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黄河三角洲 年轻但不可小觑的黄河三角洲

年轻但不可小觑的黄河三角洲

真实的黄河三角洲 年轻但不可小觑的黄河三角洲(1)

这里,平畴沃野,水波荡漾,“红毯”烂漫,益鸟争鸣。美丽的景象,令人神往,这就是黄河三角洲湿地。

唐代诗人李白曾在《将进酒》中写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诗中“奔流到海”的目的地如今是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它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黄河千年的流淌与沉淀,在它的入海口成就了中国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

真实的黄河三角洲 年轻但不可小觑的黄河三角洲(2)

资料图片

那么,黄河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呢?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不断冲积、淤积和海岸水动力共同作用形成的退海地,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和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河口湿地。

简单来说,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形成的。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穿越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一路跋涉,最终在山东东营汇入渤海,造就了这片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黄河三角洲属于扇状三角洲,是泥沙在渤海凹陷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它以垦利县宁海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呈扇状三角形,平均海拔低于15米,面积约5400平方千米,大约有70多万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真实的黄河三角洲 年轻但不可小觑的黄河三角洲(3)

绵延不绝的翅碱蓬把广袤的滩涂染成红色。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行走在黄河三角洲上的自然保护区内,能看到珍禽益鸟在嬉水争鸣。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节,数百万鸟类在这里捕食、栖息、越冬、繁殖,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中重要的中转站。到了深秋时节,你还能看到一簇簇深红的植物在秋风中摇曳,洋溢着迷人而浪漫的秋日风情,这就是“红地毯”,是由一簇簇高约20厘米,学名翅碱蓬的植物组成。这种植物可以将盐碱土壤中的盐分吸收到体内,并将盐分积累到叶、茎和根部,从而将枝叶形成深红的颜色。

同时,黄河三角洲还是我国重要的油田开发区、制盐基地和海水养殖区。滨海湿地资源丰富,生态服务价值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河三角洲湿地还是天然蓄水库,在抵御洪涝灾害、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河流污染、维系生物多样性和净化区域环境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真实的黄河三角洲 年轻但不可小觑的黄河三角洲(4)

资料图片

2021年10月,考察黄河入海口时就指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加强下游河道和滩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

因此,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这个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发挥它在生态建设中的独特优势。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责编丨罗景月

文案丨王瑜(见习)

美术设计丨杨桦 赵墨

校对丨陈帅

参考资料丨《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黄河三角洲——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法律对策》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影视制播中心 )出品

(收听更多《大河脉搏》文章,请关注“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从菜单栏—主题栏目—大河脉搏获取更多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