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深巷中窥见日光(苔痕梦影中寻找与窥见)

后人提及花蕊夫人,就会想到那首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以一女子身份,指责将士们都不是男人,慷慨激愤,颇能激起人内心震撼。

晚唐五代,是中国美学上的高峰,承唐启宋的美学积淀不可忽视。《花蕊夫人宫词》正是诞生于这样一个文学与艺术臻于至境的时代。花蕊夫人以太后之尊,写就近百首写实风格的宫词,完整地记录了蜀宫宣华苑繁华生活的千姿百态,是一笔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

《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以98篇词清句丽、融合考古与训诂的精致小文,辅以近300幅来自同时期墓葬出土文物的图片,重新注解98首花蕊夫人笔下蜀宫如迷楼般的繁艳胜景,再现晚唐五代时蜀宫宣华苑之中鲜为人知的绮丽与繁华。

于深巷中窥见日光(苔痕梦影中寻找与窥见)(1)

01、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花蕊夫人本姓费,是五代十国时,后蜀国后主孟昶的贵妃。名为花中之蕊,自是容貌不凡。不仅如此,她还是位才女,是位前比鱼玄机后比李清照的女诗人,尤其善写宫词。

然而,花蕊夫人的丈夫孟昶,有皇帝的命却没皇帝的福,“少不亲政事”,喜欢“打球走马”,又好“房中之术”,兴趣根本不在治国为政上。孟昶“溺器亦装以七宝”,马桶上都要镶宝石,可以想见皇宫的奢华。花蕊夫人也尽情地享受着这种奢华,尽情地享受着君王的宠爱。 所以会看到花蕊夫人的词中描绘:“嫩荷花里摇船去,一阵香风逐水来”,多么地悠闲惬意,还有“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神仙一样的皇宫生活让人陶醉,让人乐在其中。

于深巷中窥见日光(苔痕梦影中寻找与窥见)(2)

但是,先祖留下的基业很快便消耗殆尽,后蜀国也一步步走向灭亡的边缘。国灭之后,孟氏皇族包括庞大的后宫,全部被押解开封,成为大宋国的阶下囚。花蕊夫人也在其中。

花蕊夫人在押解途中,满心疮痍:“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直击心灵最深处。当她面对大宋国君赵匡胤时,花蕊夫人痛快地表现她的真情:“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这样一位后宫女人,特别享受着荣华富贵奢靡生活的后宫女人来说,能有掷地有声的呐喊和酣畅淋漓的怒骂,已然让人敬意。

于深巷中窥见日光(苔痕梦影中寻找与窥见)(3)

02、 几番风雨,花落人亡两不知。

《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真实再现了五代成都宫苑的建筑布局、楼台水榭、四时节序,以及宫廷典章、节庆民俗、宫女生态、审美时尚等社会文化。

本书将《花蕊夫人宫词》原有刊刻顺序打乱,依宫词中涉及内容,细分为十二卷:宫阙楼台、绣陌交通、良工巧物、花果栽植、宴饮行乐、应时饮馔、四时嘉节、闲情逸趣、骑马射猎、歌台舞榭、谪仙冠裳、宫人日常。 因为是亲身经历,诗词对景物描绘得非常真切生动,如同人们亲眼看到了宣华苑内的鲜活景象,以及人物活动的真实情况。 其写景状物如图似画,令人恍若身临其境;刻绘人物细腻传神,似可呼之欲出。

于深巷中窥见日光(苔痕梦影中寻找与窥见)(4)

《宣华录》中的诗词大量采用白描的手法,真实地记述了蜀宫的生活场景,塑造了宫女的人物群像。“”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往来碧波中。”“ 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上得马来才似走,几回抛,把鞍桥。”

因为是亲身经历,诗词对景物描绘得非常真切生动,如同人们亲眼看到了宣华苑内的鲜活景象,以及人物活动的真实情况。 其写景状物如图似画,令人恍若身临其境;刻绘人物细腻传神,似可呼之欲出。《宣华录》在艺术上为宋朝以后各代帝王、后妃及王公贵族创作《宫词》所效仿。

无论多么美丽,多么才情的女子,偏偏生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之中,必然是红颜薄命的悲剧命运。即便是奢靡的迷楼一般的宣华故苑,也早已湮没在历史车轮之中。残垣断壁,苔痕梦影,宣华楼中的宣华与绮丽,独留在《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中,去容后人窥见,嗟叹。

于深巷中窥见日光(苔痕梦影中寻找与窥见)(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