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的红白喜事(乡间红白喜事白事儿)

早年间乡村死人还是土葬的时候,村里人还没有外出打工的,一家人都住在一起,老人快不行了的时候都是在家里不去医院的,因为一般老人的心愿都是死在自己家里,一到这个时候,村里就有有经验的人来帮忙,帮着房东处理事儿的人大家都叫他“张罗人”,“张罗人”经常经历这种事儿一看老人脸色就知道,马上就告诉房东:“快不行了,最多两天,快准备吧”,然后就替房东安排两个有经验的人轮班儿在老人身边儿守着,把老人的装殓衣服放在旁边儿,一个劲儿的叮嘱:“勤瞧着儿点儿,一断气儿就赶紧给穿衣服”,因为死去去后过段时间身体就僵了,胳膊腿不能打弯儿,衣服就穿不上了,老人的装裹衣服好几层呢,要抓紧时间穿好,为什么不能提前穿呢?是因为人断气儿的时候也可能屎尿会下来,提前穿会弄一兜屎尿,停灵的时候味儿了,当儿女的心里也不舒服,所以要人断气儿才给穿衣裳到了这个时候房东就打发人把家里的兄弟姐妹的近亲们都叫来:“人快不行了,都过去看一眼吧”,随后就和相关人员打招呼让他们过来帮忙,因为事儿还挺多的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南方农村的红白喜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南方农村的红白喜事(乡间红白喜事白事儿)

南方农村的红白喜事

早年间乡村死人还是土葬的时候,村里人还没有外出打工的,一家人都住在一起,老人快不行了的时候都是在家里不去医院的,因为一般老人的心愿都是死在自己家里,一到这个时候,村里就有有经验的人来帮忙,帮着房东处理事儿的人大家都叫他“张罗人”,“张罗人”经常经历这种事儿一看老人脸色就知道,马上就告诉房东:“快不行了,最多两天,快准备吧!”,然后就替房东安排两个有经验的人轮班儿在老人身边儿守着,把老人的装殓衣服放在旁边儿,一个劲儿的叮嘱:“勤瞧着儿点儿,一断气儿就赶紧给穿衣服”,因为死去去后过段时间身体就僵了,胳膊腿不能打弯儿,衣服就穿不上了,老人的装裹衣服好几层呢,要抓紧时间穿好,为什么不能提前穿呢?是因为人断气儿的时候也可能屎尿会下来,提前穿会弄一兜屎尿,停灵的时候味儿了,当儿女的心里也不舒服,所以要人断气儿才给穿衣裳。到了这个时候房东就打发人把家里的兄弟姐妹的近亲们都叫来:“人快不行了,都过去看一眼吧”,随后就和相关人员打招呼让他们过来帮忙,因为事儿还挺多的呢。

不出所料,第二天老人没了,老人衣服都穿好了,在堂屋搭了一块床板,老人停在上面,老人脸上盖块白手绢儿,来吊丧的人一般都要揭开看一眼的。男主人头上戴个白布做的帽子,人称“孝帽子”,腰间系条白带子,讲究的家庭会穿件白孝袍。女主人头上戴着一巴掌宽的白箍儿,身穿白布衫,脚上的鞋也绷上白布,亲戚朋友来了,要接一下,让到灵前。灵前有个供桌,桌上摆着几盘水果儿点心肉和肠儿之类的供品,还有一杯酒,有只碗装上米插着香,碗两边儿点着两根蜡烛,桌前面还放着一个瓦盆儿,瓦盆儿底下垫块砖,瓦盆里有烧过纸钱的灰烬。

吊唁的人来到灵前关系远点儿的鞠躬,血亲们都在拜垫上磕头,行礼完毕要上注香,人死变鬼了,上香是“神三鬼四”,拿起四根香把底部掐下去一两公分,意思人不能享满福,点上香后女人们就会再在瓦盆儿里烧几张纸钱,哭上几声,女主人要跪在边儿上陪着烧纸陪着哭,然后有人还要来劝几句“得啦!哭几声就行啦,人也哭不回来了,您再别哭坏了身子”,然后搀起来。男人吊唁基本上都不哭,上完香就张罗一下,“我给老爷子烧几张纸”,边儿陪着的女主人就赶紧放瓦盆儿里几张点燃,嘴里还要念叨上几句“谁谁给您送钱来了”,这个时候男主人就会把客人引到老人身边儿,撩开白手绢儿让来人看看,来人叫两声,基本都会说“老爷子面模儿没变”,安慰东家几句,随后找地方喝水了。

人来人往的房间都不够用了,这时候院子里也搭上了席棚和灵棚,棺材就摆在灵棚里,帮忙的人在院子里垒了几个灶,有做饭,有烧水的,有炖肉的,这都是柴灶,还要搭个长条的的烧煤的灶,上面有一个灶台八个火眼儿,做好的炖菜放在铁锅里靠在火眼边儿,灶台炒菜用。菜已经买来了,妇女们在收拾,有人帮着借来了桌椅板凳放在席棚里,借来锅碗瓢盆儿让妇女们统一洗一遍,一切都按部就班推进着。“张罗人”对这一切都熟悉,把街坊四邻来帮忙的人都安排好,各司一职。席棚的一角放了一张账桌儿,一般都是村里会计帮忙记账,张三李四谁拿多少钱什么东西一一写清。

办丧事儿大家肯定要随礼,一般谁家都有过事儿,谁的家里都有几本账,谁家有事儿了就把账拿出来查查自己家有事儿的时候对方怎么随的礼,这回要照样还回去。一般丧事儿随礼除了礼金,那个时候还送点心匣子和一卷白纸,会有一群妇女们拿剪子把白纸铰成纸钱儿。比较亲的人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实在亲戚”比如姑爷啊外甥之类的还要买块黑布,灵棚前专门拴根绳子把黑布写上名字挂在那里,这叫“挂幛子”,当比较亲的人都来了看过之后,老人就要移到棺材里了,这就是入殓。

入殓的时候,老人的大儿子要端碗清水,拿个棉花团擦老人的眼睛和耳朵,口中念叨着耳聪目明一类的,意思是老人上路了,路上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媳妇儿这时候要往手里塞点儿铜钱元宝用手绢儿包个包儿路上打点儿小鬼儿用,有的还塞根小木棍儿路上打狗用,等等讲究都弄好,儿子抬老人的头,一群人拽着老人身下的褥子,将老人移到棺材里,盖盖儿的时候儿女们又哭成一团,别人劝开,一个木匠拿把斧头几颗十五公分的大钉子把棺材盖钉上,一边儿往里砸钉子还一边儿喊老人躲开钉子。装殓好了,一张八仙桌放在棺材前当供桌儿,供品摆上,香、烛照旧,灵前的瓦盆也搬了过来,那块砖还垫在底下,这块砖是出殡摔盆儿时防止摔不碎垫着用的。一般人家停灵三天,也有看黄道吉日的,但是人这么多基本都选择第二天就出殡,因为人这么多人吃马喂的受不了,而且来的人家里也有事儿,耽误不起。当然也有无奈的时候,比如有个闺女儿子在外地,那就只好等回来见最后一面儿了。夜里就要有几个人守灵了,香不能断,供品也别让猫狗给吃了。

第二天要起灵前,家里的女眷们排队依次把供桌上的供品主要是肉类的往一个罐子里捡,一人一筷子,都捡完了大儿媳妇给捡满填实,这时候提前就烙好了一张发面儿饼,也叫财饼,儿子孙子们都过来咬一口装自己兜里,没咬完最后大儿子转圈儿咬,把饼咬成罐子口大小,盖在罐子口上,拿块白布整个儿把罐口蒙上,系好,拿根筷子用白纸糊上,顶上安个棉球儿,筷子上再粘上纸花儿,插在罐子的正中,直直的立着。我小时候吃米饭停一下的时候把筷子立插在米饭上的时候大人会数落一顿,原因就是从这里来的。这个罐子要大儿媳妇儿抱着送到坟地的,这个罐子叫财罐儿也有叫金银罐儿的。罐子装好了,一般会移灵到街上,街上摆好,再在瓦盆儿里烧几张纸钱,不能多烧,烧多了烫手,一会儿的时候儿子要拿起来摔碎的。

两根六米左右长的杠子在棺材两侧,拿绳子把棺材兜好,杠子的每一头再拴上一根两米多的木棍儿,两个人一个人抬一头,八个小伙子把架式摆好,这个时候大儿子在棺材前跪下,男性子孙后代依次跪在后面,有个敲帮子的叫杠头,他会敲着帮子点儿协调大家步伐,他招呼一下,大儿子就举起烧纸的瓦盆儿,一边儿喊着爸爸一边儿用力把瓦盆摔在砖头上,盆里的纸灰洒了一身,瓦盆稀碎,听到瓦盆碎了的声音大家就一起哭喊老人,有两个人搀扶大儿子起身,男人们一人举着一个纸幡儿就往坟地走,后面棺材也被八个人抬了起来,站在棺材后面的妇女们就跟着,路远的话会有大车拉着去,这因为以前的妇女是小脚儿,走不太远,这个风俗是这么传下来的。

到了坟地,有人提前把坑挖好,挖坑时的第一锹土单放一处,棺材用绳子缓缓放到坑底,大儿子再上去看看,把媳妇抱来的罐子放在棺材前台儿上,儿媳妇放下罐儿就用衣襟儿兜一些土回去了,就是挖坑时的第一锹土兜回家一部分。棺材放好,再往坟坑里扔些铜钱钢蹦儿的,再放几个苹果,随后家里人就抓第一锹土往棺材上撒,边儿上就开始烧纸钱,男人们就开始填土,除了大儿子举的幡儿其余的都烧掉,纸烧完了女眷们就往回走了,男人们把坟头堆好,把大儿子举来的幡儿插在坟头儿上,陆续也就回了。有些人直接回家了,有的人回到事主家,回事主家的时候,门口有个人摆张桌子,桌上摆着点心,桌前还放着一盆水,水里有把菜刀,每个人到前面都把刀翻一下,然后吃块儿点心,才能进院儿。

事儿到现在基本就算完事儿了,主人休息一下,让厨子备饭,然后帮忙没回来的人主人再去请一下,一起吃个饭,答谢一下大家这几天辛苦帮忙。葬礼期间一般都是吃面条儿,所以老百姓互相开玩笑的时候都会说:“什么时候吃你的面条儿啊”,一般都会回答:“支着牙等着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