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冲泡前出现颗粒怎么回事(奶粉冲泡后挂壁)

在奶粉喂养过程中,爸妈们随时都可能遇到新的难点,比如冲调时遇到泡沫多、挂壁、难溶解、沉淀、浮油、分层等,那么,这些现象到底是否正常呢?

新手父母不要着急,今天就为大家解开此类谜团。

奶粉冲泡前出现颗粒怎么回事(奶粉冲泡后挂壁)(1)

01奶粉冲泡后挂壁

挂壁现象是指奶粉冲调之后奶瓶壁上有一层粉质小颗粒,这种小颗粒就是奶粉里面的成分未完全溶解于水造成的。因为奶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酸钙等难溶或微溶的营养物质,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未添加助溶剂成分,所以会产生挂壁现象。

奶瓶的清洁度和材质也会影响挂壁的程度,如果奶瓶内壁不完全清洁或不够光滑,更易导致挂壁情况的发生。

此外,冲调方法也十分重要,水温过高有可能会引起奶粉蛋白质变性而导致挂壁或沉淀的现象;水温过低会导致溶解度差,未溶解物质过多,挂壁现象更明显。

轻微挂壁属于正常现象,不会对产品营养和质量产生任何影响,可放心食用。

奶粉冲泡前出现颗粒怎么回事(奶粉冲泡后挂壁)(2)

02奶粉冲泡后有泡沫

奶粉基本都是采取新鲜液态奶、湿混加工而成来保证奶粉新鲜度,所以奶粉冲调一般都会产生气泡,只是多少的差别。这些气泡的产生都是物理现象,与奶粉品质没有特殊的关联。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影响气泡多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配方奶粉中的主要优质蛋白就是乳清蛋白,但其特性之一就是蛋白分子表面活性相对其他成分的高,溶解时会增大溶液表面张力,冲调时空气进入水中,就很容易形成气泡。而奶粉中乳清蛋白的含量、结构、配方及工艺都会影响泡沫产生的多少。

▲部分脂肪具有消泡的作用,配方奶粉中的脂肪种类及含量与泡沫多少有关,脱脂奶粉比全脂奶粉的泡泡可能更多。

▲外部原因,当用力搅拌奶液或摇晃奶瓶时,更多的空气进入液体中,泡泡也就越多。所以冲调手法应该轻柔些,不要来回摇晃奶瓶,最好沿一个方向晃动,溶解度好的奶粉可用双手来回揉搓奶瓶。

同时,奶粉冲调所产生的泡沫也与水的温度,容器的质地,形状,光洁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也会有形成的泡沫不尽相同的现象发生。

奶粉冲泡前出现颗粒怎么回事(奶粉冲泡后挂壁)(3)

03奶粉冲泡后有奶块

奶粉冲调后有结块是因为溶解不完全,可能是由于水温或冲调手法不当引起的,与奶源和生产工艺也有一定的关系,与奶粉的品质没有直接关联。

因为奶粉中含有部分微溶和难溶的营养物质,厂商们已采取一些方法来提高溶解性,比如添加磷脂或改进生产技术,但是也无法完全保证每一批次奶粉都有完美的溶解性。

在遇到奶粉溶解性较差,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冲调时有奶块沉淀时,用勺子、筷子或者搅拌棒来助溶就可以了。

奶粉冲泡前出现颗粒怎么回事(奶粉冲泡后挂壁)(4)

04奶粉冲泡后有小颗粒

一款配方奶粉通常由几十种原料配制生产而成,其中不乏一些溶解性差的原料,比如碳酸钙。这些原料不溶或难溶于水,冲调时会悬浮在奶液中或者沉淀在奶瓶底部,但是进入人体后,会被人体充分消化吸收。

所以有小颗粒沉淀或挂壁是正常现象,只要奶液的其他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则不影响奶粉的品质。

奶粉冲泡前出现颗粒怎么回事(奶粉冲泡后挂壁)(5)

05奶粉冲泡后奶液有分层

奶粉的冲调过程首先是奶粉颗粒充分润湿,随后是可溶性成分溶解,胶体颗粒(脂肪球和酪蛋白胶束)分散在溶液中,形成均一、可供婴幼儿直接食用的“奶液”。

准确来说,这个“奶液”并不是真正的溶液,而是由真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等组成的一种混合液体。冲调后形成的奶液一般比较稳定,但是如果静置时间太长,稳定性下降,就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另外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果冲调水温过低,奶粉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降低,导致奶粉不能充分溶解在水中,也可能出现分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也会影响奶粉的冲调性和溶解性。在奶粉复原过程中,乳清蛋白经过高强度的热处理后,变性的乳清蛋白仍可以重新分散到水中形成稳定的悬浮乳液。

但是在复原过程中,酪蛋白一旦吸收了磷酸三钙造成变性,凝聚后就不会形成稳定的悬浮乳液,而是生成不溶物。如果奶粉中的不溶物下沉,堆积在容器底部,就会出现分层。

奶粉冲泡前出现颗粒怎么回事(奶粉冲泡后挂壁)(6)

06奶粉冲泡后有黑色沉淀物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在干粉中就可以见到这些颜色的颗粒。这是奶粉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常出现的乳糖焦化现象。

这种颗粒是在喷雾干燥塔中受高温影响变性而生,奶粉粒密度变小且溶解性下降,冲调时有的便会漂浮于液面。不过这种情况在工艺上会有严格把控,你在液面上看到的稀稀拉拉的几粒算是正常现象。

国家标准要求≤12mg/kg,只要产品杂质度达到≤6mg/kg,就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也不是质量问题,可以放心使用。

奶粉冲泡前出现颗粒怎么回事(奶粉冲泡后挂壁)(7)

07奶粉冲泡后一层油脂

你可能有时会看见奶液上漂浮着一些黄色或乳白色的油晕,别担心,这并不是奶粉被污染了,这种现象与奶粉的脂类成分及生产工艺有关。

因为配方奶粉的部分高级脂肪酸是不溶于水的,如DHA、AA、亚油酸、α-亚麻酸等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OPO等。这些脂肪酸在奶粉冲调后,由于不溶于水可能漂浮于奶液上。

有的全脂乳粉可能会呈现出一些黄色的油状物,这是因为全脂奶粉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

奶粉冲泡前出现颗粒怎么回事(奶粉冲泡后挂壁)(8)

08奶粉好溶解添加助溶剂?

我们先了解一下是什么影响了奶粉的溶解度?

▲奶粉冲调水温

我们平时喝速溶咖啡,冲泡豆浆粉,会因为过快加入热水导致粉质结块,不易溶解。同样,奶粉的冲调方式也直接影响奶粉的溶解度。

水温过高,会让奶粉中的脂肪析出,吸附其他的奶粉颗粒,形成“疙瘩”样奶粉团,静止后的奶粉团浮于水面,使奶粉不易溶解;

水温过低,奶粉的溶解度下降,且奶粉是胶性混悬液,外层的奶液形成一个张力膜,也会出现“疙瘩”样的奶粉团,使奶粉无法完全溶解。

奶粉冲泡前出现颗粒怎么回事(奶粉冲泡后挂壁)(9)

▲奶粉分子颗粒大小和密度

奶粉颗粒的大小和密度也是影响奶粉速溶性的重要因素,大而蓬松的奶粉颗粒,遇水后容易与水充分接触,快速溶解;奶粉颗粒太小则不好溶解,容易结成奶粉团。

▲奶粉是否包含有助于奶粉溶解的营养成分

麦芽糊精是一种把淀粉部分水解得到的物质,其原料主要是玉米,大米或精制淀粉类等,可以为宝宝提供能量,加在奶粉等乳制品中,能够使产品甜度降低,速溶,不易结块。

卵磷脂,也是一种营养物质,人体的肝脏可以分泌卵磷脂,但婴幼儿宝宝的肝脏尚未发育完全,为了保持宝宝的活力需要通过膳食适量摄入卵磷脂,所以不少配方奶粉中也会加入这种营养物质。

奶粉中增加这两种营养成分,都可以让奶粉的冲调更方便,更易于溶解开,不易结块,并且没有坏处。

奶粉冲泡前出现颗粒怎么回事(奶粉冲泡后挂壁)(10)

▲奶粉中是否添加了含量较高的活性物质

为保证奶粉中有足量的活性物质,不少奶粉品牌会采用干法混合的工艺将酪蛋白磷酸肽(CPP)、α-乳清蛋白、活性益生菌、优质DHA等活性物质添加到奶粉里,这些活性物质也会引起奶粉溶解慢,瓶壁瓶底有白点的正常现象。

▲速溶剂的添加

速溶剂是能够加速将固体或液体、胶体溶解于液体(包括水)的药物剂,就跟酶的作用差不多,但添加速溶剂过量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为它是是化学物品。

但它大大提高其完全溶解速度,使用比较方便,成本又低廉,不过现在国家都是禁止添加的。

综上所述:根据“奶粉溶解的快不快”来判断一款奶粉的好坏是片面的。

影响奶粉溶解性的因素多种多样,妈妈们不必因奶粉溶解性问题对奶粉质量产生担忧,溶解性只是奶粉品质的一个方面而已。

奶粉冲泡前出现颗粒怎么回事(奶粉冲泡后挂壁)(11)

09冲泡气泡越少奶粉越好?

奶粉冲调一般都会产生气泡,只是多少的差别,。气泡的产生是物理现象,与奶粉的品质没有太大联系。

影响气泡多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冲调

奶粉冲调所产生的泡沫多少,与水的温度、容器的质地、形状、光洁程度、摇晃的力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当用力摇晃奶瓶时,更多的空气进入液体中,泡泡也就越多。

所以冲调手法应该轻柔些,不要用力地来回、上下摇晃奶瓶,这些都是错误的方式。最好手腕用力沿一个方向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轻轻摇晃,或者双手来回揉搓奶瓶。

奶粉冲泡前出现颗粒怎么回事(奶粉冲泡后挂壁)(12)

▲蛋白质、脂肪

乳清蛋白的特性之一就是蛋白分子表面活性相对其他成分的高,溶解时会增大溶液表面张力,冲调时空气进入水中,就很容易形成气泡。部分脂肪具有消泡的作用,配方奶粉中的脂肪种类及含量与泡沫多少有关。

所以,奶粉中乳清蛋白的含量、脂肪、配方及工艺都会影响泡沫产生的多少。

其实对于给宝宝冲泡奶粉,也是一门技术活,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可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式给宝宝冲调,这样才可以在排除奶粉质量的前提下,让宝宝喝的更健康,吸收的营养更充足。

最后祝愿每个宝宝都能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