影师Dita Alangkara将这些被关在笼子里的劳工拍了下来——根据美联社的规定,记者在采访时不能隐瞒自己的身份,所以在一开始,美联社一行就直接找到了工厂老板。出乎意料的是,对方并没有加以阻拦,甚至允许他们四处查看、拍摄照片。在渔船上、港口采访、拍摄过打捞、卸货后,他们无意中发现附近有一处“监狱”,囚禁着至少8名劳工。这正是他们真正要寻找的。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3)

在班吉纳上,海产加工厂工作的劳工(AP Photo/Dita Alangkara)

趁看守在四周巡逻的间隙,Alangkara悄悄靠近拍下了照片。除此之外,他们也抓紧一切机尽可能地接近其他劳工。劳工们则利用一切机会,争相向记者们求救,甚至走在路上时,也会有人追过来将写有名字和地址的纸条塞给他们:“这是我的妈妈,求你们告诉她我还活着”。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4)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5)

2014年11月22日,牢笼里的劳工。(AP Photo/Dita Alangkara)

这些人自从被扣押在这里工作,就和家人失去了联系,有的已经长达十几、二十年。还有很多人死在了这里:有人指出一处墓地,那里埋葬着超过60名劳工,简陋的牌子上是虚假的身份信息,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名是什么。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6)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7)

墓园(AP Photo/Dita Alangkara)

对记者们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非常危险的旅程。一旦被发现他们拍摄了“监狱”的情况、向劳工们了解了平日的生活,所有素材都可能被毁掉,更严重的是,与他们交谈过的劳工必将有生命危险。她们自己也遇到过危险:一次在海上,Robin McDowell和Esther Htusan所坐的船被发现了,当地的地痞流氓继而乘坐快艇在后面追赶。幸运的是,就在她们以为马上就要被追到,盘算着如果跳下海可以游多远的时候,因为看到McDowell的外国面孔,他们竟然停止了追赶掉头走了。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8)

在班吉纳岛上,缅甸劳工Maung Soe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工作许可证:“名字是假的,签名是假的,只有我的照片是真的。” (AP Photo/APTN)

找到了正在被奴役的劳工,调查还远未结束。根据在班吉纳岛上获得的线索,平时定居在美国的Martha Mendoza将目光投向了这背后的产业链。她开始调查美国各大超市所售海产品的进货渠道,并向美国国防部、NASA等政府机构及其他一些私人公司寻求帮助,希望能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找到其他更多被奴役、扣押的劳工。

这显然是大海捞针。但她真的做到了:终于,通过一家私人公司的卫星定位,她成功定位到了一艘正在航行中、从班吉纳出发的载满了“渔奴”的渔船。经过几周的追踪观察,Margie Mason和Robin McDowell追随着这艘船来到了下一站:泰国的龙仔厝。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9)

2015年7月17日,DigitalGlobe的图像分析师Micah Farfour正在讲解他们通过卫星定位到的船只。 (AP Photo/Brennan Linsley)

一条来自东南亚海域的鱼从被打捞出水到被端上美国人的餐桌,至少要被转运/转手30次,即便是在渔船上打捞、卸货的劳工也不知道船正在开向何方。因此,追踪这些鱼是怎么“长途跋涉”到美国的,是记者们最大的挑战。

海关入境的提货单成为了她们的突破口——按照规定,外国公司的每一艘货船在入境美国时都有一张提货单,通过数据检索,记者们可以从中查出货船的起点和目的地。之后,她们联系了美国各大海产经销商,查阅了大量公开的商业记录、文件,参加海产展销会,甚至派遣美联社在美国每个州的记者去当地的超市拍下各种海产品的照片拿回来给知情人士辨认。

她们像拼拼图一样把各种线索拼接在一起,不断寻找着缺失的部分。最终,她们发现,包括沃尔玛、Kroger、Safeway等在内的美国多家大型超市,和Red Lobster、Olive Garden等知名餐厅,都是这条“血汗海鲜产业链”上的一环。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10)

虾是最受美国人欢迎的海鲜之一,每年至少要消耗130亿磅,平均每人购买4磅。这种在超市随处可见的,开袋即食的基围虾正是东南亚海域的“渔奴”剥的。(AP Photo/Ross D. Franklin)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尽管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为了确保被困劳工们的安全,记者们没有在第一时间发表这个爆炸性的新闻。她们联系了有关保障劳工权益的NGO,和印尼政府一起将困在班吉纳岛上的劳工解救了出来。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11)

劳工们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正在等待回家。(AP Photo/Dita Alangkara)

不仅是在工厂里的劳工,因为听说有人前来营救,许多逃出工厂后因为无法回家,一直躲藏在岛上的劳工也纷纷跑了出来。他们有的躲在树林中、有的躲在山上,足有300多人。前来的政府官员问:“有谁愿意回家?”在场的所有劳工都举起了手。当时那令人震撼又动容的一幕至今让Htusan难以忘怀。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12)

(AP Photo/Dita Alangkara)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各方面信息,记者们采访了数百位劳工。她们还制作了问卷,翻译成3种语言发放给各国的劳工。由此,她们得知了敏特(Myint Naing)的故事——18岁那年,敏特的父亲外出打渔遭遇不测,为养活母亲和几个弟弟妹妹,在一位泰国老板预支了300美元的工资后,他踏上了远赴泰国的行程。却没想到,这一去就是22年。22年里,他受尽了虐待和折磨,几度试图逃跑却都失败了。

2015年5月16日,已经40岁的敏特终于回到了祖国,见到了已经白发苍苍的母亲。他带回了费尽半生心血积攒的1.5万印度尼西亚币——相当于1000缅币,也就是1美元。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13)

在22年的杳无音讯之后,敏特终于回到了家乡,和母亲团聚。AP Photo/Gemunu Amarasinghe)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14)

这个调查时间长达一年半的“渔奴”系列报道发表后,共有超过2000名劳工被解救出来。

2016年2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新的法案:禁止进口由儿童和奴工生产的商品。这一法案填补了1930年关税法案中“消费需求”的漏洞,支持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行政长官严格执法。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15)

(AP Photo / Carolyn Kaster)

美联社高级副总裁兼执行编辑Kathleen Carroll在写给普利策评委组的推荐信中说:“凭借着勇气、正义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支记者队伍动摇了这个每年70亿美元资金流量的泰国海鲜产业,牵动了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美联社总裁兼CEO Gary Pruitt说:“该系列报道是美联社有史以来最杰出的作品……揭开黑幕,带来改变,也许就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记录在印尼的日常(从印尼小岛到沃尔玛)(16)

从左至右:Martha Mendoza, Robin McDowell, Esther Htusan and Margie Mason. (AP Photo/Richard Drew)

(本文素材来源于Martha Mendoza和Esther Htusan在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的发言,以及部分过往新闻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