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反思(教师应该如何反思)

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反思(教师应该如何反思)(1)

教师应该如何反思?

教师应该如何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对照教育方针找差距。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肩负“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教师应当经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当教师?我要当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要怎样对待学生、对待同事?我能给学生什么?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源动力。

教师在自我反思的时候,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能囿于过去自己的老师教自己以及自己学习的经验,不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而应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与当下的教育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对标,与时俱进,在继承基础上有所摒弃和超越。

只有不断地通过反思提高思想认识,才能做一个既会“教书”又懂“育人”的“四有”好老师。

第二,对照教育名师找不足。

年轻教师要经常在工作中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与同事讨论交流,以增加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信心,同时给自己找到榜样和目标。

听优秀教师的课,或者观看名师的教学录像,再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际,看看有什么不同,名师的优点在哪里,哪些是值得自己学习的,自己需要如何改进,然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再实践、再提高,这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在清华附中,除了“同伴互助”,还有“师徒结对”等形式,以制度安排的方式促使年轻教师反思,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反思。

教师还要多看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将书本中的理论、方法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读书、学习促进反思,少走弯路。

第三,对照教学目标找问题。

教师应掌握围绕教学展开反思的基本方法,首先要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设计(也即通常说的“备课”)是否科学合理,如新知识的学习如何导入、课堂如何互动、组织组织学生开展哪些探究活动、下课前如何小结提升,等等,课上完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回头看,这样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次,要对教学过程现场生成情况进行反思,因为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不一定符合教师的预设,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如何处理,自己的应对策略是否正确,有没有更好的做法?这些都是需要课后进行反思的。

还有一个做法我认为值得提倡,有些教师自己把平时讲的课录下来,然后再回看,如同照镜子一样,对于课堂上不顺畅、不满意、出问题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看看自己在教学语言、组织活动、点评学生等方面有什么问题,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教师还应该深入研究学情,选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

教师不仅要自己善于反思,还应该指导学生开展学后反思,而不是简单地说:“你好好反思一下。”

学后反思需要进行设计,需要方法指导,它不是课堂小结,也不是课后作业。学后反思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经历,是从知识技能到素养养成的重要学习过程。

要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需要做到“三有”:

一是有动机。

如果一个教师每天都得过且过,从没想过如何进步,仅满足于“不被学生赶下讲台”,那就根本没有反思的动机,成长和进步也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教师要有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有成为优秀教师、名师的愿望,有追求卓越的渴望,有不断前进的目标,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二是有动力。

教师要认识到反思的价值,感受到反思的意义,敢于反思、经常反思、直面问题深刻反思,才能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感受到学生的进步、自己的提高、家长的认可和学校的肯定,感觉到反思有用、有效,对自己有提高,有帮助,这样的反思才有意义。

三是有固化。

教师在反思之后,要把自己的反思写出来,形成文字。

写出来的过程也是系统梳理、二次思考的过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反思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会淡忘。

记录下来经常翻看,提醒自己,才能真正指导自己不断改进,也便于从中找到教科研的课题,从而进一步研究、深化,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从学校层面来讲,不仅应倡导教师反思,还应该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组织安排促进教师、校长、管理干部、教研组等进行反思。

学校应该倡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一种人人善反思的文化氛围,让反思成为学校的文化,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来自清风冷月的微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