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舰导弹重要参数(跨介质反舰导弹)

“跨介质反舰导弹”是一种在高空以超声速巡航,并经过掠海飞行后进入水下变为类似“超空泡鱼雷”的超高速新型反舰导弹采用这种可横跨“空中”和“水下”两种不同介质的反舰导弹,可以大幅提高导弹突破敌方舰艇拦截网的成功率这种听起来很陌生、但又异常犀利的新型反舰导弹据传我国正在研制中而这种“另类”的反舰导弹所需要的动力系统和燃料,正是由我国李鹏飞团队负责研制的该团队9月发表在《固体火箭技术》上的一篇论文,向我们揭示了关于此种领先世界水平的新型反舰导弹的点滴信息,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反舰导弹重要参数?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反舰导弹重要参数(跨介质反舰导弹)

反舰导弹重要参数

“跨介质反舰导弹”是一种在高空以超声速巡航,并经过掠海飞行后进入水下变为类似“超空泡鱼雷”的超高速新型反舰导弹。采用这种可横跨“空中”和“水下”两种不同介质的反舰导弹,可以大幅提高导弹突破敌方舰艇拦截网的成功率。这种听起来很陌生、但又异常犀利的新型反舰导弹据传我国正在研制中!而这种“另类”的反舰导弹所需要的动力系统和燃料,正是由我国李鹏飞团队负责研制的。该团队9月发表在《固体火箭技术》上的一篇论文,向我们揭示了关于此种领先世界水平的新型反舰导弹的点滴信息。

鱼雷之所以能对军舰造成远比反舰导弹更大的伤害,就在于爆炸后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水将威力集中在舰体的小范围中,从而使其遭受断裂或大量破损的严重伤害。通常一枚533毫米的重型鱼雷就能瘫痪或直接击沉一艘大型军舰,但鱼雷速度慢、攻击距离短、反应不灵敏是其缺点。而常规反舰导弹在空气中打击军舰只会造成贯穿伤或不大的爆炸附加伤害,一般来说瘫痪大型军舰需要多枚反舰导弹命中关键部位或造成舰体破损大量进水才可以。但反舰导弹速度快、末端机动灵活的优点十分明显。而“跨介质反舰导弹”则因为同时具备这两种攻击模式的优点,所以其成为了下一代反舰导弹的热门候选。

“跨介质反舰导弹”理论参数和冲压发动机示意图

航母打击群将瑟瑟发抖

结合李鹏飞论文和外网消息可知,该型“跨介质反舰导弹”的外形尺寸为0.533米,弹长5.56米,这个尺寸比我军现役的鹰击-12和鹰击-18反舰导弹都要小一些。但其整个攻击弹道则堪称“变态”,首先在空中巡航阶段可以2.5倍以上声速在近万米高空飞行100-200公里;之后在接近敌方目标10-20公里前,将降低速度到2.2马赫并下降到10-15米的掠海飞行阶段;在距离目标7-10公里后进入水下10米再转为“跨介质入水”模式。虽然反舰导弹入水后速度会急剧从2.2马赫降低到每秒100米,但这也是目前世界最快“超空泡鱼雷”的极限速度了,远超任何已知军舰的最高逃逸速度;在最后距离目标3-5公里的攻击阶段,则可视敌方防御和规避模式进行水下机动,此时反舰导弹仍将保持每秒100米的水下极速前进,并可具备自水面到百米深海的大范围机动攻击。可以说,只要被这种“跨介质反舰导弹”盯上的水面军舰,几乎逃不过被击沉的命运——包括航母!

东风-21D“航母杀手”

鹰击12B岸舰反舰导弹

但我国军工科研人员却未曾在“跨介质反舰导弹”面前止步,今年9月另一篇发表在《光电与控制》上的论文,又提出了另一种“跨介质”武器,这就是“可再入跨介质无人飞行器”。这种特殊无人机是一种具备空中飞行、水面航行、水下航渡以及往复空中/水面/水下跨介质能力的新概念混合型海上无人系统。简单说就是攻击敌人军舰时,敌方如果采用防空武器攻击,无人机就进入水下变身“反舰鱼雷”继续攻击;如果敌舰发射鱼雷进行拦截,就择机出水从空中继续前进——反正就是在水下和空中来回“横跳”。最大作用就是持续消耗敌方拦截弹药、大量占用舰载火控通道和扰乱其指控操作,为我方其他打击弹药开辟安全通道和压缩敌舰预警时间。

“可再入跨介质无人飞行器”作战流程图

可以说,有了这两种新型“跨介质”反舰武器后,即便面对敌方航母打击群,我们也能先使用“可再入跨介质无人飞行器”来同时吸引和占用多艘护航军舰的火控通道,压缩航母预警圈的反应时间。之后再利用“跨介质反舰导弹”和常规反舰弹药、电子战等体系作战模式,对航母打击群发起饱和攻击。在这样的打击手段组合中,消灭一支航母打击群所需的弹药数量和我方承受的损失都要小得多!不知道刚刚再次出海想继续给我们找麻烦的“里根”号航母打击群,能否应对这两种“跨介质”武器的打击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