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你学国画 教姐姐学国画九

前几节都是纯理论的内容,今天在正式动笔之前,重点介绍一下初学中国画的工具书,芥子园画谱。

先回答一个问题,好多人说喜欢花鸟,问能不能先从花鸟入手,学习中国画?

传统的中国画一定不能从花鸟开始,而要从山水开始。古代花鸟画家吴昌硕,齐白石,八大山人,徐渭,他们的笔下花鸟,画的是意趣,比如齐白石的画很自在,很舒服,吴昌硕的画力透纸背。

国画很难入门,刚开始拿起笔,手是抖的,墨无法控制,生宣上一画一个黑疙瘩,初学者不可能掌握很多技法,也不可能上升到笔墨意趣。画山水先画树,石,有机拼凑,成为一幅山水的小画。通过掌握各种技法,通过与工具磨合,练习用笔,构图,把笔用活,熟能生巧,把小树,小石头放大后就是花鸟画。因此说,能画山水就能画花鸟。

要想笔下有意趣,就要老老实实练习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看似很慢,不要着急,学习到核心技法,能把猫画像,就能把狗画像,能把山水画画好,也能画好花鸟画。

学习中国画,我们初期要从芥子园画谱开始。芥子园中说道“画山水必先画树,树必先干,干立加点则成茂林,增枝则为枯树”。从提笔开始,未来2~3年难点都在树上,树好就好,要先把树突破掉。

老师教你学国画 教姐姐学国画九(1)

学习画树大致分以下4个步骤:

1、画小树枝。枯树加小树枝,学国画前几年最难的就是小树枝,会碰很多钉子,只有通过练习和掌握方法才能克服。

2、画树叶。树叶的画法会涉及到国画的分布规律,也是提高很快的过程。

3、画不同的树。至少要掌握3~4种树的画法,这是画山水画必备的技能。

4、画树林。各种树的组合,也就是树林的画法,相比之下,很快会有突破,而小树枝很难,要在宋画中去突破。

下面介绍芥子园画谱,以及用法。

画过芥子园的人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但能画出来的人非常少,芥子园就像是临颜真卿一样,如果没有人讲清楚用笔和用墨,不把技法拆开放大,一辈子都不知道,怎么能写出来。所以没有把技法破译掉,学习芥子园反而会学出一身的毛病来。

芥子园是清代一部著名画谱,是几百年来神仙级的教科书。从古到今,能学画的人家里顶级殷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代没有印刷品,学画首先能看到画,家里会有藏画,这说明古代字画的门槛是非常高的。

非富即贵,对古人来说是学画门槛的第一步,古人把学画的叫做有钱,有闲,关键是有眼,要有眼光,而不是普通人。笔墨领域,都是眼光很高,见识很广的一批人。比如沈周、倪云林、黄公望、八大、石涛,能想到顶级的画家,一定不是穷困潦倒,但一定是才华横溢。能成就一个画家,要天时地利人和,非常肥厚的土地才能开出一只娇艳的花朵,成就一个画家非常不容易。

老师教你学国画 教姐姐学国画九(2)

当你了解了这些背景,你才会知道芥子园的段位为什么这么高,因为古人想学画,没有教科书,没有流传出来的资料,没有公认的教材。

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笠翁金陵别墅的名字,他的女婿沈心友家中原存的李长蘅画的课徒山水画稿43页。沈心友请山水名家王安节整理和增编,三年的时间增编到133页,把山水画各种技法条分缕析地介绍出来,并附临摹古人的各式山水40幅,为初学做楷范,在康熙18年套版精刻成书,用芥子园的名义出版,这就是芥子园画传第一集。

怎么把课稿变成书?是刻板印刷。讲到这里你心里应该有个解了。板刻好,刷油墨,把纸放上去,这种印刷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墨色的变化,也没有笔法。

老师教你学国画 教姐姐学国画九(3)

几百年来,芥子园就像个经典法贴,古人说要“先求平正,再追险绝,复归平正”。芥子园第一很平正,第二芥子园很基础,把成品画拆成细节,方便一点点上手。

任何一个经典法贴都有利弊,芥子园的弊端是很多人的树和实际画册不像,比如郭熙的树和他的画稿一点不像。原因有二,第一印刷造成与原版有出入,有偏差,第二刻板工匠是对着当地画家的画稿去刻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芥子园已经过了二手了。

老师教你学国画 教姐姐学国画九(4)

以上就是芥子园优点和缺点,芥子园没有墨色,没有难度递增的逻辑,但可以做构图参考,对于初学者来讲仍然能有很大帮助,特别是书中的文字,讲到了很多技法,可以达到边学边练的目的。与古人相比,学画的门槛降低了,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画谱学习,有博物馆欣赏,还有网上很多原作,当下对于学画者,应该是最好的年代。

老师教你学国画 教姐姐学国画九(5)

下节课我们再讲笔和墨。

我是70后的妹妹,教姐姐学国画,是对姐姐最好的爱。如果你想有个爱好,那么就要早学习早培养。如果你有需要或者你的孩子们有需要,点击关注分享,一起体验这份高级的快乐,有事留言就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