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临死前的传位(周武王崩年在成王十二岁)

晋王临死前的传位(周武王崩年在成王十二岁)(1)

圭鉴录:周武王崩年在成王十二岁

文/毛天哲

周武王崩年,因典籍无载。自汉司马迁作《史记》云: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见于《史记鲁周公世家》)。迁公此言一出,而搞晕古今学者。后之学者争论不休而无定论,以至迷惑至今。

然哲以为,周武王崩年,在《逸周书作雒解》中有记,周武王崩年在成王十二岁,盖信实也。

晋王临死前的传位(周武王崩年在成王十二岁)(2)

周武王像-明人绘

今所见作雒解版本皆作:"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王既归,乃岁十二月崩镐,肂于岐周。"其中"乃岁十二月崩镐"句,有版本是作"成歲十二月崩鎬"。

孔晁作注云:【乃謂乃後之歲也】。此释解极其拗口,且不知其云。哲以为,"成岁十二"或有另指,意为"成王十二岁",武王崩于镐。"成岁十二"句下或有重字符号,辗转传抄后,或有遗失尔。

晋王临死前的传位(周武王崩年在成王十二岁)(3)

晋五经博士孔晁注《汲冢周书》

孔晁乃西晋五经博士,王肃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且是见过汲郡冢书的学者。而《逸周书》旧亦称《汲冢周书》。孔晁既在此句作注,据文意,是注"成"而非"乃"字,则可推该字被后人讹误耳。

全句或为:(武)王既归,成(王)岁十二,(十二)月崩镐,肂于岐周。"推当时史官成文,为省字以成王年岁为记,言成王十二岁那年的十二月,周武王崩于镐。

哲之所推,亦并非想当然。《孔子家语.冠颂》云:"武王崩,成王年十有三而嗣立。"此说与史迁决然不同。蜀汉谯周《五经然否论》、《资治通鉴外纪》并云周成王十三岁即位,则武王崩时,成王确实为十二岁,与作雒解说法合榫。

晋王临死前的传位(周武王崩年在成王十二岁)(4)

孔子家语

哲曾作《周公摄政暨成王在位的绝对年代》一文考证出,武王去世时成王在十一岁,盖是以实岁计。古人多以虚岁计年,则武王去世恰在成王虚岁十二矣。

自哲考证得出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50年4月11日(夏历三月初一甲子日)及周成王去世在公元前1008年5月1日(成王三十七年周正四月乙丑日)这两个关键节点时间后,周初史实已然清晰可辨,乃至迷惑至今的武王在位年数的确定亦唾手可得。

往昔,学者对商人日名考证多无中的。哲考证后认为,商人的日名既非生日也非死日,乃葬年天干。商王去世后,乃用日名作为庙称。如商王纣,死于武王克商当年,是年为辛卯年,故庙号帝辛。

晋王临死前的传位(周武王崩年在成王十二岁)(5)

商纣王(前1102年~前1050年)

又如商王纣之子王子祿父叛周自立,周公居柬平乱。今本《竹书》记:(周公摄政)三年,王師滅殷,殺武庚祿父。是年为公元前1041年庚子年,故王子祿父庙称武庚。

又应公鼎铭文记:珷帝日丁。此珷字乃武王专名,应公是武王庶子受封得国。应公记录下了先祖武王去世年天干为丁,极具价值。知成王十三岁嗣位,夏六月葬武王于毕,是年应在丁酉年。自武王辛卯年灭商至于丁酉前一年十二月崩镐,武王在位恰有六年。与《逸周书明堂解》称武王"既克纣,六年而武王崩"又合榫。

晋王临死前的传位(周武王崩年在成王十二岁)(6)

武王征商簋 亦称利簋

故可推成王继位绝非夏商周断代工程所说的前1042年,而是在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自辛卯年灭商后在位六年,去世在丙申年十二月,因葬于次年夏六月,故其日名取当年天干为日丁。

哲所立论若无误,则夏商各代先王去世年大致也可依据其日名推算得出。如此入手,则夏商周断代疑案可迥然而解,三代年表可粲然而列,华夏信史可自周而复始推而向前矣。

毛家小子天哲写于浙江金华

二〇一九年四月十二日拟稿

晋王临死前的传位(周武王崩年在成王十二岁)(7)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