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行善积德终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明代嘉善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有一个叫袁黄的人,在童年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也是个苦命的孩子,他的老母亲就让他放弃应试的学业而去学医,这样就可以学得一技之长既维持生计,又可以救助他人,也是为了了却他父亲的心愿。

袁了凡行善积德终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1)

日子就这样平淡的过着,直到他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长须飘飘,仪表堂堂,好像神仙一般的老人,这袁黄也是一位重结交的人,他对这老人非常尊敬并且以礼相待。老人就对他说,我一看你就是个做官的人啊,明年就能考中秀才,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呢?他向老人说明了缘故,并试探老人是不是在吹牛,就问了老人的姓名和住址。原来老人姓孔,是云南人,自认得到了《黄极经世书》的真传,老人说我看我们挺有缘的,我就把这本书的精髓传授给你吧,并且还给他算了一卦,说他县考时能考中第十四名,府考时为七十一名,提学考时为第九名。于是他就把这老人带回了家并告诉了他老母亲,他母亲就说,好好招待这个老人家,咋们看看他说的到底对不对,是不是个骗子,于是他就按照这个老人的话去读书了。结果第二年考试,三个名次都跟老人算得符合,他觉得挺神奇的,就又让老人给他算一算他这一辈子的运数,老人也真的给他算出来了,说他哪一年考第几名,哪一年就被选入京师国子监读书,哪年就能成为四川的一个县官,在职三年半就该辞官还乡了。还说他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几时几刻就寿终正寝了,但可惜他这一辈子没有后代子嗣。他一听这些当时还半信半疑,觉得这老头到底是吹牛还是真的并把这些全部牢牢记住以便后看验证。

袁了凡行善积德终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2)

从此以后,但凡遇到考试,果不其然都和老头算得一模一样。这使他相信了老头真的太厉害了,也知道了他这一辈子的命运,于是他便无欲无求了,这都知道以后的结果了还奋斗个锤子,也没心思读书写文章了,每天就啥也不干,只静静的坐着就是是现在人说的混吃等死。

有一天他闲来无事,就跑到栖霞山玩去了,他看到栖霞山有个寺里一禅师在一间婵房里打坐,反正他也无所事事,就和这禅师相对而坐,一共三天三夜都没有合眼。

这禅师就说,普通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们仅仅被妄念纠缠罢了,你静坐三日,却不见你动一分妄念,这是为什么呀。他就说他已被孔老头子算定了命运,荣辱生死都已经知道了,即便是妄想,也没有什么可妄想的了。这禅师听到就笑着说,我把你当豪杰对待,原来只不过就是个凡夫俗子啊。

他觉得挺疑惑的,就问禅师为什么这样说,禅师就对他说,人不可能没有妄想之心,最终被天地所束缚,怎么能没有定数呢,但只有普通人才有定数,最善的人,定数是无法束缚他的,最坏的人,定数也无法束缚于他,也就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二十年来都被老头子算定了,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动,就只有等死了,难道不是凡夫俗子吗。

他又问到,既然这样,那么运数是可以逃脱的吗。

禅师就说了,命数是自己创造的,福分是自己求得的。

他进而追问,难道说去追求就能得到,这是说要内求于我自己,道德和仁义可以通过自己的内心求得,功名和富贵怎么能内求呢。

禅师就说了,你没听过六祖惠能曾说,一切福田,不离内心,从心找寻,无所不通。如果不反省自己,而徒劳地向外求取,那么即便求取有方,所得的也是命中注定的而已。

禅师进而有说到,孔先生算卦你不能考取功名,不能生育后代,这虽是上天的意愿,但还是可以规避的。你如今要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竭力做好事,多积累阴德,这就是自己所创造的福分,怎么能不得享受呢。

袁了凡行善积德终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3)

于是袁黄就相信了禅师的话,并把以往所有的罪过,在佛前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又写了一篇文章,先祈求登科及第,又发誓做三千善事。禅师拿出功过格给他看,让他把今后做的事每天记在上面,做好事就增加记数,做恶事就抵消前面的记数,并教他念诵《准提咒》,以期待它的应验。

从此以后,他整日言行谨慎,就觉得与以往大不相同。从前只是放任自流,现在自然有谨慎小心,警惕戒惧的样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他常常害怕得罪了天地鬼神,遇到憎恨他,诋毁他的人,他自然能够平静地宽容接受。

到了第二年,袁黄参加了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孔老头推算他能考第三名,他却忽然考了第一名。自此以后他在也不相信孔老头的话了。

从此以后,他的命运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便开启了他开挂得人生,著作了很多有名的佳作,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袁了凡,其中有一本经典著作就是《了凡四训》,直到七十四岁他才寿终正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