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毒死慈安太后(清末慈安太后暴死迷案)

清朝末代的慈安太后即东太后,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妻子,比慈禧太后小两岁。姓钮祜禄氏,原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咸丰在未做皇帝前与之婚。咸丰二年(1852)二月,诏封贞嫔。四月二十七日进内。五月,诏晋贞贵妃。六月,已拟为皇后。咸丰死后,进为慈安太后。1881年(光绪七年)去世,死因成谜,葬于定东陵。

慈禧为什么毒死慈安太后(清末慈安太后暴死迷案)(1)

她的性格与慈禧太后截然不同,为人幽闲静淑,举止端庄,口木讷不善言辞,在众妃嫔中从不争宠,备受咸丰皇帝的尊重。咸丰死后,她进封为慈安太后,位居慈禧太后之上。

而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同治帝的登基,作为同治帝的生母,“母以子贵”才登上皇太后宝座的。

慈安皇后在咸丰十年(1860年),随帝逃往避暑山庄。转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死,她为未亡人,年二十五岁。载淳继位,就是同治帝,两宫并尊:尊慈安为“母后皇太后”、慈禧为“圣母皇太后”,加以区别。 因慈安太后住居在东六宫的钟粹宫,俗称慈安太后为“东太后”;慈禧太后住居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俗称慈禧太后为“西太后”。

慈禧为什么毒死慈安太后(清末慈安太后暴死迷案)(2)

而慈安太后有三件事被历史记忆,也被后世关注:

第一件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同治帝继位年的十一月初一日,明清政治史上发生一件大事:“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这不仅是改变清朝祖制,而且是明清皇朝史上的空前之举。

第二件是同治八年(1869年),慈禧大太监安得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其捉拿,慈安太后立命诛之。

第三件是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日,慈安皇太后在钟粹宫突然崩逝,年四十五。安得海的死和慈安的死,两者之间,有关联吗?有人、有书说有。

慈禧为什么毒死慈安太后(清末慈安太后暴死迷案)(3)

先说安得海的死。《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同治八年,内监安得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以闻,(慈安)太后立命诛之。”从此慈禧同慈安结下嫌怨。事情经过是:慈禧贴身太监安得海,受慈禧派遣,乘楼船南下,行至山东泰安,山东巡抚丁宝桢密派人跟踪追捕抓获,将其送到济南。安得海言:“我奉皇太后命,织龙衣广东!”

丁宝桢上奏朝廷,慈安太后问:“法当如何?”诸臣叩头奏:“祖制太监不得出都门,擅出者,死无赦!”巡抚丁宝桢“弃安得海于市”,丁宝桢杀了安得海,暴尸三天。慈禧当时没有怨恨、报复,反而让他升为总督。为什么?有人分析道:慈禧年轻守寡,传闻同安得海“有一腿”。安得海暴尸三天,公示安得海确是一个太监,从而为慈禧太后洗刷了不白之传言。

慈禧为什么毒死慈安太后(清末慈安太后暴死迷案)(4)

再说慈安太后的死。慈安的死,死得突然。《清史稿·德宗本纪》记载: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辛未(初九日),慈安皇太后不豫,壬申(初十日),崩于钟粹宫”。人们传说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慈禧害了一场大病,据说是患“蓐[rù]劳”,《王力古汉语字典》说:“蓐,孕妇生产。”医生薛福辰“说假病、下真方”,用补药,效果好。慈禧病愈,慈安知道慈禧失德,仍置酒感悟她。慈安保存咸丰临终前给她的手谕——内容是如果慈禧跋扈,就用此谕诛之。

但是有一天,慈安太后患病,吃了太医所开的各种药,都不见效,一气之下,就不愿意再吃药。没想到不吃药,几天之后,慈安太后的病居然奇迹般的自己痊愈了。

大病初愈的慈安太后兴起就到颐和园散步,颐和园中的慈禧太后左臂缠着白纱等着她的到来。慈安太后看到慈禧非常奇怪就上前问慈禧原因。慈禧回答道:“见慈安病卧床榻,就从自己的臂膀上割下一片肉,让人煮汤为你滋养身子。”慈安听了感谢万分地说。便回宫中,取出咸丰皇帝的临终密谕,当着慈禧的面,烧为灰烬。

慈禧为什么毒死慈安太后(清末慈安太后暴死迷案)(5)

慈禧对慈安的举动既惊讶又感动。数日后,慈禧请慈安到长春宫,拿出点心招待慈安。慈安有午睡醒后吃点心的习惯,就吃了点心,连说:“好,好!”慈禧说这是她娘家送来的。过了几天,慈禧派人送点心给慈安。慈安吃了慈禧派人送来的点心后,腹痛恶心,遽然死去,年四十五。慈安死后,没等娘家人来就入殓,更加引起人们的猜疑。据载:孝贞(慈安)崩,诸臣皆大惊,抵宫见孝贞已小敛,慈禧坐矮凳上。按惯例,后妃薨,即传戚属入内瞻视后小敛,但孝贞薨,椒房无预其事者。又云:孝贞故喜小食,薨日,慈禧以糕饼进御,逾数时薨。(《述庵秘录》)然而,慈安得的是什么病,慈禧是否害死慈安,慈安是否保存咸丰帝手谕,宫廷诡秘,没有确证。这正给戏曲小说和影视创作留下想象空间,也成为学者难以解开的历史悬案。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慈安太后死因悬案,给后人留下点思考。

更多精彩关注中国历史网:kklishi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