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

1、通州区,也称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地处北京市东南,行政区划代码110112,辖区总面积906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184万人。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

2、通州区位于长安街东延长线东端,京杭大运河北端,自古就是北京城的东大门,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建国初期归属于河北省通县专区,1958年划归北京市并改名为通州区,1960年改称通县,1997年撤县设区,2019年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人民政府机关驻地由东城区正义路2号正式搬迁至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7号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2)

3、北京环球影城主题乐园位于通州区梨园镇,是世界第五个,亚洲第三个环球影城,由美国环球影业电影公司和首旅集团共同出资建设,分为功夫熊猫盖世之地、变形金刚基地、小黄人乐园、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侏罗纪世界努布拉岛、好莱坞和未来水世界七大主题景区,除主题乐园外,整个度假区中还包括北京环球城市大道、全球首家环球度假酒店和首旅集团诺金品牌首家度假酒店。2020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处于各类游乐设备的安装调试期,计划2021年中正式开园(即将开园)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3)

4、燃灯塔,全称燃灯佛舍利塔,俗称通州塔,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唐、明、清代多次重修,塔高45米,是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共悬风铃2248枚,是国内古塔中悬挂风铃最多的一座,雕刻有佛像415尊,塔顶原生长有一株数米高的榆树(为保护古塔,现今已移植塔下),堪称奇景,塔顶的铜镜是至今国内古塔中发现的最大铜镜,此塔虽距潞河有数百米之远,其影却可垂映河中,清乾隆帝留有“郡城塔景落波尖”的诗句,“古塔凌云”为明代著名“通州八景”之一。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4)

5、北京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的通州清真寺始建于元代延祐年间,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修缮并更名为“朝真寺”,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扩建,清代康熙、乾隆、道光和同治时期又历经多次增修,1933年部分建筑曾被日寇炸毁,后再次修复。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5)

6、通州兵营旧址位于窑场村10号,兴建于1922年,最早为西北军冯玉祥部第七旅四营官兵的营地,因此也被称作“老四营”,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机要局迁至此地,此后六年一直位于此处,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全部重要号令、部署均由此地发往战场,并存档留存,1954年总参机要局迁往北京西山。第二年解放军二五二医院迁到该处,并接收治疗了不少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伤员。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6)

7、三教庙位于通州区大成街1号院,因儒教文庙(也称学宫)、佛教佑胜教寺(俗称塔庵)和道教紫清宫(俗称红孩儿庙)三座独立庙宇,近距离呈“品”字型集中布列于此处而合称三教庙,占地1.2万平方米,是国内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建筑群。其中最大的文庙建于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是北京地区第二大的文庙(北京最大的文庙是北京孔庙),三座庙宇各供其教的祖师爷,文庙祀孔子、佑胜教寺供奉释迦摩尼的老师燃灯佛、紫清宫祀老子。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7)

8、北运河,即京杭大运河的北段,海河的支流之一,古称白河、沽水和潞河,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流至通州北关与通惠河汇合后称北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香河县和天津市武清区,最终注入海河,干流自通州北关起全长148公里,其中通州段42公里。通州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京杭大运河北端起点的重要漕运码头和仓储重地,通州之名就是取运河漕运通畅周济之意。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8)

9、通惠河,由元代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第二年即完工,元世祖忽必烈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最早自昌平白浮村经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出文明门(明清时期的崇文门)后,向东经今朝阳区境内至通州张家湾入北运河,元代中后期每年最高可有二三百万石粮食经通惠河运至大都,后由于战乱和山洪的原因,上段逐渐被废弃。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9)

10、潞河中学,其前身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的“潞河男塾”,后改称“潞河书院”,1901年更名为“协和书院”,1912年再次更名为“华北协和大学”,1918年大学部迁出与汇文大学合并组建燕京大学,始称“私立潞河中学”,后又历经多次易名,1988年恢复“潞河中学”校名。潞河中学原教学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主要有卫氏楼(人民楼)、谢氏楼(红楼)、文氏楼(解放楼)、潞友楼、学生宿舍和食堂等,属于近代美国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0)

11、李贽(zhì),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生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继承和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为官期间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主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和《续焚书》等,万历三十年(公元1607年)被冤下狱后,自刎死于狱中,其墓葬地位于通州区西海子公园内。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1)

12、八里桥,原名永通桥,坐落于通惠河上,因距离通州县城8里而得名,建于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桥长50米,宽16米,是典型的直拱桥,有三个桥洞,中间主桥孔高8.5米,宽6.7米,两侧次桥孔高3.5米,是为方便运粮船出入而特意如此修建(通惠河是元明清时期北京城重要的漕运河道,而古代运粮船又多为帆船),也因此有“八里桥不落桅”之说,“长桥映月”也是著名的“通州八景”之一;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与由僧格林沁统率的三万清军在八里桥一带展开激战,最终以清军惨败收场,即著名的“八里桥之战”。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2)

13、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位于通州区焦王庄,馆名由江泽民主席亲自题写,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1991年破土动工,1998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共收集了自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乃至现代我国军队所有的地面装备,以及来自其他23个国家的刀剑枪炮等各类武器装备1万余件,主要由兵器博览中心、人民战争使馆、山地野战炮阵、仿真射击场和国防教育基地等14部分组成。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3)

14、宋庄原创艺术聚集区位于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是中国最大的原创艺术家聚集地,随着1994年“圆明园画家村”的方立均、刘炜等一批自由艺术家迁徙到宋庄,宋庄艺术区逐渐形成规模,开始被称作“画家村”,艺术区内最著名的艺术馆有宋庄美术馆、上上国际美术馆、宋庄画家村画廊等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4)

15、于家务回族乡是北京市五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也是通州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介绍北京至今还保留的风土人情(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