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成语故事不毛之地(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六十八)

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六十八:偷香窃玉

偷香窃玉

三国成语故事不毛之地(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六十八)(1)

“偷香窃玉”比喻男女暗中通情。成语出自:《晋书·贾充传》:“时西域有贡奇香,一著人则经月不歇,帝甚贵之,惟以赐充及大司马陈骞。其女密盗以遗寿,充僚属与寿燕处,闻其芬馥,称之于充。……”

  故事发生在西晋国都洛阳。“韩寿偷香”的主人公为一男一女,男的叫韩寿,女的叫贾午。

  西晋权臣贾充,有两个女儿,长女贾南风,相貌丑陋,嫁于太子司马衷,是导致“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次女贾午,光艳漂亮,尚未许配于人家。

南阳人韩寿,是世家子弟,风采过人。走在街上,常有女子暗暗偷看。他投谒贾充门下,希图加官进爵。贾充一见韩寿,果然是传说中的翩翩公子,十分叹赏,便任他为司空掾,所有相府的文书,都由韩寿操刀。贾充宴请宾客,也喜欢让韩寿相陪。席间,韩寿不免高谈阔论,借酒鸣才。

一次正在谈笑风生的时候,韩寿突然发现雕花窗后娇容明灭,不禁心驰神往,遐想联翩,于是谈锋更健,玄机惊人。窗后的人正是贾午,看到韩寿年少俊美,怦然心动,从此暗中思慕,心神不定。婢女见状,决定冒险为他俩牵线搭桥。婢女悄悄来到韩寿家,说出了贾午的爱慕之意,并说贾午端丽过人。韩寿一听激动不已,马上让婢女代为转达情意。贾午高兴极了,送给韩寿丰厚的礼物,让他晚上前来幽会。韩寿不仅长得玉树临风,而且劲捷过人,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越过高墙,到贾午的闺房相会。恋爱中的贾午容光焕发,喜形于色,活泼娇俏,和以前很不相同,贾充不由想到:“难道小女儿有了心上人?”

当时西域进贡了一种奇香,这种香料涂到身上,香气几个月都不会消散,皇帝十分珍惜这种香料,只将它赐给贾充等极少权贵使用。贾午偷了父亲的一些奇香,转送给韩寿。韩寿与贾充的幕僚宴饮时,幕僚们闻到了那种芬芳的香气,十分羡慕,到贾充那里称赞不已。贾充十分震惊,怀疑女儿与韩寿有私情。贾充想,自己家门户很严,不知道韩寿是怎么溜进来的。一天夜里,贾充故意惊叫起来,说有盗贼闯入,派人沿着围墙仔细查看,看看有什么异样。下人查看后说:“没什么异样,只是东北角的墙有点不同,像是有人翻过。”

贾充大怒,严厉拷问贾午的婢女,终于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再问贾午,贾午态度坚决,非韩寿不嫁。贾充无奈,只能把女儿嫁给韩寿为妻。韩寿从此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散骑常侍、河南尹。由此,一对壁人,百年好合,成就了古今一桩佳话。

这段风流韵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偷香窃玉”也成为男女私会的代名词,这里的“香”和玉都借指女性。

“偷香窃玉”的故事对后世影响颇大,诗文历代不绝。宋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许多戏曲传奇情节也受其启发,如《西厢记》中张生跳墙私会崔莺莺与韩寿如出一辙:“隔墙花又低,迎风户半拴,偷香手段今番按。怕墙高怎把龙门跳,嫌花密难将仙桂攀。放心去,休辞惮;你若不去呵,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代嘉庆年间,韩寿的墓表在一处古井中被发现。解放以前,韩寿墓表曾长期被收藏于洛阳千祥庵存古阁,现存关林洛阳古代艺术馆。碑文是:“晋故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南阳堵阳韩府君墓神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