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原著内容(天道原著浅评欢迎批评)

天道原著内容(天道原著浅评欢迎批评)(1)

《天道》是一部2008年播出的电视剧,原著是豆豆的经典作品《遥远的救世主》,但因其涉及敏感话题的原因,一直未能在卫视正常播放,在网络上倒是可以正常观看,只是略有删减,少了一些原著的味道。其实未删减的版本相对原著小说来说,也略有改动,但也是一部很值得认真欣赏的良心剧。如果可以,还是读一读原著的好。

故事的大概讲的是商界鬼才丁元英与刑警芮小丹的不期而遇,由陌生人成为了知己。而后丁元英给这个知己在王庙村谱写了一个商业神话,但就在神话即将变为现实时,芮小丹却遭遇意外,选择自杀离去。整个故事涉及到了社会文化与佛理的交融,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矛盾,人性在面对危险的逃避与贪婪。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细细臻品的著作。

这部作品到底在表达什么?我的理解是核心只表达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告诉我们谁主天道?谁是上帝?谁是如来?三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答案只有一个:自己。自己是自己的神,自己是自己的上帝,自己做自己的主。换一个通俗的说法: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里面的“天”并没有具体指向,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心依赖的对象。当然,这句话里面的两个“我”所表达的意思并不在一个层面上。这也是我对书中丁元英给芮小丹讲的一句鬼话的理解,“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你知道你,你就是不是你。”上面的两个“我”和下面的两个“你”是相互对应的。这个理解起来有些绕,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品,强弱文化的对比和体现,两个角度层面不一样,但表达的目的都一样。

丁元英在和芮小丹一次吃饭中提到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什么是强势文化?从人的角度看就是内心无依赖性,自己掌握实物规律,靠规律行事。什么弱势文化?内心有依赖,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个别人没有具体指向,是一种依赖的对象。在丁元英推动格律诗发展的过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都有不同的人物体现。肖亚文和欧阳是一种强势文化的体现,而冯世杰、叶晓明和刘冰则是弱势文化的一种体现。强势文化相对弱势文化而言,并不是拳头硬、声音大,强势文化之所以强,是因为对客观事物背后规则理解更深,更能窥探出背后的逻辑规律,从而能更快更高效的得到事物发展的结果,所以才强。两种文化所表现出的结果就是强者和弱者的体现。强并不在果,而是强在对因的把控。这也是丁元英能在极短时间内能逼迫国内音响巨头乐圣不得不与格律诗合作的原因。丁元英之所以能快速且无差错的在王庙村谱写出来这个神话,就是对商业中某些规律准确把握的极致体现,这才是所谓的道,所谓的上帝。

芮小丹和丁元英是两个完全不同背景的人,芮小丹是刑警,丁元英是一个厌倦了通过私募基金用社会文化密码肆意获取暴利的商人,并且是一个在精神上压根就不需要男女情感人,他的妻子跟他结婚不到半年就因为忍受不了他的冷漠而选择了离婚。而这样的两个人却成为了恋人,成为了知己。这是一种在思想和心灵上的高度契合。芮小丹在知道自己可能出事前给丁元英打了一个电话,而丁元英也知道这可能是一个生与死的道别电话,芮小丹没让丁元英说话,丁元英也确实没有说一句话。 芮小丹在那样情境下的选择,以及在被炸弹断腿和毁容后的自杀,丁元英都不意外。外人对丁元英充满了不解,芮小丹的父亲更是拒绝丁元英参加芮小丹的追悼会。但我认为这却是两个人默契的一种体现,是对彼此的理解和尊重的一种表达。虽说这样的结并不喜欢,但从作品本身来说却是点睛之笔。就像丁元英在芮小丹自杀后说的一句话:“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哪”,这是两个人的坦然,更两个人的豁达。

以上是我的拙见,这本书很有深度。我也知道,我的认识很浅,还有很多地方都未曾理解。就如丁元英和方丈大师的那段对话,我至今还是未解其意。一段时间后,我会再次翻开拜读,定会有更多的心灵和思想上的收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