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1)

合图阅读包豪华大礼赢取|线上共读攻略

来源:合肥全攻略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2)

前几年,网络上出现大量关于“难读地名”盘点,抑或是“易读错地名”。很多人看到这些地名,双眼一懵,张口就露了馅。这实在是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据目前收录最多的大型字书《中华字海》,汉语单字有85568个。另有通过专家鉴定的北京国安咨询设备公司的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的汉字91251个,据称是目前全国最全的字库。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3)

图 | 汉字 摄影@淝南居士

合肥的地名呢?其实也有不少难懂的字,今天不妨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它们。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4)

“撮”,这个字在合肥方言是常见的。无论是拾捯垃圾的工具——“撮簸”,又或是街头巷尾的问候语:“老王啊,在搞哄个?走,去大排档撮一顿!”这个字也点缀着一些地名,撮造山巷、撮镇镇便是其中的代表。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5)

图 | 撮镇曹公桥 来源@同步悦读

曾见有文,撮造山巷源自于三国时期,曹军生活驻扎于此,垃圾堆积如山,后世称曹操山巷或反曹山巷,又因谐音渐成今名。虽说是故事,但从这个名称以及过去的自然环境来看,“撮土造山”是有的,不过这个“山”确切来说应是土岗小丘,类似的还有老四中的笔架山。此外,熊态先生曾根据《合肥县志》考证,过去的撮造山巷应是北油坊巷西段,即北大街(今宿州路)至五圣楼巷(今五星巷)一段,后来新拓小巷,才移名于其。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6)

图 | 撮造山巷 摄影@淝南居士

听闻,撮镇启动“撮街”开发项目,还有一座“合肥菜博物馆”落户于此,目的很明确,要打造合肥“撮一顿”饮食文化。可能有人真的就把撮镇的得名与吃联系起来,来自肥西的某某鸡开始咯咯哒了起来。官方的说法,相传因孔子周游列国时喟然叹曰“地多一撮,书重百城”之典故而得名。也仅是“相传”了,似乎,孔子没来过安徽(有说法到过州来,即今安徽凤台)?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7)

图 | 合肥菜博物馆 来源@撮街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8)

“柘”,有人常读作“tuò”,似乎受到“拓”字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拓”字也有多种读音——tuò、tà、zhí。“柘”这个字就一个读音,就是小标题那位。这个字,如其偏旁,是一种植物,亦是一种姓氏,古时又同甘蔗的“蔗”字。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9)

图 | 柘皋北闸老街 摄影@却故苍苍

说到柘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淮名镇,早到二千多年前的楚简记载其地为“矤叴(shè qiú)”。当然,人们熟悉它的古名还是“橐皋”,神奇的是这个“橐”读音和人们常把“柘”读错的音非常相似,即“tuó”。橐皋,民间流传大禹开凿石梁河(今柘皋河)故事,春秋时鲁哀公与吴王差会盟于此(“会吴城”),西汉设县,唐代改镇(属巢县),直至南宋时改为今名。“柘”字上文已作说明,“皋”即水边的高地、岸,柘皋这个地方过去曾广植甘蔗,笔者认为可理解为“种植甘蔗的湖岸地区”,抑或是“种植柘树的湖岸地区”。妄作猜测,还需考证。此外,与“柘”相关地名的还有肥西县柘刺岗、庐江县柘园村等等。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10)

图 | 橐皋 来源@最忆是巢州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11)

“烔炀”,前一位因取右侧的“同”字音,鲜少有人读错,倒是后一位,有人怕是馋了嘴想喝汤,或者是想着泡澡(古时“汤”即热水的意思),总读成了“tāng”。不过,大家仔细想一想,应该也会想到历史上有位隋炀帝(即杨广)。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12)

图 | 隋炀帝杨广 来源@百度百科

“烔”,热气或者火貌;“炀”,烘烤、遮蔽、炽热或者熔炼金属等。如此看来,难道烔炀有温泉?想多了,这里离半汤将近三十公里呢!事实上,过去它的名字应是“桐杨”,取自“桐杨河”,其上游有两条,一条发源于肥东桐山南麓的烔河(桐河),一条发源于镇境杨子山的炀河(杨河),二者汇聚于镇南,又浩浩荡荡奔向了巢湖。据说改名的原因因其滨临巢湖,深受水患袭扰,“大火克水”,遂改为今名。嗯?不是“水克火”么?细想,依据五行之说,火生土,土又可以克水,这不可以间接的“火克水”嘛。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13)

图 | 烔炀老街 摄影@杨钧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14)

“郢”这个字,在合肥可能不会有人读错,同上文“撮”字,“郢”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老王大哥啊,你家是哪个郢子啊?”“讲我家啊,马路那边公社王大郢滴!”不过,笔者搜索网络时,无意中发现“郢怎么读音”竟高居相关搜索信息之首。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15)

图 | 相关检索 来源@网络截图

郢这个字,主要是指楚国的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相关的地名(郢县)或者是代指楚国。楚国后期,都城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西),而寿春自然便继承了这一代名词。此时的合肥名曰“庐(卢)邑”,经历了春秋混战之后落入楚国之手,地理位置上离寿春城较近,又有水运之便,成为楚国后期重要城镇。秦灭楚后,楚国后人多居于江淮,所至之地以郢命名,以表思念旧邦之情。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16)

图 | 楚都寿春郢城 来源@资料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发现在清代、民国时期合肥地区多“营”(也有写作“影”)字地名,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转而被“郢”取代,二者之间是否有承接关系,还需进一步考证。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17)

图 | 合肥城附近的“营、郢”地名 来源@资料图片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18)

“疃”——最后一个是王者!笔者此前曾将此字发到社群,让大家辨识读音。“童”?“栋”?“幢”?……结果没有一人回答出来。“疃”这个字,如偏旁所示,其意思很简单。一个即村庄,屯子;另一个是指田舍旁禽兽践踏的空地。其中作为地名,多出现在北方,像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山东以及江苏、安徽等省市均有分布。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19)

图 | 山东临沂甄家疃 摄影@李老海的海

合肥的“疃”多分布于巢湖市和肥东县,另外长丰县又有“小张疃”、“大张疃”。关于合肥“疃”文化内涵,笔者有幸拜读了张靖华老师的《巢湖文化——疃是什么》一文。文章根据2005年以来的调查提出,元明之际迁往巢湖北岸地区的移民,军籍聚落一般以“军”或者“疃”加以命名。文章引用宋代理学家、文学家吕祖谦的观点,“疃”是特指在丘陵之间可以耕作的小块田地,相对井田而言。对于“疃”和“村”的区别,该文指出,疃多数用于和屯兵有关的地点,疃一般和官方屯田活动密切相关,其性质则明确指向卫所下的军屯聚落。如此,清晰明了。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20)

图 | 《湖与山:明初以来巢湖北岸的聚落与空间》 来源@张靖华

特别指出的是,去年刚刚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张治中故居便位于“九龙攒珠”洪家疃(巢湖市黄麓镇)。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21)

图 | 张治中故居 摄影@瑶海骏马

结语

其实,这样的地名还有很多。合肥地区笔者找到的主要是这几处,欢迎大家留言区分享其他的“难读/易读错地名”以及它们的故事。如文中阐述,每一个难读地名的背后,都有着文化蕴涵,隐藏着一段段精彩的传奇故事。期望着更多的人们了解它们、认识它们!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22)

|今日话题|

#合肥这些地名,你全都认识吗?#

快来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23)

撰文 ✎ 淝南居士

图片 ✎ 淝南居士、瑶海骏马、杨钧、却故苍苍

李老海的海、资料图片、网络

与君悦读

火到BBC的杜甫是你认识的那个少陵野老吗?

27岁裸辞卖车,实现环球旅行梦,最后却因为「妈宝男」火爆全网?

诸子百家中哪一家,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好工作?

最新版!老外在家憋疯了,竟然还能这么玩?脑洞太大了···

文末赠书|豆瓣9.2 《熔炉》作者写给女儿的6句话,愿全天下的女孩都能读一读!

你的活动

赠书、飞花令、猜成语、玩蛋雕、赢大奖......

赠书|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人选择一个人,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赠书 | 多少父母在以爱的名义摧毁孩子

赠书|张文宏作序推荐,《赛雷三分钟漫画:病毒、细菌与人类》

4.23世界读书日|书香战“疫”,一路同行

遇见合图

不只是遇见温暖

遇见你

不只是遇见你

合肥一到十的地名(从撮到)(2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